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12月7日,中国证监会颁发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5年开始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改革为市场询价定价制度.实行十年来,证券市场发展突飞猛进,与我们实行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不无关系.但是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比较,我国IPO询价制度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冯琳 《甘肃金融》2022,(11):8-11
文章运用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将新股发行过程中三个参与主体(中国证监会、拟发行企业和保荐人)行为进行了剖析,将新股发行过程分解为两层委托代理关系,分别为中国证监会与拟发行企业的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拟发行企业和保荐人之间的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在双重委托代理框架中,初级和次级的层级中存在着不同的风险特征,主要有权力寻租和渎职、道德风险、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以及信息不对称下的合谋行为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对IPO网下配售特征的分析,检验了参与新股询价过程的询价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可能影响这一互动关系的因素。研究发现:询价对象在询价过程中没有为了获得更多网下发行的新股而相互竞价,相反它们选择相互合谋共同压低报价;询价对象家数对合谋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家数越多,合谋程度越低;询价对象的异质性对合谋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异质性越高,合谋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询价机构报价中的意见分歧和IPO定价机制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IPO定价的核心环节是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是影响机构报价的关键性因素,询价机构中的报价展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特点。询价机构的差异性是造成意见分歧的主要原因,差异性越大,意见分歧越大,进而导致市场陷入到低迷中。可知,制定出完善的IPO定价机制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的IPO发行制度经历了不断变迁和演进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发行审核制度、对我国IPO发行制度的演进过程做了较为完整的回顾与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研究导师聂庆平研究生鲁东升在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建立、初步发展阶段,逐步走向成熟的今天,反思现行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存在的原因及探讨下一步变革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股票发行的各种制度安排中,选择了管理方式———额度管理,管理...  相似文献   

7.
新股询价制度考量中介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8月30日,中国证监会公开向市场征求对<关于首次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预示着证监会将从制度上解决在IPO定价问题,有人称之为\"IPO新政\".试行新股询价制度,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从业者,特别是券商、律师、顾问公司、基金公司等产生极大的影响,从经营理念、业务能力、承销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考量中介机构,给他们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美式累计订单询价机制的运作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O发售机制对一国的股票发行及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开始果用美式累计订单询价这一IPO发售机制。本文首先对美式累计订单询价机制的一般询价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美式累计订单询价机制的信息收集过程进行了阐述,随后分析了美式累计订单询价机制相对其他IPO发售机制所具有的优点,最后对新服发行询价制下我国证券公司及监管当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美式累计订单询价发售机制中,如何分配新发行的股票是一个关键问题.从国外新股发行的具体实践来看,主承销商在分配股票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通过分配股票收集有关新股定价方面的信息;将股票分配给能够长期持有的投资者以稳定新股价格;将行情好与不好时的IPO股票搭配分配以更好地分销股票;从自身牟利角度分配IPO股票等.本文对我国的新股发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袁卓 《中国外资》2009,(12):132-132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的IPO发行制度经历了不断变迁和演进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发行审核制度、对我国IPO发行制度的演进过程做了较为完整的回顾与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税制的分析和条件假设,构建了由IPO引起的税收增量、财政收入增量以及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数学模型;用部分IPO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和1990年至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数据,实证检验了IPO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增长效果;以1990年至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增长幅度和IPO数据为样本,以相关系数r为统计量,在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情况下,对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进行了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90以来,我国各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和各年IPO规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近年来我国大规模IPO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在询价制下IPO抑价的成因进行分析。本文结舍近期我国股市IPO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询价制下上市公司IPO抑价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承销商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国A股市场IPO定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实行询价制后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1月到2007年8月的144家发行新股的公司作为样本,搜集了它们新股上市前披露的公开信息、大盘运行状况以及行业特性等资料,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构建了IPO定价的多因素模型,并据之判断IPO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新股发行数量、行业特性以及大盘风险等因素对IPO定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IPO价值信息传递与投资银行金融认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遵循金融认证理论的研究路径,构建了IPO价值信息的传递与投资银行金融认证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首发市盈率与投资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正相关,即综合竞争能力越强的投资银行,其承销的IPO发行市盈率越高.另外,综合竞争能力越强的投资银行,其承销IPO募集资金用途发生变更的企业比例、上市后违规企业的比例以及曾被ST的公司比例均相对较低.(2)新股抑价程度与投资银行的认证成本负相关,但缺乏统计显著性.(3)新股抑价与中签率负相关,与IPO风险测度正相关;新股抑价与投资银行类型的负相关缺乏显著性.(4)IPO中签率与投行认证信息因子、发行价格信息因子的关系缺乏统计显著性;中签率与投资银行的声誉信息因子显著正相关.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IPO和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IPO问题和财政收入变化原因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对“前提条件”的约定,结合我国税制结构在理论上提出了由IPO引起的税收增量、财政收入增量模型。  相似文献   

16.
对近期IPO市场的实证分析和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近期公开发行股票的IPO公司的统计研究和实证分析,详细描述近一年来我国IPO市场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指出IPO公司在股权结构、基本财务素质及IPO定价方式中尚存的问题,在我国股票市场仍处于弱式效率市场的判断基础上,对新股发行的制度安排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IPO股票长期弱势中研究方法的差异性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 1992年 5月 21日到 2001年 12月 3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 579家 IPO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长期弱势研究中最常用的两个计量模型(BHAR与 CAR)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是统计显著的.但在判断 IPO公司是否存在长期弱势时,选择模型造成的差异不会影响结论的判断,而基准收益率的选择对于弱势还是强势的结论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发行方式下IPO定价机制效率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回顾我国IPO发行方式演变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就不同发行方式下IPO定价机制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具有历史进步性的现行IPO发行方式并不能产生最优的定价机制效率.最后,论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IPO发行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original evidence on IPO underpricing and long-run underperformance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EE) and compares results to the European Union’s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from 2000 to 2009. Using both index-adjusted and CAPM-adjusted returns, we find significant underpricing tha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nderpricing of comparable IPOs in the European Union’s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We show that the CEE’s initial IPO returns also exhibit significantly higher volatility. In line with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we indicate that smaller IPOs in the CEE region have greater underpricing than the larger IPOs. Contrary to the literature, we unambiguously confirm long-run underperformance toward the benchmarks. In some model specifications, we also find that IPO long-run underperformance in the CEE region is less present than in the European Union’s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特殊的T+1交易制度下,我国的IPO首日换手率偏高.分析发现,导致我国IPO股票发生高换手率的因素有:初始收益率、市场特征、承销商声誉、发行公司年龄和初始发行规模.并发现,如果公司的发行规模大于1.5亿元人民币时,换手行为与承销商的声誉不相关.应加强对不正常的新股首日高换手的监管,防范动机不良的交易者的违法乱市行为,以规范我国股市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