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福建金融》1989年第七期刊登了林拟章同志的《通货膨胀类型简介》一文,其中提到“惯性通货膨胀”一词。作者认为,惯性通货膨胀是“既由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又因为工资物价交替上涨从成本方面推动着产品价格上升”而引起的。这种说法极易使人与混合型通货膨胀(Mixedinflation)混为一谈。为此,笔者提出不同看法,与林拟章同志商榷,并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惯性特征,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一直以较高百分比增长,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文章从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的两个因素即外汇占款和倒逼机制进行分析说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形成的过程,进而提出释放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实证分析表明,将外汇市场干预变量放入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均衡的分析框架内是必要的.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国内同时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则外汇市场干预与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发生冲突.特别是,利率的提高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而且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基本消除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下行态势为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性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预期一直保持高位,这也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如何预防通货膨胀预期引致实际通货膨胀,对于货币当局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用H-P滤波估算通货膨胀预期,继而用协整和Phillips-Hasen两阶段法分析人民币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本文还使用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影响的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半开放经济模型,这一模型中,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由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共同决定。本文的结论是,长期而言通货膨胀预期、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协整的,汇率的变动显著地影响了国内通货膨胀预期水平;短期而言,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也要大于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仅发生了较严重通货膨胀,而且也经历从未有过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替发生,相互转换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种客观现实。总体上看,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大致经历了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换和再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换的两个过程,而且这种植根于我国具体实际的转换过程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在亚洲经济复苏明显快于欧洲、拉美国家的大环境下,一些投机资本通过各种途径纷纷涌入亚洲市场。亚洲地区的通货膨胀压力正在逐步加大,亚洲各国中央银行纷纷采取紧缩政策来应对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挑战。  相似文献   

7.
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外需增速大幅度回落的带动下出现明显的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大幅放缓"与"通货膨胀抬头"可能成为自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区间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新趋势与“超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贷款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票据融资所虚增的流动性逐步挤出,贷款仍然是流动性产生的最主要来源,而外汇占款大幅增长成为流动性发展的新趋势。过度泛滥的流动性虽然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断下降,同时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却逐步上升。随着国内经济的强劲复苏、CPI明显正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预计国内“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在2010年一季度退出。  相似文献   

9.
资本账户开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国际经济领域一直存在争论.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1990-2008年中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我国通货膨胀与中美利率差异、资本账户开放阶段性政策变化虚拟变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发现以中美利率差异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流动与通货膨胀之间正相关,即国际资本流入越多,国内通货膨胀越高;以经常项目开放和加入WTO为标志的资本账户开放阶段性变化的虚拟变量与通货膨胀负相关,说明资本账户开放本身能够降低我国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多元GARCH-BEKK模型对国内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波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之问具有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不具有对称性,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效应相对较强,且这种冲击具有显著的长期记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