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农业人口近54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左右;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2700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有700万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使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和有序转移,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是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大力提升地方工业化水平,加大农业的基础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配置和有序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引导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业,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小城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战略需要。本文探讨了秦皇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双轨制转移模式:市郊县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轨道;远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轨道。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地矛盾突出,致使农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村家庭增收,密切城乡联系的重要途径。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无疑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与城市间的阶层分化更加明显,而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因此,衡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发展的正负效应,进而探讨缓解城乡矛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存在着丰富的剩余劳动力。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孙媛萌  杨文杰 《时代金融》2012,(30):176+298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而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却逐渐减少,从而涌现出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部门转移。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不容乐观,成为制约河北省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促进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霞 《中国证券期货》2013,(2X):237-23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构成中国社会人口主体的农民群体及其生产生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轨迹,下面笔者将从该问题的成因,具体现状和解决对策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邱枫 《时代金融》2014,(29):63+67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民生问题。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文化整体程度偏低、缺乏必要的组织信息指导、外出就业缺少上升通道等问题,从政府、社会相关机构和农民自身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民生问题.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文化整体程度偏低、缺乏必要的组织信息指导、外出就业缺少上升通道等问题,从政府、社会相关机构和农民自身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