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蒙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矛盾日益突出,明确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采用协整分析、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986-2007年的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数据,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消费速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从能源消费速度到经济增长速度的单向因果关系。该结论启示我们,政府应该谨慎制定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以避免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经过多项研究证实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一些学者对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进行计量经济分析得出,能源消费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影响,能源消费能够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但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却不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是比较微弱的。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其消费量是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七成左右,所以煤炭消费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探究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因素和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协整技术分析了湖南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并通过自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进行了Granger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投资与湖南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长短期因果关系,因此保持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湖南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渐突出,探究产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在短期内和长期内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四川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影响经济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消费、投资和出口对四川地区的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却呈现负相关的结论,最后提出发展四川地区经济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风科 《保险研究》2011,(12):18-25
采用1999年1季度至2011年1季度的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我国保险业发展与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保险业发展和消费增长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保险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而消费增长对保险业的发展影响较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通过加大保险业发展来扩大消费增长,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已有文献理论,运用我国改革开放后1978-2010年的宏观统计数据,通过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税收收入、产业结构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对变量数据的平稳性和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地位越来越重要,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的结论.据此从推动经济增长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协整方法进行分析,证明了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脱钩指数计算表明,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依赖性较强且不同时间的表现程度有异;针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能源消费增长过快使能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瓶颈,中央提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以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变量间的关系是可变的。本文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方法研究了工业增加值、电力消费量和煤炭价格之间的互动影响。研究结果证明,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经济基础条件存在较大的变化,从总体来看,工业增加值对电力消费和煤炭价格存在正向的拉动作用;电力消费对工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较小;煤炭价格上涨对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不存在抑制作用,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文章最后提出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邢毅 《金融研究》2015,426(12):17-31
本文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分组思路,分别建立低碳发展区域和高碳发展区域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信贷投放的面板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上述三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信贷投放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低碳发展区域和高碳发展区域存在显著差异。(2)低碳发展区域的信贷投放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而高碳发展区域的这一现象并不显著。(3)信贷投放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表明金融机构较好地执行了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了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协整检验和VEC模型初步探讨我国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及长期均衡趋势,存在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定量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冲击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1987-2015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统计数据,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自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依赖性过强,未来发展将遭遇碳排放阻碍,想要取得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加快推进能源消费的清洁化进程,在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3.
金恩斌 《时代金融》2012,(36):292-293
不论中国还是韩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关系。运用计量经济法,实证分析了韩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消费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高城市化时期城市化水平与能源消费量之间仍存在着一定因果关系及长期均衡和短期纠正关系,并间接地对能源消费政策的演进起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我国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利用消费、储蓄、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四种因素探索社会保险的发展是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本文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上海金融》2005,(11):8-11
本文采用VAR模型检验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间,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果检验的证据支持金融中介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假设,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成因.以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债券市场已逐渐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借助主成分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债券市场发展与经济、投资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的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与债券市场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动债券市场的发展;投资增长与债券市场发展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二者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邱南南 《云南金融》2011,(5Z):26-27
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债券市场已逐渐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借助主成分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债券市场发展与经济、投资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的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与债券市场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动债券市场的发展;投资增长与债券市场发展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二者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在经济系统中的密切关系,本文利用1993-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浙江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单向的因果关系,并且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利用中国1982-2005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中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投资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别国对中国投资的增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又促进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完全由实物部门决定;以凯恩斯学派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一直强调利率与现实经济增长的反向变动关系;而现代的经济学派则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各种可能的关系,既有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也有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阻碍经济增长,在二者的因果关系和因果方向上也存在分歧.下面本文用实证分析方法来检验利率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检验来说明近年来我国利率调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阐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