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在规模总量、发展质量上均形成了较为突出的集群发展优势,这为河北省数字经济谋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位环境与发展机遇。本文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出发,结合京津冀城市群视阈下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以及现状与存在的“掣肘”,通过“比较竞争优势/劣势”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发挥城市群内“比较竞争优势”,持续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营商环境;建立关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发挥关键要素集聚效应等促进河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的耦合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笔锋 《涉外税务》2005,(10):18-21
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的耦合是指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一种现象。本文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国际化水平四个方面分析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的耦合关系,认为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耦合的最基本理论依据就是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原理。建议首先要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工作思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其次要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推行依法治税,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优越的税收环境;最后还要加强产业集群区的税源管理。  相似文献   

3.
产业专业化、多样化分工与分工交易经济是研究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已有研究往往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功能定位,鉴此,构建专业化与多样化分工要素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结果表明,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研究进行实证对象能更好地解释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城市群及其内部各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域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和核心要素,金融业总是以金融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并形成金融中心.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方法不能忽视空间维度的相关性和异质性.显著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程度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现阶段中国省域间的金融业集聚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各省域应该加强相邻省域间的区域金融合作,并减少人为造成的相邻省域间的金融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要素向一些核心城市聚集,对经济增长发挥着正向推动作用。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区域集聚水平最高且吸引力最强,而北京、上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各家银行的战略必争之地。论文以北京为例,就金融集聚区中银行客户营销采取何种模式、存在哪些问题、还需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银行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地区经济水平的划分,对城市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运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对河南省区域经济水平进行定量分类.首先选择代表城市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典型指标,然后根据实际调研及年鉴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主要指标对河南省的18个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这种分析可以为河南省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的兴起与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群与区域制度变迁从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往来日益密切,城市化发展呈现出城市群体化的趋势。城市群体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所普遍经历的一个高级阶段,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就用“城市群”这个概念来概括当时发达国家所普遍存在的全新的城市化空间模式。在我国,城市群体化以及产业集群化现象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地区尤为明显。姚士谋等人在《中国的城市群》(1992年)中首次界定了城市群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火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法治省与发展这城市各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购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中国的城市群,1992年)。城市群的兴起,理论界有不同的见解,多数学者从空间经济联系得角度对城市群的产生、发展、演变作出解释。本文认为,城市群的出现是区域经济制度变迁的结果,是基于交易费用下降而引发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次制度变迁,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尚处于起步状态,发展很不平衡且缺少集聚区自发形成的天然的产业优势以及发展的核心要素条件.政府的有效参与是产业集聚发展的保障.河南省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培植带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企业,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的形成,进而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核心的庞大经济集群,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中原城市群在中原崛起,在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南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中原经济群的过程中成绩卓著,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郑州辐射作用较弱、中原城市群综合实力不强、复合型人才稀缺、产业集群度不高、对外贸易规模小等不利方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本文先简析中原经济区的形成过程和背晋,再针对性的阐述其发展不利面进而找出其弊端提出一些具有较强时效性的建议,为中原崛起献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创意产业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获得了极快的发展,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形势下形成的创意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就是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规模,因此对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对创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低炭经济发展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运用保险手段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从而推动区域整体发展是当代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课题。以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例,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客观上需要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进行防范和化解。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既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低炭经...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也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带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为金融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作为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紧紧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主动志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来,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考量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城镇化率大部分集中在HH象限(高值集聚)和LL象限(低值集聚),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国层面,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直接效应系数和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金融业集聚对本省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能促进周边省份的城镇化;分东、中、西区域层面,东部地区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具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均不显著。基于此,应加强金融业集聚区建设,构建金融业集聚推进城镇化作用机制,在东中西区域科学布局建设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5.
地区之间人口集聚程度和经济集聚程度的差异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特征和事实,这个变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迄今依然是有增无减,而且集聚的大潮将不可阻挡。因此本文以经济密度和集聚程度作为主要指标,对重庆市2010年38个区县的集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县的集聚发展并不平衡,具体可以划分为4个不同的集聚发展类型。从空间格局上看,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1)“两翼”区县集聚发展程度整体偏低,(2)“一圈”内部存在差异,(3)长江南北存在明显差距。最后,结合前述分析结论和不同区县所属主体功能区类型,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差异化集聚发展思路,以便促进全市区域经济更加科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厘清市制及“县改市”产生的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与县改市的客观要求.论证了城市的效率与要素集聚度之间存在难以确定的比例关系;中国的城镇化具有阶段性、适应性、层次性、节奏感和时代性特点;县改市区划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市制化”调整,正是适应城镇化发展新特点的可行性选项.指出了县改市的风险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三农”和城市内部以及中心城市与县之间的利益博弈上,主张立足于“三农”,稳步推进县改市,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参考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的城镇化动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0~2009年环洞庭湖区域城镇化动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对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固定资产投资及流通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较大,但仍不稳定;人力资本投资对洞庭湖区域城镇化的作用尚不显著。因此,要改变当前环洞庭湖区域城镇化动力不充足、不稳定的问题和促进湖区从"粗放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换,就必须主动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深化分工和夯实产业基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充分发挥流通产业的先导作用并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3-2020年的30个省份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两个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增量与碳排放增速,数字经济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数字经济与碳排放强度、边际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呈现区域性特征,在省域层面数字经济对边际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增长率的影响存在基于产业结构优化、人口集聚、城镇化的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集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推动实体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较高,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亦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不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以技术创新作为门限变量可以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且各地区的这种非线性关系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我国要通过金融集聚推进区域经济增长,就必须强化区域间的金融合作,构建多层次金融中心,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实现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促进城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内蒙古城镇化进程平稳而快速,而其城市承载力水平如何亟待关注与评价.本文从土地、水资源、科教、交通与环境等角度选取指标构建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值确定综合评价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对比分析与评价,发现内蒙古各城市承载力水平低且不平衡以及水资源是影响城市承载力发展的短板瓶颈因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