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处理好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当前财政管理实践中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县乡财政困难日益突出、且逐步呈现出普遍化、扩大化的趋势后.如何处理和构建好省以下财政体制已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本文拟就构建省以下财政体制所应把握的基本原则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玲  许航敏 《中国金融》2023,(22):46-47
<正>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组成部分,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组成部分,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可更好地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统筹调控等方面的作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也意味着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但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且财政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在直面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来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经验、现实选择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分权体制是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从行政性分权到经济性分权再到机制性分权的历程,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博弈关系及其激励约束机制。本文认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演进具有内生性,伴随着经济转型而展开。现阶段虽仍未达到最优分权程度,但趋势是向行政集权下的机制性分权转型。今后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思路应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改革政府间事权划分方式,明确辖区政府财政责任机制,实行多样化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财政外部性问题的认识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钢 《湖北财税》2003,(11):8-11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行为产生财政外部性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在我国这些财政外部性已经对财政体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影响到财政职能的实现,并伴随产生新的财政风险和制度变异。在对我国财政外部性产生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克服市场外部性的经验,应从财政体制、政府体制、法律和民主体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减少政府间财政外部性所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5.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事权和财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划分,使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增强,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目前的分税制体制还不够完善,过渡色彩比较浓重,存在着许多矛盾,突出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责不对称,“财权上移,事权下移”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省以下基层财政困难加剧。尤其是在全国财政总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财政投入长期不足,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彭继复目前我国实施的分税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分税制相比,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事权、财权关系还不甚明确。因此,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仅是规范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迫切需要,而且...  相似文献   

7.
曹朴 《财政监督》2006,(9):69-70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事权和财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划分,使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增强,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目前的分税制体制还不够完善,过渡色彩比较浓重,存在着许多矛盾,突出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责不对称,“财权上移,事权下移”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省以下基层财政困难加剧。尤其是在全国财政总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财政投入长期不足,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层级政府间的权责分配是多级政府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涵义逐渐清晰,但政府间税收划分的调整并未与事权、支出责任的变化相适应,影响了地方政府公共职能的履行和辖区居民满意程度的提高。未来的改革应遵循税收划分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在理顺政府间转移支付和地方税关系的基础上,用税率分享制替代收入分成办法,实现降低国家治理成本、提高政府对社会成员需求回应性和负责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对地方财政体制的贯彻和延伸。随着经济、财政形势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央陆续对1994年分税制体制作了进一步完善。各地也根据自身实际,分别对省以下财政体制作了改革。但由于各地情况差别较大,步调不一致,进展也不统一,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了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尽快解决。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要适应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五个统筹",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二是基本公共服  相似文献   

10.
取消农业税后县乡基层财政体制亟待创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取消农业税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可能给县乡基层财政带来一些影响.其主要表现为: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可能使县乡基层财政更加难以正常运转,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可能使基层地区间财力差距不断拉大,税务机关的权责不对称可能使"买税卖税"现象进一步蔓延.为此,应从财政体制的创新入手,重新调整财权与事权的搭配结构,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选择存在外在压力和内在激励。在理论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地方财政支出偏好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采用中国省级财政数据检验老龄化背景下地方财政选择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是提高社会福利支出的外在压力和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内在激励的多路径效应结果,这种影响效应具有财政自给率和老龄化程度的非对称性。为了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公众诉求压力,有必要尽快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完善地方公共支出的需求表达机制,改善当前财政支出责任地方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李琳 《涉外税务》2007,(9):54-57
本文介绍了日本地方税权的划分和财政制度,分析了日本地方财税体制的特点,并对完善我国财税体制提出了建议:积极探索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快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个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不同于一般的财政风险。从整体考察,它具有分散性、非均衡性和传导性;从结构考察,具有隐蔽性、发展性和内生性,同时它又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收益的受益主体是受教育者和社会。学费,体现了受教育者个人的教育成本分担,政府投资,体现了作为教育社会受益主体代表——政府的公共责任。从地域上考察,教育收益具有天然的区域性和外溢性特点,在受益一能力一责任一权利对等的原则下,如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科学合理的划分教育财政责任,是教育财政体制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存在中央政府高等教育投资责任既越位又缺位,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责任既缺失又过度的双重矛盾与困惑。重构、明晰政府间高等教育责任,改革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使转移支付制度成为实现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基本手段,以弥补政府间纵向财政失衡和横向财政失衡。但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因体制的诱致性变迁、设计理念缺陷、事权与支出责任分离等原因,存在效能不彰、运行效率漏损、结构不合理、规范性水平低、程序规制失范等问题。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下,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发挥&quot;免疫系统&quot;功能和国家治理作用,对转移支付从审计内容、审计导向、资金流向等方面提升审计层次,把问效、问绩、问责贯穿转移支付审计过程始终,关注转移支付资金的安全性、效率性、经济性,实现政府支出责任随事权转移、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优化转移支付,完善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供给中政府间责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一大突出难题就是各级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责权不分。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供给中的责任和权力,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关键。本文将以财政分权理论为基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对于如何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供给中的责权,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政府财务行政改革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正在稳步地推进,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国的改革已到了整体协调推进的新时期.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为政府行政提供资金的一项制度保证,其本身就是政府的一项财务行政活动,因此,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作为我国财政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必将对我国的政府财务行政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本文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概念剖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浙江省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财政政策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赤字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常项目赤字是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常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对经常项目有显著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赤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分析了当前我国所执行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平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对改善我国经常项目提出了一些财政对策。  相似文献   

20.
What might happen if a third-party entity had the power to implement fiscal reforms and/or punish sovereign debt defaulters? In contrast to recent history, extreme sanctions such as gunboat diplomacy and “fiscal house arrest” were used to punish debt defaulters during the period 1870–1913. We find that, after a “supersanction” was imposed, a country improved its fiscal discipline. As a result, ex ante default probabilities on new issues fell dramatically and the country spent no additional time in default. Our results suggest some type of external fiscal or monetary control may be effective in imposing discipline on serial debt defaul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