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我国保险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建立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保险发展对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保险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保险发展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银行业与宏观调控对实体经济具有反向影响作用,但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基于2011—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而且具有积极的动态化正向连续性特征.在直接效应的结果上,本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影响,而周边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能够缓解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在间接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在数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正向的中介效应,本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大于产业结构转型的间接效应,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间接效应,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小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以金融体系的中介功能、风险分散功能以及资源配置功能作为分析起点,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资源配置功能水平的提升与本省经济增长和与之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的经济增长正相关。金融中介功能和风险分散功能对本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与之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地区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文章运用面板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1998-2010年我国30个省域的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支持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且以银行信贷余额、股票总市值和保费收入所表示的金融支持都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从短期来看,金融支持的不同方面对经济增长影响方向不同,银行体系规模和保险市场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而股票市场规模却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负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3~2008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土地出让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时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本文发现本地商住用地出让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而周边地区的工业用地出让影响为负。这说明土地出让对于地区增长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该变量在地区间存在空间互动效应。根据这一结果,一方面商住用地出让的地区差异将扩大业已存在的地区经济差距,另一方面各地区在工业用地上的竞争行为可能进一步加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构建2011-2015年31个 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作为理论框架下,结合空间自回归模型(SAR)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在贡献方面,数字普 惠金融不仅存在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集聚效应,而且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但在地区间空间相关性及促进作用略有差异。在影响路径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不是简单的线性作用,而是呈现三次曲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以金融集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时空分异,研究显示:金融集聚通过发挥其产业\"集聚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推动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结构性减速\"时代,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辐射效应\"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带来的\"结构性减速\"和\"三重压力\"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分地区来看,金融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基于以上结论,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必须加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打破地域格局壁障;以\"共享+金融\"的方式,发挥金融的\"集聚效应\"和\"联动效应\";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手段深化金融领域改革,防范金融危险。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velops an alternative location-specific stock market index driven by investors’ ‘attachment’ towards investment at a specific location.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hypothetical stock market indices that track companies based on their state of registration, taking the US stock market as our case. Using annual data since 1980 we present raw, risk-adjusted and value-weighted state portfolios’ returns to study the extent to which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varies by state-level demographics and economic factors. A dynamic panel data estimation – with and withou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 is employed to establish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and the state-level (or geography-weighted) factors. We find that spatial effects are strong and that the ‘spatial attachment’ of companies in interaction with the various location-specific variables imparts an overarching influence on stock-price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model performances further supports our claims.  相似文献   

13.
依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考量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城镇化率大部分集中在HH象限(高值集聚)和LL象限(低值集聚),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国层面,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直接效应系数和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金融业集聚对本省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能促进周边省份的城镇化;分东、中、西区域层面,东部地区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具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均不显著。基于此,应加强金融业集聚区建设,构建金融业集聚推进城镇化作用机制,在东中西区域科学布局建设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内和区域间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依据测算出的2010—2019年我国各省(区、市)四部门金融杠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数据,考量我国四部门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溢出。结果显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空间趋同性特征;由于金融杠杆部门结构和所在区域的不同,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内溢出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间外溢效应明显,忽视该区域间溢出,将不利于准确评估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特朗普税改使美国成为税收洼地,各国为争夺国际资本竞相效仿降税,加剧了全球税收竞争,为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通过构建利润转移视角的税收竞争模型,揭示特朗普税改对全球经济产生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及赤字约束问题,并运用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特朗普税改对世界经济溢出效应的长短期影响.特朗普税改是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但长期内对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负面影响不断减弱,并会对出口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我国应构建国际税务交互管理体制,强化企业税收激励的法制保障,完善税改冲击的应急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平衡面板数据研究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空间集聚特征,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异质性。发现省际跨境人民币结算呈现高-高、低-低的聚集趋势。通过构建多维度金融发展指标检验发现,金融发展规模、金融集聚、金融开放度均能有效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并呈现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金融开放度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金融发展对跨境人民币结算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正向溢出效应从2015年之后转变为负向溢出效应,通过更换权重矩阵发现结论依旧成立。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banking competition on industry economic growth using both structural measures of competition and measures based on the new empirical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perspective. The evidence obtained in the period 1993–2003 for a sample of 53 sectors in 21 countries indicates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bank monopoly power has an inverted-U-shaped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suggesting that bank market power has its highest growth effect at intermediate values. The latter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iterature on relationship lending, which argues that bank competition ca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availability of finance for companies that are informationally more opaque.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金融发展与中国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非国有部门贷款/GDP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票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明显;保险市场对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科研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水平均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但是,FDI对我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考量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科技金融对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最小;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范围具有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注册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2—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同行核准制公司风险承担的视角探索此项改革带来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注册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同行核准制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注册制改革主要通过缓解同行核准制公司的融资约束、加大其研发投入力度的渠道而产生溢出效应。注册制公司数量较多、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溢出效应更明显。鉴于此,应完善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增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促进同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助力企业提高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