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试析我国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提出利率市场化的现实背景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指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通过建立市场机制、规范金融机构行为等措施,逐步或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转向由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过程.1959年-1978年20年间,中国只有一家银行,仅进行过两次利率调整,1978年-1989年,银行利率7次提高.1990年-1991年3次下调利率,1993年2次提高利率,仅1996年到1999年8次下调利率,利率作为政策工具在九十年代被更充分运用.也正是在实践中,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培罡  刘郁葱 《浙江金融》2008,(2):26-27,21
随着金融改革,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行,利率的波动将愈加频繁,且变动幅度更大,利率风险也将随之显现,利率风险的管理开始受到金融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广泛关注。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自1952年至70年代末,我国本币利率始终是管制利率。但管制利率并不等于利率的永恒不变,当政府调整利率政策时,依然存在利率风险的可能。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率频繁调整,如上世纪末央行连续8次下调利率。2007年不到一年时间,央行已经连续5次上调利率。  相似文献   

3.
从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提高贷款利率,到2008年5月,人民银行已连续九次上调各项存贷款利率,特别是2007年一年中五次上调各项存贷款利率,调整频率之快是中央银行应用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利率杠杆对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很少采用的方法,利用这种频繁的调整存贷款利率进行宏观调控效果如何,我们就此对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1979年来,国家先后四次调高利率。前两次主要是解决低利政策下利率对投资的非弹性问题,后两次调高利率则在很大程度上是跟踪物价。这次利率下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利率搞活生产、启动市场,从宏观上说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利率结构不合理,也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利率是否需要调整?国家自1991年4月21日全面调整银行各项存贷款利率之后,再没有进行过大范围的利率变动.现行的利率究竟是高还是低,是否还需要调整?对此,理论界有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目前利率水平仍偏高,还应下调一定幅度;另一种意见认为,目前利率水平已适应了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宜继续下调.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意见,认为当前利率总水平应保持基本稳定.自1989年以来,利率已经进行了五次大的调整,前两次上调是为了抑制当时的通货膨胀,减缓物价涨势;而后三次下调则是针对当时企业困难、市场疲软,以利率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促进生产.现  相似文献   

6.
2006年,河北省法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进行了一次调整,贷款利率进行了两次调整;通过对金融机构利率执行情况的监测,利率政策执行情况良好,各项资金价格较好地反映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佳佳 《银行家》2004,(12):95-97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一年期贷款利率由5.31个百分点调高至5.58个百分点,存款利率则由1.98个百分点调高至2.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自1995年以来第一次提高贷款利率、1993年7月以来第一次调高存款利率。国内外对此做出各种评价和反应。  相似文献   

8.
《新疆金融》2013,(2):118-122
<正>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其中,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是改革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突破性尝试,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次飞跃。为了解利率市场化新政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效应,本文以辽宁省为例,进行了专题调查。一、存款利率调整政策对辽宁省金融机构的影响(一)存款挂牌利率形成三大阵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辽宁省金融机构依据存款挂牌利率的浮动幅度大致分成三大阵营。第一阵营以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为代表,活期存款利率与基准利率持平,一年期及以内的定期存款利率上浮8%-9%不等,二年期及以上的定期存款与基准利率持平。第二阵营以资产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上浮到顶、为基准利率的  相似文献   

9.
财经速览     
美元港币小额存款利率再上调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2月27日宣布,自12月28日起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这已经是2005年央行第5次上调境内美元、港币小额存款利率了,也是人民币汇改后的第4次上调。据悉,此次上调,一年期美元、港币存款利率上限分别提高0.5  相似文献   

10.
理顺利率体系促进经济增长———评中央银行最近一次降息周荣芳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998年3月21日起降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3月25日下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第四次降息。这次降息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意...  相似文献   

11.
关于债券发行价格计量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军  王禾 《上海会计》2000,(7):26-27
对于筹资者来说 ,其债券的发行价格通常是根据其在未来期限内支付给债券投资者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目前 ,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 ,根据其利息支付方式的不同 ,分别采用以下计量模型 :(1)利息支付方式为一年付息一次时 ,债券发行价格票面面值(1 市场利率) t(2)利息支付方式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不计复利时债券发行价格 = 票面面值×票面利率×n 票面面值(1 市场利率)(3)利息支付方式为一年付息两次(即半年付息一次)时债券发行价格票面面值×票面利率÷2(1 市场利率÷2)2票面面值(1 市场利率÷2)2= 2…  相似文献   

12.
李建芬 《金融与市场》2000,(7):14-15,25
一、七次降息的政策效应分析 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管制利率体制下,各种利率档次的调整由中央银行决定,使得利率调整的分配效应十分明显.三年时间连续七次下调利率,企业减少利息支出,国债筹资成本下降,这两点均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4年10月29日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为了反映该项政策出台一年来的政策效应,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组织了一次关于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影响的专题调查。该调查的范围包括吉林省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和100户企业。  相似文献   

14.
<正> 利率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提高或降低利率,都是经济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已先后七次调高了储蓄存款利率,四次调高了贷款利率,对改革开放、搞活经济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1988年9月1日调高存贷款利率,9月10日开办保值储蓄,1989年2月1日再次调高存贷示利率,宁息抢购风潮,遏制经济过热,收效显著。今年3月21日调低贷款利率,4月15日调低存款利率,能否达到促进工业生产和市场销售逐步回升之目的,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到1998年我国已连续6次下调利率,目前存款利率已位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较低水平。利率下调的目的是活跃经济,繁荣市场,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一现象表明,利率杠杆的作用未能充分奏效。如1998年国民经济仅增长7.8%,为1993年以来的最低。其中固...  相似文献   

16.
改革以前,我国的利率水平基本上是不动的,因而也谈不上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可言。1979年以后,利率水平已由过去基本不动转变为随国民经济的变化而适时、适度调整,从1979年到现在,我国已先后八次调高、二次调低存贷款利率水平,利率杠杆的运用已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我国现行条件下,利率调整对银行、对企业、对财政、对宏观经济运  相似文献   

17.
2013年7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一时激起各方的热议。从1996年正式放开银行间拆借利率,迈出起点开始,中国的利率市场进程一直在稳步推进。1997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1998至1999年,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0年,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外币存款利  相似文献   

18.
利率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近年来,国家多次利用利率工具,对经济增长、信贷总量等进行调控。为分析利率与投资和消费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一、近年来利率政策及其实践效果十年来,我国对利率进行了13次调整,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显著特征是运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生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节也越来越重视运用利率杠杆,1996年连续三次调整利率水平(取消保值补贴率也应看作是一次调整)就是例证。在诸多调控手段中利率政策之所以受到如此  相似文献   

20.
魏国雄 《中国金融》2012,(20):36-38
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项根本性变革,是对中国银行业既有的盈利模式、经营结构、管理水平、创新发展能力的全方位考验2012年6月以来,央行通过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来收窄利差,并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存款利率可以上浮1.1倍,贷款利率可以下浮0.7倍。这不仅是刺激经济的措施,更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举措。当人们都在期待利率市场化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利率市场化将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影响,银行业是否都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