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检验企业贷款是否存在关系型借贷,结果发现:大型企业的确存在关系型借贷行为,且对企业的贷款量有显著性影响;中小企业关系型借贷对于贷款量的影响较小,且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商业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时,注重对“硬”信息的考察,同时中小企业并没有同某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保持长期关系。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体系,并实现信息共享,在贷款过程中增强对“软”信息的考察,积极培育一批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客户并建立密切的联系;中小企业则应该规范财务制度并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同银行建立长期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系型借贷是银行基于与借款企业多渠道长期交往基础上所收集的私有信息而发放的贷款,其实质是基于某种社会网络因素的准市场交易。文章通过对台州地区三家城商行的信贷实践分析表明,关系型借贷有助于缓解信贷市场上的市场失灵,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条件和提高信贷可得性,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效率,有利于提高银行经营绩效。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银行两个层面提出了开展关系型借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研究关系型借贷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合作的银行数量、银企合作时间、企业的人情消费和银企关系的满意度等因素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系的满意度和企业销售额与贷款利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银企合作时间等其他因素符合假设但并不显著.最后,从企业、银行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湖南地区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以检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技术。实证结果表明:大型和跨区域性银行对中小企业未采取关系型贷款;贷款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特征不太重视;大型和跨区域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采用信用评分技术。作者建议:第一,整合信息资源,发展独立的信用评估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降低大型和跨区域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第二,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并鼓励其形成和充分发挥对中小企业进行关系型贷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林志清 《云南金融》2012,(1X):159-159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了关系型借贷和交易型借贷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贷款利率自由浮动的情况下,采用关系型信贷技术的金融机构的放贷量会大于采用交易型信贷技术的金融机构。这启示我们:一方面要允许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设定利率;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采用关系型信贷技术或大力发展采用关系型信贷技术的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6.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志清 《时代金融》2012,(3):159+167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了关系型借贷和交易型借贷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贷款利率自由浮动的情况下,采用关系型信贷技术的金融机构的放贷量会大于采用交易型信贷技术的金融机构。这启示我们:一方面要允许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设定利率;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采用关系型信贷技术或大力发展采用关系型信贷技术的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7.
邓伟  宋敏  刘敏 《金融研究》2021,497(11):60-78
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2009—2017年中国银行业数据,利用我国借贷便利工具创新这一准自然实验,以借贷便利工具的运用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合格担保品这一要求为切入点,考察了借贷便利工具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便利工具创设后,商业银行持有的合格担保品规模越大,其贷款利率越低,且这一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央行的借贷便利操作扩大了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规模和贷款投放规模,从而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也表明借贷便利工具可通过商业银行合格担保品渠道发挥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借贷便利操作规模、操作利率以及合格担保品范围的方式有效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进而发挥对社会融资成本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系型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汪小勤  杨涛 《武汉金融》2004,(8):47-48,37
本文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信息的不可得性和不可控性。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外银行开发的多种形式的贷款技术,着重分析了“关系型贷款”(相对于其他形式贷款而言)能更好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原因。最后,文章指出了“关系型贷款”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关系型贷款”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推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系型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家国内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客户的随机调查结果,本文验证了关系型借贷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信贷的一般方法。股份制银行已经超过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中小企业银行借贷的主体,这证明了小银行优势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本研究证明中小企业的最大贷款金额基本上是在企业规模基础上,由企业自身的情况和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共同决定的,与银行的关系越紧密,获得的贷款额度越高,价格越便宜。国家应在政策方面支持中小型银行的发展及对银行关系型借贷产品的开发,以在最短时间、最大程度上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关系型贷款的系统分析,探讨了关系型贷款在企业融资中的优势,深入分析我国发展关系型贷款的条件和可行性,归纳总结了关系型贷款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推动关系型贷款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对各种信用评级方法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其包括两个模块:一是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模块,包括财务报表分析、中小企业法人和高级管理层的信用状况、企业发展趋势、员工素质以及市场前景等指标;二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通过对可量化的“硬指标”的分析,以及对不可量化的“软指标”权重的确定,保证对中小企业评级的客观、公正和有效。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能够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系统,各中小企业应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等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从信息不对称造成信贷配给的角度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欧美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通过银企建立稳定的交易关系来消除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可得性;青木昌彦的银行辛迪加和相机治理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组建辛迪加,加强牵头行对企业贷款的事中和事后监督。本文吸收两者的优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模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之前必须与其有稳定的交易关系,以便银行进行有效的事前监督;银行一旦接受贷款申请,即可作为牵头行来组建银行辛迪加,集中借款企业与辛迪加成员的交易信息,并承担全部的事中和事后监督责任;一旦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牵头行负责大部分债务的偿还。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贷款具有“信息不对称”和“小、急、频”等特点,这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降低了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对此,已有文献提出组建民营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国有银行民营化、设立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最低比例限制等解决方案。本文认为,讨论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解决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是否能够平衡的问题。为此,本文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风险与收益的结构进行了剖析,研究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与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关系,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不低于其他优质贷款的建议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何自力 《金融论坛》2006,11(1):34-38
