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银行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息息相关。银行支持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实质上是信用关系在金融活动中的表现形式,没有信用关系,银企关系则不复存在,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便随之消亡。在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观念似乎很淡漠,银企矛盾也正在加剧,从客观上看主要是支撑地方经济的企业和作用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银行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作为银行支持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银行应该在搞活地方经济的活动中有所  相似文献   

2.
企业、银行和政府在经济基础、根本利益和发展目标上是统一的,因此,企业、银行和政府,特别是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各级政府之间应规范运作、统一协调、共同发展。企业方面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和主体。在目前的经济生活中,部分企业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为避免不良企业行为的发生,企业重点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1-增强信用观念。恢复和建立企业之间的信用观念,改变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严重的局面;恢复和建立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用观…  相似文献   

3.
郝建会 《山西金融》2003,(12):10-12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与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长期以来,我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信贷总量的增长上,而对维系经济正常运行的社会信用缺失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一些企业信用缺失,破坏了整个社会信用环境,阻碍了银行业信贷资金的投入,制约了企业自身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就企业信用度对银行信贷资金投入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评估是指导工业企业信贷投向的必要前提从银行的职能、条件和业务发展看,应该、也有可能成为对企业经济和信用评估的重要机构之一。这是因为银行信贷资金在企业资金运用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渗透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诸多领域,企业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的结算也越来越大程度地依赖于银行,工业经济的信用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履约能力,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是银行健康营运的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国有商业银行只有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才能实现银行业的高效运转和效益增长.企业只有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以诚信为重,以信用赢得银行的支持,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和发展机遇.可见,银行和企业都要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经营理念,在信用基础上密切合作,构建新型信贷联系的银企关系,双方才能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损害了银行债权,使银行增加了大量不良资产,加大金融风险,而且侵蚀着社会信用基础,破坏了金融机制运行,影响经济稳定发展。实行严厉打击,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的缺失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或称为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公民的诚信、企业的诚信、银行的诚信和政府的诚信,共同构筑起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信用平台。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呼吁全社会信用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的本质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信用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互惠互利、诚实信用、协作发展的经济伙伴关系;共担风险、共求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发展壮大,银行生存繁荣的保证。然而,目前在一些地方经济生活中这种关系已被扭曲,并程度不同地影响部分地区的资金投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勇 《上海保险》2001,(4):14-14,8
出口企业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把收汇风险转嫁给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这无疑提高了出口企业在银行中的信用等级,有利于出口商从银行获得贷款,从而为出口企业扩大出口,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特别在加入WT粕,国际贸易和金融取得突破性进展,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保驾护航”的独特功效显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0.
“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一直是困扰银行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两大难点问题,其症结主要在于企业信用的缺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这一中介机构的出现,在银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信用桥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企业信用缺失的空白,它不仅为银行分担了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海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面临监管主体模糊、资本规模小、担保模式陈旧和抵御风险能力低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转变经营模式、建立健全风险分散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促进担保公司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