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制约因素(一)法律法规不健全,迫使金融机构慎贷。受现行法律制度约束,目前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均规定土地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同时现行法律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土地用途,上述规定导致银行以土地经营权质押的债权变现难度极大,挫伤了金融部门放贷的积极性。调查显示,由于农户信用贷款是在严格考核农户信用记录的情况下发放,农户的收入、大宗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发放机构都了如指掌,农户联保贷款更是因为有了5户以上的农户担保,贷款收回有足够保证,辖区涉农金融机构偏向于发放农户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对发放土地流转相关贷款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研究核心议题之一是农户融资行为特征问题。农户在自身积累、民间融资、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等多种融资来源选择中,哪些因素影响着农户融资选择行为?同时,农户融资选择是否存在一定的融资次序?本研究应用2007年人民银行委托国家统计局在全国10省区调查获得的2万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系统地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1)中国农户外出务工获得非农收入对农户借贷具有很强的替代性;(2)民间互助性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东部和中部相对发达地区对民间互助性借贷意愿更为强烈;(3)中国农户融资显著偏向内源融资,这集中反映了中国农户借贷行为具有道义小农假说的特点;同时,农户对商业性金融和互助性金融两种外源融资之间选择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两者之间存在选择的替代均衡。  相似文献   

3.
王亚静 《西南金融》2009,(11):24-25
德阳是四川省农民工输出集中地区,也是"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农民工就业与收入还面临灾后重建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农房重建资金缺口压力的增大,以及农户对务工收入预期的强化,外出务工  相似文献   

4.
一、金融危机给内地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是外出务工农民返乡较多、收入锐减。内地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述地区大量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破产倒闭或大规模裁员,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失业,不得不选择返乡。经调查,外出务工农民的提前返乡使其家庭年收入锐减,直接影响到了其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本息的到期收回,一些重点乡镇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甘肃省农村金融需求情况,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2012年1月,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全省人民银行抽样选取了2000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的情况看,农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农户借款对正规金融机构有较高的依赖性;金融信贷供给不能有效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利率高、额度小、期限短和缺少担保,抑制了农户在金融机构的贷款。现阶段全省农户金融需求的总体特征(一)农户收入来源单一,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个人创业贷款上1.农户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为研究样本,考察管理成本对农户贷款供给影响,结果表明:农户贷款管理成本高,使得金融机构减少贷款供给;贷款对象与金融机构距离远近、账户维护方式、催缴贷款方式及次数、贷款额度、信用调查时间对金融机构贷款对象选择有显著影响.金融机构倾向于选择大企业、信用调查时间短的农户作为贷款对象,排斥贷款数额小且频率高、信用调查时间长的农户.因此,应推行农户贷款精细化管理、引入贷款额度成本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是离农户最近的金融机构。但由于信贷投放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和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农户贷款方面的不良率居高不下,加大了信贷员压力,久而久之,会出现银行不敢放款、农户贷不上款的恶性局面。本文从农户贷款信用风险角度出发,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农户贷款信用风险预测模型,试图以最少的农户贷款指标。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国家统计局调查所得信息为信息来源,利用多种数据模型,对互联网应用所引发的农户外出务工概率变化进行分析,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联立方程对内生性偏差加以控制,同时对结果稳健性加以检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互联网应用普及对于农户外出务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互联网应用普及率水平越高,其所表现出的"回流效应"越显著。细分务工样本,能够得出使用互联网可以通过收入增长、长期减贫途径吸引农户返乡务工。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效应、社会资本效应、银行信贷渠道、非农就业机会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外出务工的重要传导机制。吸引以"乡村工匠"为主的农村优质劳动力回流,对于乡村振兴的持续具有特殊价值。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如期实现,不仅要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提高农村整体互联网普及率,还要着重关注返乡务工群体互联网使用效用性,从而激发外出务工农户回流意愿,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贷后管理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客户获得信用后对贷款资金流向和借款人生产经营进行连续、动态、全面的监督和风险控制,直至贷款安全收回的过程管理。贷后管理的范围涵盖客户的所有表内外授信业务,是授信业务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以财政奖励,补助和风险补偿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力度.但部分基层金融机构随意调整涉农贷款, 中小微企业贷款统计口径,扩大相关贷款的统计范围,以期获得国家相关政策的优惠,这一现象应引起关注. 比如,涉农贷款中农户贷款以承贷主体是否属于农户为标准进行认定和统计,但同时也指出“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不属于农户”.实际操作中,部分基层金融机构仅仅只依据贷款申请人身份证登记的农村住址即认定为农户贷款,而事实上,农村青年外出谋生多年而身份证地址未变动的占大多数.根据省财政“对金融机构新增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贷款按0.5‰给予奖励“或”对涉农贷款季度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以上的部分,由中央和县财政各按1%的比例对金融机构进行奖励”等规定这些金融机构的做法有“骗取”奖励之嫌.  相似文献   

