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内容。本文分析了中国金融中介增长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内生于转轨时期政府为给予利益受损集团以利益补偿的政府意愿,导致了金融中介的信贷配置具有明显的国有企业和城市化倾向,以及农村金融资源的外流。这将会通过作用于城乡资本积累差异,导致农村信贷约束,以及城市就业岗位的创造等多种渠道影响到农业劳动力转移。我们以各省1996-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它因素后,中国金融中介增长显著地制约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农业金融支持的弱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的发展需要市场以外的力量进行资源的配置,但我国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弱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金融支持的弱化表面上看是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冲突问题,实质是一个制度非均衡的问题。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业金融支持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业金融支持弱化的根源是制度供给的不足,所以,政府应该在风险管理、利益补偿、农村金融机构职能定位等方面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满足农业对资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逻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立 《银行家》2005,(8):36-41
就总体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金融体系,不是按照基于农村融资问题的一般逻辑发展的,而是一个围绕城市工业化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即使在1978年后也没有多少改观。笔者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大量资金在中央政府主导的金融纵向分割和地方政府主导的金融横向分割下,流  相似文献   

4.
一、现行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的变异与效绩描述现行的金融资源配置模式是中央集权型金融制度安排下的必然结果。在改革之初,中央政府基于强化金融制度功能、促进金融效率提高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等多重目标,在扩大银行活动领域、调整金融组织机构、改革金融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这种以放权让利、引入市场机制乃至打破原有组织和权益结构为基本取向的带有政府推动和供给主导特征的金融体制变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的控制,但在新旧体制摩擦碰撞、各利益团体以不同方式参与金融资源交易、影响金融资源流通和配置的背景下,政府实现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却使金融资源配置模式发生与市场要求相去甚远的变异。首先是地方政府介入金融资源配置过程,导致总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是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活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在不断探索中向前发展,先后经历了计划金融、重新建立与调整、创新深化等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没有形成真正的金融制度;改革开放后,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先服务"先富"再服务"后富"、由计划到政府逐渐还权于市场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渐进式改革符合先城镇再农村的"二元金融"发展逻辑。面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全面深化改革根本遵循,新时代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创新要求必须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实践普惠金融和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从而使农村金融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和赋能农村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的农村金融制度,既是政府根据自身利益偏好做出的制度安排,同时又与农村经济的内在发展需求紧密相连。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发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由于制度变迁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致使我国新时期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出现了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脱节的变迁悖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抑制是制约县域经济增长的"瓶颈",也是破解二元体制,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县级政府必须以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为切入点,完善、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拓展金融服务广度深度,深化农村信用评级和农业保险开展,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一)农村金融创新主体单一,创新动力不足。农村金融组织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强制性制度安排,人为地降低了农村金融组织的合作性和竞争性,导致农村领域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单一,农村信用社占据了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垄断地位,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实证分析:山西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聚焦"三农",中国农村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新形势下,山西农村经济与金融的不相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的实证分析,重点剖析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对如何构建新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是控制农村金融风险的一种必需的制度安排,为了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安全,需要建立资本金及时补充制度,推行农村金融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发展农业保险,设立财政支农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健全信用担保制度,从而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设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积聚的农村金融风险正日益影响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加剧了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中国农村金融风险表现出农村金融体系较高程度的脆弱性以及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风险的易感性。中国建立适应农村金融体系的风险分担与补偿长效机制,已经存在一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以辽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服务"三农"、支持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金融体系不完善、有效供给不足、金融生态环境不乐观、服务单一等问题。本文以辽宁省辽阳地区农村金融情况为实例,就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二元制",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陷日益暴露,第三部门应运而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第三部门在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体系;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承接部分农村管理职能;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1991-2015年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量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差异以及城乡财政支持差异、非农产业结构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乡金融规模差异是直接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的格兰杰原因;城乡之间在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作用;短期内城乡金融结构差异作用明显,长期内金融效率差异作用较大,而金融规模差异、财政支持差异在长期和短期内都起作用,非农产业结构水平在长期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很强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保持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主导模式。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政策,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战略,在农村的金融供给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近年来政府为改变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对农业进行了大力支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这种“政策反向”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上没有得到有效体现。文章首先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影响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不足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我国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碎片化试点"等特征。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相结合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路径和实现步骤主要包括:将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模式改革为"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固定工作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为城乡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新农保、城居保制度的整合力度,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运作;在此基础上,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为国民养老金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乡发展的推进以及新一代产业整合与人力资源的调整,现今中国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群体。本文根据世博会背景下的调查数据,对上海目前域市外来务工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世博会背景下城市外来务工就业劳务现状,着眼于外来务工群体进行人力劳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疏导,提高其产能效率,以及完善农村创业后勤体系,提出建立一个疏导与引导外来务工就业的完善系统。  相似文献   

18.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在现今城市居民已建立了相当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还必须考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但金融资源的配置转换没有跟上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一系列问题的积累制约了农村金融功能和效率的提高,本文从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水平、城乡融资依赖度、城镇化水平等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变迁中金融配置失衡导致的城乡收入变化、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最后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角度阐述了破解城乡融资失衡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新古典主义或者发展经济学都从不同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城乡统筹的本质和关键内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深入研究造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一般和特殊性问题。总结中国城乡发展失衡的内在机理,除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诱致和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则固化了二元结构的现状。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不仅要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必须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