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高新技术提升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IP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对传统金融业渗透不断加强,导致传统金融业的边界不断变化和调整,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层出不穷。以高新技术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是增强金融业竞争力和促进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我国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90年代初,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迅猛,市场份额从零增加到了三分之一.在深化金融改革、改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业整体运行效率和支持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进入90年代后期,相当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资产增长速度降低,市场份额减少,财务状况恶化,风险持续积聚.  相似文献   

3.
<正>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经营制度,从而界定了不同金融机构间的业务范围。这在我国金融机构经营机制、监管机制和制度建设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对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秩序、约束金融机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已相当明显,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它随时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  相似文献   

4.
加快改革创新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人类经济社会出现存贷款等金融活动以来,金融风险和风险管理也就成了经济和金融体系必然的组成部分。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环境也日益复杂化,尤其是对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反思,极大  相似文献   

5.
金融业综合经营条件下监管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志雄  闻岳春 《上海保险》2007,(9):47-49,29
一、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下金融监管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各国金融监管开始放松,金融机构加剧了兼并收购、重组,出现了“金融集团”和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态势初现端倪;90年代初期,金融国际化、自由化,金融创新,现代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客户对金融产品多样性和“一站式”需求,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步伐;标志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法典《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颁布后,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浪潮席卷了全球。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金融业的发展——以富邦金控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之前,是台湾金融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称为台湾金融业封闭期。这一阶段政策目标重心是金融稳定,金融效率被放在次要位置上。因此,政府对金融业采取高度管制的措施,金融机构以公营为主。与此同时,政府也小幅度开放民营金融业。上世纪60—70年代,华侨投资的几个银行和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确立以来,我国内地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分业经营模式有效制止了当时金融领域的混乱状态,促进了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以及保险市场的专业化发展。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金融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大规模进入等,分业经营体制对我国内地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逐步显现。因此,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操作风险管理:荷兰银行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海蛟 《银行家》2006,(9):92-93
在20世纪90年代经受了操作风险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之后,全球金融业开始认识到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新巴塞尔协议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银行资本计量与监管范围,并且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金,标志着操作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作者曾在荷兰银行总部实习三个月。文中所述的荷兰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理念、制度体系和政策执行,相信会对我国那些正处在改革发展特殊时期的商业银行(如农业银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志萍 《新疆金融》2013,(10):129-134
<正>随着现代金融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金融市场中,购买金融产品、享受金融服务。这些普通民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者,他们被称为金融消费者。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金融业完成了最初的积累,金融产品和服务迅速增加,金融消费者队伍也不断壮大。出于对潜在利益的追逐,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市场拓展和服务的过程中会有信息披露不充分,以获取佣金为目的的过度交易和违规操作等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财务丑闻和操作风险事件,并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系统性风险。其根本原因在于外部金融监管体系亟待完善以及涉事金融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的合规内控管理体系。为此,世界各国金融业监管进入再完善时期,而各金融企业加快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合规内控机制是大势所趋。步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中国紧抓时代机遇,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金融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以来美国金融业并购的特征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断的制度创新动力的推动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经历了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并购浪潮,这一并购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金融业的并购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整体实力,使美国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过程中率先建立了强大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体系,抢占了金融业竞争的优势和先机。并购也使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面临新的问题,并购的效应并不只是体现在正面。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衍生业务是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新型业务,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的主要衍生业务及其风险类型,并着重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对金融衍生业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通过控股各类金融机构,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但也蕴涵着跨行业、跨市场的风险。为在当前金融业分业经营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业的监管与经营中,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很早就引起金融机构的重视,从19世纪70~80年代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李嘉焱 《银行家》2008,(5):85-8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业全面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金融机构的集团化、全能化和国际化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突出现象.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相互渗入,金融业出现一股持续至今的并购浪潮,出现了一批能够提供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和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与产品的金融机构,并多以金融控股公司为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状况 我国金融业基本上是一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垄断性行业,政府一直以国家信用为后盾,充当金融机构的"护航者".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金融业基本上不存在市场退出问题.依托计划经济金融制度进入市场的各金融机构长期生存于竞争和淘汰压力不足的舒适环境之中.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机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的缺陷不断暴露,致使金融风险迅速积累并逐步显现出来.在此背景下,政府放弃了对金融机构一味予以保护的政策.1995年9月人民银行接管中银信托投资公司标志着我国金融机构"无倒闭之虞"的神话自此终结,之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迅速扩散到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各个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机构基于洗钱风险的客户分类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系统风险等。20世纪90年代以前,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进入90年代以后,反洗钱国际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成立,特别是美国9.11事件以来,随着洗钱和恐怖融资趋势的日益严峻,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专业性机构的一系列规定都赋予金融机构以法定的反洗钱义务,防范洗钱风险逐步成为金融机构的一个监控重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是对金融立法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金融业主要以间接金融为主,直接金融基本不存在,保险业也不发达。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金融业迅速发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原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交通银行等相继组建,保险业逐步  相似文献   

19.
朱新蓉 《中国金融》2003,(13):63-63
金融业既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又是一个准公共行业,一旦发生金融动荡或金融危机,将会危及到国家主权和经济的安全,威胁到普通百姓的正常生活,其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当今世界各国无不在孜孜不倦地寻求金融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均衡点,而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正是实现金融安全与经济发展均衡的重要手段。伴随着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出现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各大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环境也日益复杂。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恶性金融事件起伏迭宕,从巴林银行倒闭到山一证券公司破产,从1994年墨西哥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长期执行的城市和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金融业事实上执行了牺牲农村金融保城市金融、抽调农村资金支持城市工业发展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政策取向虽然有所变化,但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资金投放不足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