中小企业贷款具有“信息不对称”和“小、急、频”等特点,这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降低了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对此,已有文献提出组建民营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国有银行民营化、设立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最低比例限制等解决方案。本文认为,讨论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解决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是否能够平衡的问题。为此,本文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风险与收益的结构进行了剖析,研究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与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关系,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不低于其他优质贷款的建议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关联企业制度与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和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保福 《金融论坛》2004,9(10):41-45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十分重要.频频发生的关联企业巨额贷款损失案件暴露出我国现行关联企业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的漏洞.我国亟待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首先,国家要完善关联企业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保障银行债权;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关联企业信贷信息咨询系统,并做好对关联企业贷款的统一授信、贷前调查和财务分析,选择合适的借款主体和担保方式,在借款合同中设置预防性条款,加强贷后管理;最后,银行监管机构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Using the context of the financial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state sector in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we examine the roles that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property rights play in the allo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bank credit. We find that foreign banks and policy banks exercis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and that local commercial banks, larg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national joint-stock banks, local city commercial banks, and rural commercial banks not only exercis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but also provide significant “financial support” to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providing more lending opportunities and larger loans. However, when enterprises commi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violations, the local commercial banks, national joint-stock banks, local city commercial banks, and rural commercial banks reverse their credit decisions and begin to exercis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larg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continue to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to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 also fin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d by enterprises has a moderating effect rather than an intermediary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erty rights and bank loans. Overall,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ine new light on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provide new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supply of bank credit. Our findings also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olving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政府采取了投资拉动政策,商业银行也加大了信贷投放,信贷资产规模急剧增加,存量资产和新增资产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股改以来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趋于优化,但是仍存在房地产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部分风险较高行业的贷款规模偏大等问题,未来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应从以下六方面着手:科学配置信贷资源;通过信贷增量优化带动存量优化;创新中间业务,带动传统业务发展;依托产业价值链,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关注金融生态变化,明确信贷优先投放区域;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把握贷款行业投向。  相似文献   

18.
Using a data set that records banks’ ongoing requests of information from small commercial borrowers, we examine when banks use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monitor borrowers after loan origination. We find that banks request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half the loans and this variation is related to borrower credit risk, relationship length, collateral, and the provision of business tax returns, but in complex ways. The relation between borrower risk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requests has an inverted U‐shape; and tax returns can be both substitutes and complements to financial statements, conditional on borrow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gree of bank–borrower information asymmetry. Frequent financial reporting is used to monitor collateral, but only for non–real estate loans and only when the collateral is easily accessible to lenders. Collectively, our results provide novel evidence of a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demand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in monitoring small commercial borrowers and a specific channel through which banks fulfill their role as delegated monitors.  相似文献   

19.
对担保机构担保项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业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和资产结构,实施战略转型的重要方面。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质)押物,不得不寻求专业担保机构的担保,借助担保机构的信用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关于担保机构担保项下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也开始被重视。本文分析了担保机构的相关风险因素,并从担保机构相关风险的分析管理角度提出了针对上述担保贷款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