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由创 《中国外资》2013,(24):158-158
[目的]了解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情况,并分析其后期的价格走势,以及对价格影响的重要因素[方法]运用了博弈论当中经典的纳什均衡理论,讨论市场存在的纳什均衡点,并分析最终市场会走向哪个均衡点[结果]在房地产价格向下调整过程中有两个纳什均衡点。中国人自我实施的预测,也就是“信念”,会使市场偏向严格较优均衡[结论]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崩盘,因为人们选择了较优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非均衡市场下建立房地产寡头产量竞争动态博弈模型,并分别用理论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演化加以分析。研究表明,在区域市场非均衡条件下,房地产寡头可以通过重复博弈达成产量竞争均衡;在房地产开发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特定阶段和稳定的税赋政策下,市场供需的非均衡状态和地价房价比决定区域房地产寡头产量博弈的均衡解、均衡稳定性和均衡演化路径,从而决定房地产供给市场的类型。政府宜采取地价房价比控制、市场供需结构调节和税收调整同步的方式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效果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供求均衡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进程,提出各城市由于面临的需求、供给曲线不同,因此政策效应不同。具体为,以需求刺激为主的去库存政策虽然能快速扩大需求,短期内实现去库存,但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将带来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权益均衡论: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规范会计理论的两大学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只是片面地以委托方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作为会计目标,忽略了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会计信息质和量的规定性的界定上的利益冲突和会计信息系统这种制度安排的激励机制效应以及会计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约。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涉及会计事项的各类交易中的利益冲突与“纳什均衡”转换机理的分析,逻辑推导出“纳什均衡”状态下的会计信息质和量的规定性和财务会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房改以来金融支持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大发展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消费者与开发商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对该影响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状态空间模型,用中国数据对该影响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支持是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的重要原因,其对商品住房的量价影响都比较稳定,且对销量的影响更加显著。鉴于金融支持的影响特点和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地位,可以将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达到调节与管理经济冷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货币市场、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角度对国内外学者研究市场间的影响关系的结果作出文献理论综述,对现有的从一般均衡角度研究经济体的关系作出评述,最后提出把房地产市场加入研究目标,是研究体系更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改革开放遇到的问题中,房地产算是最有争议的问题了。尤其是近几年在一些一线城市实行的限购限贷政策,争议更大。但在笔者看来,限购限贷实属正当的市场操作。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反复告诉我们,市场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的博弈完成的。博弈的结果是市场最终将出现一个均衡价格。但是,西方经济学在阐述上述原理时,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这是人们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即市场必须是具有一定边界的市场,供  相似文献   

8.
一、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几大因素 (一)初步分析 首先,房地产作为一种商品,与一般商品一样,其均衡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决定并因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供给和需求是形成价格的两个最终因素,其他一切因素,要么通过影响供给,要么通过影响需求来影响价格。其次,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投资价值,房地产的价格形成又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地方,它的价格极易受到宏观经济因素及政府相关政策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广春 《银行家》2023,(10):29-31
<正>2023年9月以来,中国房地产信贷政策又开始了一轮大规模调整,调整的目标当然是在于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发展区间内,并以此促成经济规模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的相对均衡。观察政策效果的首要途径就是要看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市场反应,目前这个过程正在持续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政府部门往往在宏观经济的下行期,出台刺激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需求调控。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房地产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我国住房需求刺激的宏观经济效应以及央行的政策调控应对。研究表明房地产需求刺激政策是把双刃剑,短期能部分解决经济下滑问题,但中长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效应。在住房刺激政策引起经济波动时,央行依赖货币政策很难达到促进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为了取得较好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