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受到相关监管部门调查或处罚(这类公司简称为违规公司,下同)作为衡量审计风险的替代变量,讨论了审计风险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披露接受调查或处罚信息当年的审计费用显著高于其他公司,而在相关信息披露前一年,这种差异却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审计师能够在前一年认识到违规公司的异常审计风险,但是在审计市场竞争压力下,能否提高审计定价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师的相对谈判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审计风险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审计师的相对谈判能力越强,审计定价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超额收益法,对我国A股市场2002—2006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公告市场反应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违规公司与非违规公司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违规公司和非违规公司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违规公司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在违规公告前后较短的时窗内明显呈负值:其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在不同年度上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发现其市场反应呈逐年增强趋势;再次将事实披露违规和涉嫌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涉嫌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明显强于事实披露违规;最后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非ST公司比ST公司的市场反应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2001—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处罚公告为切入点,从信息披露监管外部性的角度,研究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同行竞争者对处罚公告产生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并且信息传递效应的程度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监管当局对违规公司查处的信息披露监管产生了显著的外部性,并且这种外部性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同时,本文还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与同行公司对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负相关,说明信息披露监管的外部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有显著影响,使同行公司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市场学习行为。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监管及其外部性的相关理论,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谷溪  乔嗣佳 《财政科学》2021,69(9):55-73
本文从信息披露违规视角探讨国企混改的治理效应并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企混改有效降低了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违规概率、违规严重程度以及违规频率.机制研究表明,国企混改抑制了信息披露违规动机,但对信息披露违规稽查概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治理情境下,国企混改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后国企混改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混改对虚假记载、推迟披露和一般会计处理不当三类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混改有效降低了股票换手率.本研究既为评价国企混改的治理效应提供了资本市场层面证据,也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混改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非财务数据角度研究外部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选取沪市三年238家公司共714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政府监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政府监管度低的企业媒体关注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显著.文章的研究丰富了外部压力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引入配对样本--期间未被谴责的上市公司,从其行为特征、股权结构、规模、盈利能力、负债状况等方面分析被谴责上市公司的特征,实证研究上市公司发生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特征、公司的规模以及盈利能力对其发生信息披露违规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市公司违反监管强制披露基本要求进行的违规信息披露加剧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本文从财务状况、控制人动机、公司治理结构、环境与制度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并以被监管者查处的违规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环境和制度下,财务状况和控制人动机是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主要方面,但公司治理结构时违规披露的约束和影响力较小。  相似文献   

8.
张俊卿 《中国外资》2013,(21):32-33
信息披露违规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上市公司在面临财务压力时,可能会增加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发生的频率。因此极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财务压力和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2007~2009年经我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披露的违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Logistic模型对上市公司在不同类型财务压力情况下所做的信息披露违规情况展开了分析,得出了系统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李从刚  许荣 《金融研究》2020,480(6):188-206
公司治理机制被认为是影响公司违规的重要因素,然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是否会影响公司违规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公司违规概率,符合监督效应假说。经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了公司违规倾向,显著增加了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并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监督职能做进一步分析发现:(1)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上市公司经营违规和领导人违规的监督效应更为显著,但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2)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发挥的监督职能与股权属性和保险机构股东治理存在替代效应,与外部审计师治理和董事长CEO二职分离存在互补效应;(3)分组检验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违规的监督效应在外部监管环境较差或者公司内部信息透明度较高的情况下更加显著。本文既提供了保险合约通过公司治理渠道影响公司违规的证据,同时也表明保险机构通过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信息质量对证券市场所有参与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当今市场中,信息披露造假现象层出不穷.截至2005年12月16日,数据统计显示,2005年共有107家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75%)出现177起违规记录,而同期2003年、2004年上市公司违规记录分别是56起、111起,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违规记录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