11.
李靖 《时代金融》2014,(3):222-224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针对部分金融机构对流动资金贷款审批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贷款随意性、贷额数目、贷款审核不严格、贷后缺乏监控的现象出台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办法》的出台是为了规范贷款工作的开展,如受理、风险评估、交接手续、支付款项及相关责任等,以此实现金融机构的规范性发展,强化管理的效率和作用。同时在该《办法》中,明确提出了如何参考企业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银监会对授信金额合理度的重视。本文根据以往审贷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的关键点,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是贷款调查关。通过信用村、信用专业合作社评定等,优选贷款准入目标村(社),从源头防控贷款风险;通过审慎核定客户授信额度和期限,防止农户过度融资导致的贷款风险。二是贷后管理关。通过联合开展交叉式贷后检查,及时纠正贷款  相似文献   

13.
人民银行怀化市中心支行对辖区5县的调查显示,受各金融机构信用户评级标准和结果不一、指标设置和风险机制不健全、管理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信用户违约率和贷款不良率出现"双高"现象,影响了农户贷款的发放,应予以关注。基本情况各金融机构评定标准不一。2014年10月末,5县参与农户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有3家,分别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辖内农村信用社,参与评级农户38.09万户,评  相似文献   

14.
《金融经济(湖南)》2011,(9):116-117
近年来,随着宏观政策的逐步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常德市中小企业“私贷企用”贷款发展较快。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的“私贷企用”信贷产品日渐增多。为了解常德市“私贷企用”情况,近期,常德市中支组织力量对辖内7县市37家金融机构、8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私贷企用”贷款的推出导致了金融统计数据失真,加大了贷款管理难度.  相似文献   

15.
在部分贫困地区,除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以外,由财政出资的互助资金也有效地缓解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环境、家庭特征、地区差异对农户的这3种信贷渠道选择有显著影响。正规金融获贷额度高、从事非农经营的农户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农信社贷款利率高、有生产性借款需求、家庭收入高的农户,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户热衷于互助资金;而互助资金贷款利率高、从事非农经营、距离正规金融机构远的农户更多地利用私人借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对我区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难点和问题进行粗浅的剖析,提点相应的措施。 难点 1、贷款“三查”制度落实难。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业、双包户,点多面广,贷款分散金额小,而且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贷款时间相对集中,常有排队要贷款的现象。这样要求信贷员对每一笔贷款贷前进行详细认真的调查,贷后逐笔跟踪检查督促指导,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实际也办不到。相当部分信用社的农户贷款调查报告不过是根据借款申请书上的内容简单写一些基本情况,有的甚至连调查报告都没有;贷后检查没有记录也没有情况反映。  相似文献   

17.
林慧娟 《海南金融》2016,(11):35-39
由于农民务工收入占全部收入的80%以上,小规模经营农户普遍选择劳动力投入最少的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粮食种植+外出务工”模式,导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比持续走高、粮食库存过度累积的非理性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去库存”问题,必须培养更多对市场敏感的经营主体,而金融如何支持这些资金短缺的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成为解决粮食去库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冯海悦 《时代金融》2014,(1Z):32-32
<正>2013年以来,山东省某样本县人民法院受理涉及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合同、担保合同185件,标的金额16396229.46元,在审理过程中,发现金融机构在贷款的发放、回收诸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增大了农户贷款不良几率,增加了贷款清收难度,是导致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在该院组织干警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该县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三家涉农金融机构下达了司法建议书,对涉农金融机构贷款管理敲响了警钟。一、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10月末,样本县人民法院受理该县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贷款合同与担保合同案件185件,标的金额16396229.46元,均为农户贷款。其中,上述三家金融机构受理案件与标的金额分别为25件7005832.30元、153件8880441.33元  相似文献   

19.
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基本业务流程和贷后管理,以及出现违约情况的处理方面与大型客户暂时还没有较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多数银行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异地贷款(呼伦贝尔域外贷款)已成为呼伦贝尔市(以下简称全市)资金富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但异地贷款运行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贷后管理难度大、贷款投放行业集中等问题,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