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问题,探讨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内涵,指出了构建这一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期,食品、零售、酒店、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外资企业都加码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提速或调整了中国市场的扩张发展计划。尽管疫情来袭,不少消费行业都受冲击,但鉴于对中国市场长远发展的信心,近期,食品、零售、酒店、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外资企业都加码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提速或调整了中国市场的扩张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3.
人物     
《证券导刊》2009,(35):8-8
罗杰斯:暂不买A股中国房价太高罗杰斯10日出席了由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广州市政府主办、广州市贸促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洽谈会,他阐述了他的独到观点。关于中国股票罗杰斯认为:现在不适宜买入。去年十月,我又买入了中国的股票,不过我买的中国股票是指中国的H股、B股、S股,但是我从来没有买过A股,因为A股太贵,也许有一天,中国的H股、B股、S股及A股就合并为一种股票了。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虽然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还是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债券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和快速发展,不利于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本文通过对中国债券市场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制度不健全、市场不统一、供求失衡、债券市场发展结构失衡、交易品种单一、二级市场不发达等问题的分析,指出发展中国债券市场意义深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延伟 《中国外资》2014,(4):310-311
本研究从选题背景、中国物质文化的内涵及中国物质文化研究的成果综述入手,探索了文化人类学与中国物质文化研究的契合点,即中国物质文化研究已成为人类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物质文化研究与文化人类学研究具有相似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物质文化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为推动中国物质文化的进步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几个最显著的特点介绍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选择中国几个最显著的特点来讲讲。第一,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第二,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中国逐步成为半殖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6月,IMF发布了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参与完成的《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研究报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宏观金融环境、金融体系、银行系统进行了评估分析,得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风险可控的结论,但也指出了中国经济体制的缺陷和金融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对宏观金融环境的评估一是,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中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通货膨胀,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很多次通货膨胀,深刻地了解到国际大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农产品价格上涨,使中国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量巨大等,导致了本轮通货膨胀,本文系统描述了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全党全国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学院梦的实现,则须强化转型理念,倡导务实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中国制造的形象却令人堪忧。文章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制造恶劣形象产生的原因,并从企业品牌、技术研发、质量监管、国际交流等方面对中国制造原产地形象的提升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中国在对外经济上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当然中国外交也要为变化了的中国服务。近年来,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得到国内外的广泛的认可,中国外交本着“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精神,在面向公众、服务公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与时代的要求、广大公众的期望和一些发达国家开展公众外交的情况相比还有差距,面临不少挑战。  相似文献   

12.
罗应凡 《金卡工程》2010,14(4):282-283
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和谐思想成了治国安民的根本法则。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社会和政治迅速转型的时代,这个时代里中国传统和市场意识相互交错,何去何从需要我们认真思索。而当代的中国要想继续维持一个有秩序的、稳定的发展环境亟需适合中国当代现实情况的政治价值观。我们围绕中国当代政治价值观的建构问题,简要地分析了什么是政治价值观、中国当代政治价值观建构的紧迫性、并探讨了中国当代政治价值观建构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颜煜 《云南金融》2012,(2X):83-83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中国制造的形象却令人堪忧。文章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制造恶劣形象产生的原因,并从企业品牌、技术研发、质量监管、国际交流等方面对中国制造原产地形象的提升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第5期开始,本刊以"开放三十年外资中国心"为主题,对外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进行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改革开放以来,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累计达50多万家,在他们全球化战略的征途上,迎来了千载难逢的中国机遇。本期我们选取了大众、诺基亚、陶氏化学三家在中国开放初期就来到中国、并在中国长盛不衰的企业为代表,介绍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他们的历程,浓缩了几十万家外资企业借助中国这条宽阔的跑道,实现在全球市场新腾飞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钱世超 《上海保险》2011,(12):16-19
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力,决定了中国保险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揭示了中国保险业创建企业战略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内在动力,明确了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及尽快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讨论了货币条件指数的理论基础,同时论述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在分析了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特征以后,笔者构建了中国的动态货币条件指数模型,其中包含了体现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实际利率、汇率传导渠道的实际有效汇率以及信贷传导渠道的贷款增长率。在计算出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和贷款增长率的动态权重后,我们得到了中国的动态货币条件指数,表明其自2000年以来出现了先提高、后降低、再升高的交替态势,表明中国的货币状况自2000年以来处于由紧到松再紧的动态走势。本文最后还根据动态权重的大小及其走势分析了中国货币状况呈现这种走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与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世界.因此,公共外交是中国赢取世界信任、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和争取国际话语权必做的功课.本文从中国为何需要开展公共外交、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以及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建设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理论观点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是中国证监会向海内外公开发布的一部反映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全景的报告。该报告回顾了中国资本市场近20年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与成熟市场间的差距,并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5年的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和远景展望。报告的写作汇集了中国证监会以及市场各方的智慧,数据丰富,资料翔实,突出了专业性、权威性和战略性,对市场参与者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过去、现状和未来极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金融家》记者邀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肖鹏进行专访,详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