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凯俊 《时代金融》2013,(9):228-229
本文以18家已上市证券公司为样本,对其内部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国有控股性质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影响不显著;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位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监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管理层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证分析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对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表明:中国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有控股性质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率;中国证券公司的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率;监事会规模、监事会独立性与公司经营效率负相关,但均在统计上不显著;中国证券公司管理层规模、管理层报酬与公司经营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营绩效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与前5大股东控制权分散度正相关。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当适度增大董事会规模、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监事会职能、加强管理层激励与信息透明度。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对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内的管理层总体综合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管理层结构中董事会比监事会、经理层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监事会与董事会的力量对比影响到监事会的监督效果;管理层内部结构中,非完全委托代理框架下的混合型管理层结构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贵州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和管理层激励四个层面探讨了2010年-2013年期间公司内部治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贵州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越集中发展能力越强;除董事会规模外的董事会治理对发展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监事会治理对公司发展起到了负的显著性影响;公司对管理层激励力度越大,发展能力越强。因而,贵州省上市公司在出台相关内部治理政策时可借鉴以上研究结论,推动贵州省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贵州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和管理层激励四个层面探讨了2010年-2013年期间公司内部治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贵州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越集中发展能力越强;除董事会规模外的董事会治理对发展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监事会治理对公司发展起到了负的显著性影响;公司对管理层激励力度越大,发展能力越强.因而,贵州省上市公司在出台相关内部治理政策时可借鉴以上研究结论,推动贵州省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我国沪深两市14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其2007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运用最小二乘估计(OLS)方法,从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这三个维度出发,对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ROA、NPL)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家控股、股权集中度和战略投资者对银行公司治理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内部执行董事比例、高管薪酬与其经营绩效负相关;而高管持股和经营绩效则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徐飞 《中国外资》2013,(10):112-113
本文选取A股沪深主板的4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净资产回报率作为公司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小的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规模大的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规模小的公司独立董事占比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规模大的公司独立董事占比与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两职分离有利于规模小的公司经营绩效的提升,两职分离对规模大的公司经营绩效存在负面影响;董事会持股对规模小的公司经营绩效有着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对于规模大的公司而言董事会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杨肃昌  阮受郎 《时代金融》2014,(17):192-195
商业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本文选取2010-2012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对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绩效与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数量和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间呈负相关,并且都是显著的。而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外部监事比例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并没有对银行内部控制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大股东的国有性质有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刘洋  赵伟 《上海会计》2013,(11):5-8
董事会作为现在公司法人治理的核心,其专有特征会影响到其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公司的绩效。文章根据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最新数据,研究其董事会规模与稳定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以每股收益来衡量公司绩效时,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当以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绩效时,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证实了董事会稳定性与公司以前年度的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以前年度董事会稳定性低的公司在后续年度内其绩效会越来越差。为此建议公司在选择合适的董事会规模的同时要尽量保持董事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6—2008年深圳中小板市场IPO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状况及其对应的超额收益率,应用对比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市场对IPO期间的内控信息披露的反应。结论是IPO公司上市首日开盘价对于明确的内控信息披露有显著的正向反应,因此建议上市公司和监管层从IPO开始规范内控信息披露、推动内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董秘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但长期以来相当多上市公司的董秘责任大于权利,难以完全发挥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期望的作用。为提高董秘地位以充分发挥董秘职能,拟修订的《上市规则》要求上市公司董秘要由副总或董事担任。实施这一措施能否起到预期的监管效果呢?我们的研究发现,由副总兼任董秘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但未发现董秘仅兼任董事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颖琦  俞俊利 《会计研究》2012,(2):50-56,96,97
基于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早前研究内部控制主要集中在概念框架、影响因素辨析以及公司治理失效案例的研究,然这些研究鲜有将股权制衡作为重要因素之一加以考虑。本文通过对三家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从控股(制衡)股东性质、股权制衡效果等角度剖析了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机理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引入非国有制衡股东能达到较优的内部控制状态,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仅微弱地优于无制衡股东的高度集中的内部控制状态,且两者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内地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方式。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与审计收费正相关,而且,在会计师事务所看来,相对于有传统的常规业务流程的公司,没有传统的常规业务流程的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更复杂。研究还发现,由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SOX法案特定的制度安排以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特性,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并不是以往研究结论和常识中的正相关,而是显著负相关,即上一年披露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的审计收费反而低,产生了"极反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度报告中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相关数据,立足于公司特征和外部审计角度,针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总体水平较差,但在2003—2005年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与是否在海外交叉上市、是否聘请"四大"进行外部审计、资产总规模、资产净利率、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人数的百分比显著正相关,与外部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与监事会规模、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及样本年度正相关;在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的因素中,是否海外交叉上市、独立董事占董事总人数百分比和资产净利率是比较一致的显著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审计尚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Due to the numerous and extensive recent changes in business, regulatory, and auditing environments, instructors are faced with difficult choices when designing an introductory auditing course that sufficiently meets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the firms that will employ them. Instructors whose students are primarily hired by firms that audit SEC registered companies, for example, might allocate significant class time to PCAOB Auditing Standard No. 5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2007). Board proposes new standard o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www.pcaob.com]. On the other hand, instructors whose students are primarily hired by firms that audit non-SEC registered companies, might allocate significant class time to reviews and agreed-upon procedure services. This paper presents four alternatives for designing introductory auditing courses, and discusses some of the major issues and constraints that instructors should consider in choosing which alternative best suits their needs. Finally, the paper provides an example that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four alternatives by discussing how each might incorporate one such specific regulatory change—PCAOB Auditing Standard No. 5.  相似文献   

17.
Using discretionary accruals to proxy for earnings qualit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and how the first voluntary internal control reporting in 2007 is associated with earnings quality in China. We find that earnings quality is higher in 2007, yet not in 2006, for public companies issuing a first-time voluntary unqualified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compared with listed firms not issuing an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Our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a signalling of performance explanation and inconsistent with a signalling of effectiveness explanation. We also find that earnings quality is lower for public companies issuing an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mentioning a weakness, compared with public companies not issuing an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Overall,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public companies conduct diligent self-assessments when issuing a first-time voluntary unqualified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Consequently, there is an improvement in earnings quality.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2—2011年716家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GMM估计方法,通过”内部工具变量”解决了寻找有效的工具变量的困难,研究了最优董事会结构是如何被决定的。研究发现:公司复杂性、公司的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的影响力、CEO的影响力、CEO的权力都对公司的董事会结构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董事会效率假说”,证明了最优的董事会结构是内生决定的,与公司的具体特征和公司治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能够释放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的决策。本文主要对2007年沪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于实现内部控制三个基本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2009~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各目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经营效率效果以及法律遵循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假设并不完全契合。独立董事比例和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显著正相关,在各指标间无差异。董事会会议频率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作用不显著。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但与财务报告可靠性、法律法规遵循性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