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宏观经济增长与股市的相关关系,基于VAR模型,使用ADF、协整检验,并建立脉冲响应函数,探讨两者间的相互传导机制,得出宏观经济与股市间存在互动关系,即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变动能够对股市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背离的现象。最后通过所得的结论为提高股市的稳定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证券导刊》2012,(3):28-28
宏观经济影响上市公司整体的业绩及成长性,流动性将对股市的估值水平产生影响。这两者相互作用,将对股市的中期趋势起到决定性作用。我国存货周期将于2012年年中出现阶段性底部,而且随着货币政策逐步转向宽松,流动性紧缺问题将在2012年得到长足改善,货币供应增速也将在2012年初出现反弹,这些基本面因素的改善将对我国股市构成实...  相似文献   

3.
股市泡沫来源于投资者对股票的价格预期超过了其基础价值.宏观经济过热将使投资者产生普遍乐观的情绪,并通过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机制引发股市泡沫.本文用相关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了中国近年来宏观经济综合指标与股市泡沫指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股市泡沫与前期的宏观经济情况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近12个月的宏观经济增长情况是当期股市泡沫存在的原因,而股市泡沫对宏观经济没有反馈作用.据此,本文认为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股票市场的情况,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等途径来防范股市泡沫.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在CAPM模型中加入流动性因素,并以此对深市2001年至2006年A、B股月数据进行实证性比较研究后发现,一方面中国股市的收益率与股市流动性是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在A、B股之间存在差异。论文对上述发现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揭示。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曾经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同股不同权、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股市定价存在偏差,股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能力被大大削弱。为更好地反映目前我国股市和宏观经济的关系,本文选择股权分置改革大致完成后的2007年1月至2016年3月的月度数据进行研究。首先对模型进行了单位根检验,随后对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股市和一些宏观经济数据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了2012年4月5日至2014年3月31日时段的481个日数据,讨论了上海证券市场A股数据来实证研究融资融券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得出结论:融资融券与上证A股流动性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融资融券是股市流动性的Granger原因,而股市流动性不是融资融券的Granger原因,且融资融券对股市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股市资金面和持股结构能否对个股流动性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深市上市公司样本,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股市资金面水平和持股结构对个股订单深度和买卖价差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揭示股票市场整体流动性与微观个股流动性间的关系,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依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股市资金面充裕水平对个股流动性有全局性正向影响,股票市场整体的流动性越高,越有助于提升个股的流动性;第二,持股结构这一异质性因素对个股流动性有负向影响,持股集中度越高、股东数越少,个股的流动性则相对越差,也意味着股价信息含量可能更低.这为管理层掩饰坏消息从而加大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新的补充解释.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股票流动性变化的原因,丰富了相关领域研究,并为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维护市场稳定运行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曾小勇 《证券导刊》2012,(44):19-19
如果从场外资金思维来看,中国宏观经济从改革开放前30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中速发展阶段、未来几个季度经济见底但不反弹或总体反弹空间不大、货币流动性将迫于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管理需求不可能再松、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以及股票市场固有的制度缺陷和毒瘤等都决定中国目前股市尽管位置低但却难言反转。  相似文献   

9.
李江 《证券导刊》2009,(34):56-59
A股市场在流动性收缩的冲击下,出现了全面的调整。本轮调整的性质更多的是对前期过高预期的修正,而非基本面出现了根本的逆转。经过调整,股市自发性对估值修复、流动性充裕、宏观经济复苏超预期这三大股市大幅反弹的驱动因素进行了集中修正。市盈率大幅缩水,A股市场的估值压力暂时得以宣泄,投资环境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07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金融、财税政策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动,缓解流动性过剩,可见财税政策在抑制流动性过剩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财税政策作为基点,从贸易顺差、资本流入、外汇占款、进入房市和股市的沉淀资金等方面,分析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并探讨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股市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性之间关系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宏观经济指标,对相关宏观指标及上证综指的月度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我国股市波动性对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好,但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市波动性解释能力较弱,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用我国2003—2009年间股市和宏观经济中的相关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我国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自2010年3月起,我国融资融券业务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开始,无论在政策发布,还是交易规模上,融资融券业务在我国迅速的展开。本文通过相应的回归模型研究融资融券业务对股市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融资业务降低了股市的波动性,增加了股市的流动性;融券业务增加了股市的波动性,降低了股市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股票交易量对利率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股市从中长期来看利率与股票交易量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这似乎有悖一般的股市理论,事实上这反映了名义利率与交易量的关系。另一方面,在短期内股市反应也不明显,尤其在1997年以后,这表明宏观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利率只是影响股市因素之一,股票市场受政策的影响趋弱,同时,股市的稳定性在增强,市场在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头11年,我国股市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从世纪初的熊市到了05至07年巨大的牛市,再又慢慢回落。如此大的震动,除了与中国股市的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有关之外,是否与我国的流动性变化趋势有关呢?从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出发,分析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以及度量,再进一步考察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然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流动性过剩与股票价格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最后从政策角度提出一些建议来缓解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6.
一、文献综述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有:Wachtel和Rousseau(2000)以及Beck和Le-vine(2002)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发展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指标可以作为预测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但是,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要比上述理论分析复杂许多,许多学者的分析表明我国股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经济的晴雨表,有时甚至与宏观经济走势背道而驰。陈朝旭等(2006)、孙霄翀等(2007)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论证了我国股市存在依赖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关联关系,在经济繁荣时期我国股市与实体经济才表现出较好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王艳  邹雪姣 《中国外资》2010,(22):243-243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对宏观经济有较强的预测功能。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股市的信息能够充分地反应投资者对未来宏观经济的景气状况、公司的业绩的预期。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中国股市能否正确地反应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各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我国上证总市值与GDP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股市波动和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二:者之间是否相吻合,以及造成背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对公司微观行为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GARCH模型估算宏观经济波动,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流动性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波动越大,公司流动性价值也越高,且这种正向关系在受到融资约束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充足的流动性有助于公司在经济衰退期避免出现财务困境,在经济繁荣期更好地抓住投资机会。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公司持有流动性的预防动机。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是衡量股市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决定股票市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股市资金流动速度又是衡量股市流动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换手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中货币资金的流速很快,表明我国股市的投机性远远高于世界其他成熟市场.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我国股市资金的流速将呈现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趋势,最终稳定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波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价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股指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者变化趋势明显相互背离。从而得出结论,虽然我国股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但由于我国股市尚不成熟,其价格波动常会与宏观经济相背离.还不足以用股市来预测宏观经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