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文章从行为金融的情绪管理,投资策略和实证检验几个方面,剖析了在残酷的股市投资中,如何利用参与者的心理行为偏差来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希望能帮助投资者对照,发现和避免自己的一些心理弱点导致的错误决策,从而提高其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文章从行为金融的情绪管理,投资策略和实证检验几个方面,剖析了在残酷的股市投资中,如何利用参与者的心理行为偏差来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希望能帮助投资者对照,发现和避免自己的一些心理弱点导致的错误决策,从而提高其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主流金融理论认为金融主体的行为应是理性的。但实际上,它却常常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在理性交易者与非理性交易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行为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是长期的和实质的,这足以引起交易者乃至决策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5.
不确定情境下的行为决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5)
经典决策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而行为决策理论则认为由于环境、人的认知能力局限性等现实因素,人类的决策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不确定性行为决策研究引起了经济学、心理学、金融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是决策科学研究进展中的一个新阶段。文章介绍了行为决策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和应用现状,并简要评价了当今不确定性行为决策研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短期动量效应与收益反转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中小板市场数据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1年中小板市场股票的日收益率考量对该市场短期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结果显示:当形成期为一周时,持有期为一周、四周、八周的情况下市场均存在收益反转现象;当形成期为两周时,持有期为四周、八周的情况下市场均存在收益反转现象;当形成期为四周、八周时,各种持有期情况下均存在反转效应。重叠抽样结果显示:除了形成期为两周且持有期为两周的情况下,市场效应不明显之外,其他均显著表现为收益反转效应。同时采用静态与动态的投资策略验证2012年上半年的数据,发现时间段的选取对于研究结论有显著的影响;动态投资策略能够实现更为可观的收益,但收益波动也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7.
8.
“新基建”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笔者依据产业创新理论和信息资源理论,在构建“新基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机制模型的基础上,利用2006—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新基建”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新基建”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在“新基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中介作用;“新基建”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通过尝试性地构建“新基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机制模型并予以实证检验,揭示了当下“新基建”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拓展了产业创新理论和信息资源理论的应用边界,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动量交易策略指的是事先针对股票收益及交易量设定过滤规则,一旦股票收益或者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规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交易策略。动量交易策略的理论基础是行为金融学。国外投资者已经成功地在实践中应用了该策略。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动量效应,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可用的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在中期条件下动量交易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并不支持存在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活动是个体或群体以有限理性为前提并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满意决策并时常伴随非理性行为的投资行为。本文首先阐述了投资活动中的有限理性及非理性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现象即羊群行为。以期为投资者行为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LC-PIH)理论,本文建立居民收入、消费支出、股市市值和购房支出几个变量之间的实证检验模型,以研究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选取季度和月度频率数据,测算我国2003~2018年全口径居民消费和2013~2018年乘用车消费的股市财富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全口径居民消费主要受收入的影响,股市的财富效应不显著,检验结果符合持久收入说;乘用车消费除受收入的影响之外,股市的财富效应也显著。基于实证结果,并结合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存在的财富效应,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稳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我国消费平稳增长、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的根本;二是要发挥出股市在消费中的财富效应,需改变我国股市长期存在的牛短熊长困境;三是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通过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等间接渠道参与股市的比重,使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dopts the Larson-Gonedes merger exchange ratio determinat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bargaining area in UK takeovers involving share-for-share exchanges. The model focuses on price-earnings ratios rather than share price returns and so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practical valuation methods than other approaches. The basic model is extended for the UK to consider both cash alternative offers and mixed offers involving cash and equity consideration. The model is tested on a sample of 95 UK takeovers between 1984 and 1988 using consecutively unadjusted, FT All Share Index adjusted and beta adjusted price bases. The analysis adopts the conventional chi-square test used by Conn and Nielsen but, in addition, a new test is developed based on a Generalised Likelihood Ratio. We find that on an unadjusted price basis there is greater support for the Larson-Gonedes model in the UK than Conn and Nielsen found for the US. However, our extended model based on adjusted prices provides more cautious support. In addition, we conduct a sensitivity analysis to test the robustness of the results and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on the wealth effects on acquiring and acquired company shareholders. 相似文献
13.
在VaR计算的众多方法中,历史模拟法以其概念直观、计算简单、容易实施,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市场风险的管理中.然而采用历史模拟法计算VaR时,会出现VaR高估现象,另外,历史模拟法在计算VaR时没有很好的反映金融数据的聚集现象和厚尾现象.有经济学家在1999年曾提出过一种改进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显示新的估计方法能更好地揭示资产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通货膨胀:一个新开放宏观模型及其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NOEM)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探讨了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各原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新开放宏观模型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较好的解释力,货币供应量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都是诱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外部冲击向中国的传导路径是受阻碍的。 相似文献
15.
O-F模型与合理市盈率研究--中国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屠孝敏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35-40
市盈率是被广泛用来测量股市泡沫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根据O-F模型(基于账面价值和未来剩余收益的定价模型),导出衡量股市泡沫的合理市盈率计算公式,并以此考察了中国的股市泡沫。通过分析发现市盈率的合理值是一个动态值,主要由企业各期的净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持续盈利能力等内生变量决定,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合理市盈率来测量股市的泡沫程度。计算表明中国的股市泡沫白1993年以来呈明显下降趋势,且2001逐步形成以来,我国股市基本上不存在投机性泡沫,股市运行处于比较理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Joel Slemrod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1,8(2):119-128
This paper generalizes the standard model of how taxes affect the labor-leisure choice by allowing individuals to change both their labor supply and avoidance effort in response to tax changes. Doing so reveals that the income and substitution effect of taxes depend on both preferences and the avoidance technology. Econometric analysis will not in general allow one to separately identify the two influences, unless one can specify observable determinants of the cost of avoidance. The effective marginal tax rate on working must be modified by the addition of an avoidance-facilitating effect, which measures how the cost of avoidance changes with higher income. This model provides a conceptual structure for evaluating to what extent, and in what situations, the opportunities for tax avoidance mitigate the real substitution response to taxation. 相似文献
17.
《新兴市场金融与贸易》2013,49(5):66-77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method for testing for the presence of momentum in nominal exchange rates, using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Using data for eight emerging economies, we show evidence of exchange rate inertia;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momentum is asymmetric, being stronger in moments of currency depreciation than in moments of appreciation. This behavior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entral bank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金融市场进入成本以及穷人初始财富不足的限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门槛特征。本文利用1997—2012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对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越过相应的门槛、穷人达到一定的资本积累后,金融发展才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也进一步说明,只有实现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
标准金融学的经验异常与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家骝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4,19(2):1-8
被称为“异象”或“谜题”的一些与有效市场假定和标准金融定价模型相矛盾的实证现象带来了对现有标准金融学理论的挑战,也引发了有关金融学范式是否应该转换的论争。对于金融研究范式转换问题的不同立场源自于关于决策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基础的不同假定。行为心理基础假定基础上的行为决策分析则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核心,推动了行为学的兴起,而前景理论则构成行为金融学兴起的决策价值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