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会计》2009,(10):56-56
由上海财经大学朱荣恩教授编著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一书,近日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框架体系编写,全面反映我国内部控制实务规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内容涵盖内部控制理论、应用、评价和案例等多个方面,是企业管理人员深刻理解和应用内部控制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研究背景的思考回顾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首次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定义,让内部控制问题第一次走进了国内财会理论和实务界的研究视野,而财政部等五都委先后于2008年和2010年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则可视为国内内部控制实践模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型的分水岭,当时高达84%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实施的主要障碍源于缺乏具有可操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内部控制理论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最新的全面风险管理总体框架五个阶段。1992年,美国著名的内部控制研究机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提出了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COSO报告,成为内部控制领域最为权威的文献之一。我国监管机构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基本上沿袭了COSO内部控制报告的框架。2004年,COSO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总框架。本文对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的理论突破与修订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1年6月22号,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的发布,对于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改变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乏力、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企业内部管理散乱的现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客观地讲,该规范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对该规范进行简要的评价,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有所裨益。一、《规范》的理论突破和现实意义《规范》是在《会计法》的指导之下制定的,体现了《会计法》中关于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方法、内容等基本问题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2年财政部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等五部委继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基本规范")之后,历时近2年的充分论证和征求意见,近又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附发《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下称“配套指引”)。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以2010年五部委发布《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标志,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基本确立。然而,作为世界通用的管理语言,内部控制在我国实务界的发展却面临着重重阻碍。本文试图从内部控制评价的视角,通过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缺陷和现实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改进对策建议,以期改善我国企业当前内部控制实践效果,推进内部控制理论实务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而破产,巴林银行因为期货交易员的违规而倒闭,摩根大通因"伦敦鲸"事件遭受巨大损失,种种事实无一不印证历史学家汤因比的那句名言———"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总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我国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最先从规范企业开展,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制定和先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随着内部控制和法人治理的理论和实务发生巨大变革,当今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已经不仅仅  相似文献   

9.
邓蒙 《会计师》2016,(4):50-51
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颁布,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新兴的审计实务引起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起步较晚,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实务和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COSO(2013)和COSO-ERM Public Exposure(2016),选择恰当指标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构建基于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指数。本文手工搜集了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5年数据,多维度检验内部控制指数的有效性。该指数为全面衡量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提供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内部控制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对防范企业风险、规范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作用。为企业战略、董事会职责、风险评估、员工薪酬、诚实守信、受托责任和审计等问题设定了良好实务标准,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防范经营和管理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而正在逐步建立起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新型监狱体制,规范运行的监狱企业可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是农业银行需要组织实施的基本规范。本文拟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对农业银行如何实施《基本规范》实行思考,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1985~1996年的理论研究导人期、1997~2005年的法规建设探索期以及2006年至今的实务规范推进期三个阶段。80年代中期,我国会计审计学术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伴随着我国国家审计的恢复和民间审计的重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步发展到法规建设探索期,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7年1月实施的具体审计准则《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5月颁布实施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成为我国第一个部委级的内部控制规范;此后证监会、保监会、国家经贸委等政府机构分别以部门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内部控制方面的指导意见。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第27条对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岗位分离、授权批准、财产监控、内部审计等。按照《会计法》要求,财政部2001年6月起陆续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具体规范))c2006年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强及审计署等六部委成立了全国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聘请了86名专家,开展我国内部控制的规范工作,于2007年3月颁布了一个基本准则、17个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对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进程有了强有力的推动,因此2006年可以看作是内部控制规范推进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马江 《会计师》2013,(5):55-56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后,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作的规范。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应国瑞(Robert K. Yin)著作《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和艾森哈特(Eisenhardt,1989)提出的案例研究的规范程序,从组织管理和人的行为视角,对KZ担保集团及其下属7个子公司的两个层面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了嵌入式的单案例研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或修正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并对其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KZ担保集团内部控制机制是对内部控制理论有益的拓展,既扬弃了现有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理论,也为担保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内部控制规范)。规范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完善定稿将付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充分体现了立足国情,实行创新;突出重点,解决问题;降低成本,稳步推进的原则,对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对内部控制规范的变迁作以简述并分析其特征及成本。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发展,COSO框架、CoCo控制指南、ERM框架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理论表出了趋同性,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要素中。COCO控制指南最早提出风险管理且最重视员工参与,ERM在各阶层都注重风险管理,而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借鉴了两者的思想,提出了全员控制并且强化了在目标设定环节就要考虑风险因素。本文对几种不同的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国内部控制标准的建立,以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提供一定的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   总被引:86,自引:1,他引:86  
谢志华 《会计研究》2007,(10):37-45
为了控制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相继产生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等框架。关于三者关系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都在进行争论,但时至今日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特别伴随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发布以及我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出台,三者关系的讨论就不仅仅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了。本文从历史回顾和逻辑推理的角度,探讨了三者本质的相同性,以此为基础,对三者进行了整合,构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整合框架。这既避免了企业管理体系的交叉、重复,又实现了各种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刘源 《财政监督》2011,(1):54-55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5月22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10年4月26日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本文将上述合称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仍属于通用性框架体系,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落到实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对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一系列金融大案、要案的频频发生,暴露出银行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实质漏洞。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为《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发布,无疑为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