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再峰 《理财》2006,(4):16-20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及中国企业的高速成长受到了全球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球掀起了一股投资中国企业的热潮,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受到全球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这种状况使得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关注中国企业,一些主要的证券交易所纷纷邀请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18日,中国新加坡房地产融资高峰论坛在北京莱佛士酒店盛大开幕。本次论坛由新加坡新传媒新闻(私人)有限公司和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联合主办,论坛汇聚了新加坡和中国两国政府、地产界的高端人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解思忠、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傅海燕、嘉德置地全球总裁廖文良、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等悉数到会。论坛以备受关注的房地产融资为主要议题,回顾200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历程,预测2007年发展趋势,并与新加坡知名房地产企业交流海外基金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模式,探讨国内企业在新融资环境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加坡在社会管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方方面面和中国的互动都源远流长。在中国提出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繁荣、稳定的新加坡有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熊焰 《中国外资》2006,(9):47-49
中国国有资产战略调整中存在的巨大机遇、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开放承诺、行业擘垒的降低、“中国制造”的崛起、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等,都强烈吸引着全球资本对中国的高度关注和介入。同样,在中国经济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过程中,实现与全球资源的有机整合,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产权市场作为企业并购重组市场化服务平台,已成为中国企业吸引外资,外商投资中国企业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资》2009,(2):2-2
11月14日.商务部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办的中国企业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主办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连氏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丁琦在演讲中表示,目前,新加坡已经有超过1600家中资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的250多家外国企业中.中国企业就有130家,联想、TCL等中国著名企业也纷纷以新加坡为区域总部。对中国企业而言,新加坡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在一起。中国经济发展不仅深受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中尉经济发生的变化越来越引起全球的关注,成为全球热议话题。一、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变轨态势 近年来,每当宏观经济金融数据公布前后,学界和政府部门以及市场分析人士就中国经济形势及所处阶段发生严重的认识分歧,既有持续震荡下行说,也有正在筑底即将反弹说,各种对策建议也是五花八门,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6.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周期调整。在大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如何生存,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成为各行各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国内企业,除了面临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不确定的外因,企业如何练好内功,如何通过提升内控来增强我们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将是我们主观上可以努力、可以有所作为的一项重要企业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7.
薛莎 《中国外资》2009,(20):48-49,51
房地产投资信托(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引起了中国的关注,并且中国也将在近期内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机制。本文从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历史,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面临的法律问题等方面做了简单明了的分析,并通过其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实例和经验给予中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金融信息化变革也随之突飞猛进。金融行业的匹配均衡发展备受关注,从而引发了对信息存储、金融安全和数据通信等金融信息化能力的重大考验。基于对中国金融领域的深入了解以及服务全球客户的实践经验,思科以金融行业业务应用为核心,针对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等金融网络服务需求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让金融企业能够从容应对经济高速发展为金融网络架构和应用服务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宋辅良 《中国金融家》2009,(3):I0008-I0008
三月里,嫩芽吐绿,花苞待放,春意融融,这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三月里,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三月里最大的看点。据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介绍,今年政协委员提案和讨论中重点关注两大问题,一是关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关注社会和谐稳定。而关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0.
马凯 《金卡工程》2009,13(8):254-254
近年,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且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改善企业经营的战略之一。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逐渐起步并发展起来,且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尤其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理财》1999,(11)
9月27—29日,’99《财富论坛》全球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召开。此次会议表明,全球经济界人士日益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他们不仅关注中国经济的现状,而且把“未来中国五十年”作为讨论的主题。“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中国”,是国人共有的心愿。当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或首席执行官们聚会中国的时候,中国人也开始对世界500强投以极大的关注。许多企业家认为,中国作为泱泱大国,仅有6家企业进入500强是不应该的。因此,许多企业都前所未有地聚焦500强,纷纷制订进军500强的时间表。这里,我们不仅期望更多的世…  相似文献   

12.
《国际融资》2012,(8):47-48
结合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形势,中国信保预计三季度ERI指数会有所下降,建议对拉美、东南亚部分新兴市场ERI指数下滑的态势予以关注,同时要密切关注欧债危机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3.
《证券导刊》2014,(27):8-8
随着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楼市的低迷更是加剧了海外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在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布特看来,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多重风险,而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就是其中一个,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信贷泡沫被挤出,另一个是与房地产相关的建筑业活动显著下滑。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如何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0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有专家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国企要想谋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善于吸取世界经济变革的新因素,实现经营战略的重心转移,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专家们认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如何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下面谈谈商业银行如何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刊 《时代金融》2016,(4):46-47
<正>近期,中国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荣获2015年度新加坡"通商中国成就奖"。这再次引起人们对中国国企学习新加坡经验过程的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2015年11月26日报道,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李荣融,在主政这家为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政府特设机构期间,力推中央企业重组整合,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企业集聚的地理场所,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国际间的资本融通,是投资者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平台。按照功能,现有的国际金融中心大致分为实力功能型、代收集资型和簿记服务型三种。以开曼、巴哈马为代表的簿记服务型金融中心和以香港、新加坡为代表代收集资型金融中心显然不符合中国对上海的期望,上海需要打造成一个依托中国经济、服务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实体功能型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经济外向度高,被视为亚洲经济的风向标和全球需求的重要指示器,银行业在新加坡具有重要的地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放缓对经济长期高度依赖出口的新加坡产生了重大影响,2008年新加坡经济一度跌入谷底。但受惠于全球各地及本国庞大而及时的经济提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秦长城 《新理财》2014,(1):68-70
在中国经济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经济转型与企业升级已成为社会发展、企业创新的突出特征之一.企业关注的重点也逐渐向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模式方向转变。这也使得管理会计理论在近几年得到了不断发展,并日臻成熟。2013年岁末,全球管理会计大师云集中国.他们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真经?  相似文献   

19.
蔡原江 《中国外汇》2009,(17):10-11
一种新型“航空母舰“开始在全球经济海洋中游弋,没有污染、耗能极少,她的产品肉、眼看不见,以比特形式在网络里传递——她的名字叫外包。作为新型产业,印度、新加坡等国目一前名列前茅,但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有了机遇。麦肯锡的调研报告称,全球财富1000强中95%。  相似文献   

20.
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科技发达为特征的新竞争环境的要求下,在经济一体化席卷全球的21世纪,中国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因为良好的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