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维和  向伟林 《新金融》2023,(6):9-14+34
从当前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紧迫性来看,中国消费正处于历史转折处。本文探究了中国消费受到的外部冲击,集中体现在新冠疫情、技术变革、全球化、ESG趋势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在考虑外部冲击的基础上,当下中国消费表现为消费逐渐分化、消费多元转型、消费普遍升级的特征。进一步,本文从金融促进消费信念产生、消费信任构建、消费信心提升入手,从金融政策、信贷、金融产品多样化等角度提供了金融促进消费的几个路径和方法,并提出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更迭和金融技术革新来聚焦新消费服务。  相似文献   

2.
促进消费升级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在行为经济学框架下探讨纳税人的税负感知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可为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政策参考。本文通过对1167个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个人所得税税负感知下降能够促进消费升级。为降低税负感知进而促进消费升级,本文提出如下个人所得税优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的了解和认知;二是将非劳动所得纳入综合所得征税范围,提高个人所得税综合课征制的减税红利,进一步降低纳税人税负感知;三是优化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流程以实现应扣尽扣,降低纳税人客观税负与主观税负感知;四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税率级距、降低边际税率等,加大个人所得税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减税力度,降低中等收入纳税人税负感知,以促进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3.
消费、储蓄和消费函数理论侯荣华一、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消费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用下式表示:C=bY(1)式中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来说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2—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调查数据,通过消费不平等衡量指标和回归模型考察消费不平等的演变及其原因。结果发现:(1)1992—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呈现增长趋势;(2)临时性收入差距对消费不平等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政府应该完善消费信贷市场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降低消费不平等进一步扩大势头。  相似文献   

5.
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打通消费环节堵点是加强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信息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已在信息消费领域先行先试诸多促进信息产品和服务消费的政策。本文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该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显著促进了试点地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促进作用源于需求拉动和创新驱动两个机制,并且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发挥显著的催化剂作用。本文为更好地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为形成供给和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从“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向“超前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消费模式也从生存型向服务型和发展型转型,社会消费升级促进消费金融爆发式增长,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在收入分布视角下构建居民保险消费的理论模型,预见了保险消费的非线性特征及其对保险市场的潜在影响。并采用2011年CHFS数据分别建立城乡居民保险消费的门限回归模型,识别出了这种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虽能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险消费,但对其高收入群体的作用有限;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保险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会使高收入群体削减保险支出。该特征在收入分布变迁背景下将会导致居民总体保险消费的增长出现瓶颈。由此,在“供给侧”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创新主导作用来激发高收入群体的保险消费活力,并在“需求侧”促使收入分配政策合理向低收入群体适度倾斜,将可能成为扭转当前局面的有效途径。此外,社保收入对保险消费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还有待开发和加强。  相似文献   

8.
摘 要:选取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金融对消费升级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探讨居民风险管理能力是否在数字金融影响消费升级过程中存在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数字金融对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本地居民的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当地消费升级。最后,从引导数字金融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刺激农村消费需求已成为经济学界和实际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储蓄存款、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农民消费领.向的分析.发现了农村居民的现实消费能力;通过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的对比分析和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分析,找到了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问巷调查和农村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论证,揭示了农村消费需求的“观期动力”和“永续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2005年至2012年地级市经济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存在耐久效应,并且对于当期可支配收入存在"过度敏感"。与此同时,实际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的总效应为收入效应,而非挤出效应。为了消除耐久品消费对于研究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是否存在习惯形成效应,实证结果不支持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存在习惯形成效应,并且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同样收到可支配收入影响以及实际利率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1.
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测度人口城镇化对我国粮食消费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有利于减少直接用粮,但提高了间接用粮,总体上增加了粮食消费;直接用粮的未来自给形势较为乐观,而间接用粮缺口将会长期存在。为此,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粮食节约机制,合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应对人口城镇化所带来的粮食消费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发展中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必要性及其现状分析为基础,对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发展历史和市场特点进行剖析,试图借鉴美国成熟市场的经验探索推动中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将风险长期维持在可控范围内是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展的关键,应当建立违约风险监控制度,突破违约偿债机制和信用评级体系两方面问题。同时,放宽限制,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的自由化;加强创新,保持中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应用我国1985~201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和跨期平滑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是不完全的。无论是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还是从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收入组家庭来考察,城镇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系数γ均介于0~1之间。此外,城镇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程度很低,消费风险分担机制很不完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各个地区内部和不同收入组内部的风险分担系数要高于全国总体的风险分担系数,这说明我国城镇家庭在进行消费风险分担时具有显著的“本地偏好”和“阶层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5-2014年全国31个省(市)新生代劳动力供给与产业结构数据,构建面板FGLS模型,考量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产业升级效应.结果表明:全国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上升均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分地区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对中部地区产业升级正向影响效应显著,西部次之,东部较弱;新生代劳动力质量改善对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助推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较小.因此,应适当放开计生政策和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供给数量下行压力,扶持西、中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速提高当地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加快缩小区域差距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提出金融发展推动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路径.利用我国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相关路径进行探究和论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推动产业层次提升的资本驱动路径的有效性边际递减,金融结构引导产业科技水平提高的创新引领路径的有效性并不显著,金融效率促进产业高效化发展的管理优化路径的有效性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机制发现,明确和有保障的农地产权制度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增强了农业经营主体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也提高了投资主体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的预期,进而增加了农业资金投入的需求和供给。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一次农地产权制度变迁都显著地促进了农业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的影响更大。因此,我国今后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农地产权制度,通过制度保护农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由思想解放引领的。从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人类自身的认知规律来看,人的思想总是会受到“内因”和“外因”的束缚,因此,需要打破阻碍或束缚人们准确认识客观现实的各种藩篱,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一致。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因为实现了“三个确立”,并且正在冲破“三个思维定势”,我们得以为中国经济起飞和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入新时代,解放思想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到解决深层次问题上,需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中国理论体系发挥重大作用,二是完善符合中国实践的公平正义保障体系,三是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需要的新国际交往思维。  相似文献   

18.
利用CHARLS数据考量中老年人的消费不平等问题,结果发现:2011-2015年中老年家庭总消费水平快速上升,同时不平等程度进一步扩大。从消费分类上看,医疗保健对中老年人消费水平影响最大;从年龄效应上看,中老年群体不平等在67岁以后开始上升。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出生中老年群体会积累更多财富,在基本衣食需求满足后,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更多体现在家庭用品、教育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trade value-added accounting method proposed by Koopman et al., the "GVC Position Indices" and "GVC Participation Degree" of 64 countries from 2005 to 2015 are calculated in our paper by using the OECD-TIVA data. Then the impact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on the home country's GVC upgrading 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and empirically tested on this basis. Empirical results at country-specific level show that OFDI exert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home country's GVC upgrading via boost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raising trading network status, and the impact of OFDI in emerging countries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eanwhile, the empirical test using China's sub-industry data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with low and middle-tech (LMT) industries, OFDI of high-tech (HT) industries have a stronger impact on China's GVC upgrading.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avoid the "low-end lock-in" risk and promote the home country's GVC upgrading through OFDI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China.  相似文献   

20.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 SVAR 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