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创新工具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影响陈惠锋一、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和发展金融工具是使一个主体(企业)形成金融资产(已确认或未确认),同时使另一个主体(企业)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证券(已确认或未确认)的任何合约。据此,金融工具有传统的金融工具与衍生的金融工具之...  相似文献   

2.
金融工具是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在成为金融T具合同得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垫款、贷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会计财政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政部近日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新准则主要增加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并补充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指出企业应当根据所发行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以法律形式,结合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并规定符合相应条件时,应当将金融工具进行重分类。新增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与金融工具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郭继宏 《财会学习》2006,(12):38-4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下称"金融工具准则")将金融工具定义为:"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本文仅探讨金融工具准则第七条中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5.
浅析金融工具创新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冲击祁璇祁梦华金融创新的基础为金融工具创新。所谓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4年1月公布的第48号征求意见稿中定义为:“任何形成一个企业的(已确认或未经确认的)金融资产并同时形成另一个企业的(已确认或未经确认...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 NO.39)中的定义,“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增加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和另一个企业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约。“衍生工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金融工具: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  相似文献   

7.
一、IAS 39和IAS32的含义 IAS 39应用于公司因其交易而创设一项金融工具的情况.根据IAS 32,一项金融工具是指"创设一家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以及相应的另一家企业的一项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契约".  相似文献   

8.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货币、票据、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其定义为“任何形成一个企业的(已确认或未经确认的)金融资产并同时形成一个企业的(已确认或未确认的)金融负债或权益性工具的契约”。它所具有的衍生性、  相似文献   

9.
新准则:推进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契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对银行影响最大的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几个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准则分别就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定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嵌入衍生工具,金融工具确认,金融工具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确定,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金融资产转移的计量,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套期确认和计量,金融工…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会计领域,会计准则制定者一直探究负债与权益的区分方法,但是迄今为止,IASB和FASB并没有在会计概念框架层面彻底改变传统的二分法.近年来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具有权益特征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复杂,其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往往不一致,给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带来严峻挑战.本文在我国有序推动市场化债转股、大力发展金融创新工具、控制债务杠杆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首先梳理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的理论基础与区分方法,然后系统回顾了传统二分法的历史渊源和国际进展,最后基于IASB(2018)讨论稿提出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的政策建议,以期解决发行人目前面临的金融工具区分困境.  相似文献   

11.
林伟生 《会计师》2009,(8):18-19
<正>一、金融资产的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八章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定义中并未给金融资产做出明确的定义,只在第56条以列举的方式阐述了金融资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金融会计》2008,(9):4-1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相似文献   

13.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要素的冲击。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注重实现原则。核算的是过去发生或完成的经营活动,会计计量以历史成本为主;而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合同或承诺,并不是由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导致的,往往不需要现金流出,即使有也只需要很少,因此历史成本原则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上是不适用的。由此可见,衍生金融:正具对传统会计体系的会计要素、确认标准、计量基础和财务报告均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涉及金融工具的准则有四项,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对目前企业涉及到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指引。财政部发布的金融工具会计四项准则既借鉴了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情,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上趋同。其中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嵌入衍生工具及其会计处理、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以及公允价值确定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使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业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也带来较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一)资产、负债分类方法的变化。新准则改变了原来以期限为标准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的做法,以持有目的为标准,将金融工具分为金融资产(非实物资产)和金融负债(付息负债),再将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大规模的创新浪潮中,具有保值和规避风险功能的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愈高,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迅速发展,交易量不断增加,势必要求会计对其带来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与监督,本文将结合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做一探析。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定义为:是指能引起一个企业产生一项金融资产,以及能引起一个企业产生一项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约。根据美国会计准…  相似文献   

17.
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篇幅最长、内容多而难的一个具体会计准则。本文对该准则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如,金融工具的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重新分类、金融资产减值等业务)进行了实务例解。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研究现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是近年来国内外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工具不断出现和创新,企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日益增多的环境下,历史成本单一计量属性的缺陷日益明显,采用新的计量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计量:现实思考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公允价值(Fair Value)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对于公允价值的具体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95年6月颁布的第32号准则(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给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5号(FAS125)《金融资产的转让和服务以及负债清偿的会计处理》中指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相似文献   

20.
终止确认是指将一个已确认的项目从财务报表上注销的过程,具体到金融工具则是将已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资产负债表上消除。以金融资产为例,简单的终止确认可能是直接的转让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