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入手,选用了2008年3月10日前限售股解禁的数据,研究了不同市场态势下、不同解禁比例和不同规模解禁公司的股价对解禁的反应。研究发现:与投资者的预期恰好相反,限售股解禁并没有降低股票的收益,在解禁前后共76天的事件期内,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大于0;市场处于下跌行情时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比上升行情时高,即市场下跌时,股票解禁期内的跌幅显著小于大盘指数;与投资者的预期一致,大非解禁比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压力大;大中规模上市公司解禁事件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平稳上升,而小规模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从解禁后开始上升。 相似文献
2.
3.
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限售股解禁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发现主要集中在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与其影响因素上;指出在现有背景下,定向增发限售股解禁带来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是今后国内学者可以研究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4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非流通股,即限售股.限售股一旦解禁,势必会打破原有的市场供求平衡,对资本市场产生强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限售股解禁对市场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其影响,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图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大小非解禁时机选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由于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股市目前估值过高,导致当前市场环境与计算股改对价水平时的假设相违背,如果允许限售股在目前高位减持,将使市场上产生更多的增量泡沫资产。当泡沫破灭后,遭受损失的不仅包含原来的流通股股东,还包含大小非减持时高位接盘的中小投资者,高价减持将使更多的散户被高位套牢,因此非流通股支付对价换取的流通权应该为受限流通权,只有当市场环境与计算对价时的假设相一致时,大小非减持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在即将到来的8月份,股改解禁规模将再次激增。按照6月28日收盘价计算的解禁流通市值高达2312.51亿元,占解禁前A股全部流通市值65435亿的3.53%。解禁股的抛售压力将进一步考验管理层的\"维稳\"智慧。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当前我国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本文分析了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动机和模式,指出外资参股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外资参股的动机主要有经营性动机、战略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外资参股我国上市公司的模式有直接参股模式和间接参股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对外资参股我国上市公司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普遍通过非公平关联交易、违规信息披露、市场操纵等方式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非法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等角度,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分别对股权分置改革时期、后股权分置时期中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绩效进行实证检验,这为制定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速的效应是对货币流速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一个方向。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房市变量与狭义货币流速、广义货币流速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与货币流速负相关,狭义货币流速主要受股市影响,广义货币流速主要受房市影响。股市和房市导致货币流速下降的原因,有助于解释我国的一些经济现象,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进一步规范股市和房市的发展,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股市和房市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要采取预防性货币政策,保持经济与金融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5.
上海金属期货市场的非线性波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动力系统,通过对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的铜、铝期货合约进行非线性波动特征检验,采用基于GED(广义误差分布)的GARCH族模型考察期货收益率的ARCH效应、杠杆效应,并用R/S分析法检验期货收益率和波动率的长期记忆性,得到的实证结果表明:铜、铝期货价格波动有明显的集丛性,铜期货收益率波动没有\"杠杆效应\",而对铝期货来说,\"利好\"对条件方差的冲击大于\"利空\"的冲击.R/S分析结果显示:铜、铝期货收益率均呈现长期记忆性,铜期货有一个约43个日历月的非周期循环,而铝期货并没有明显的非周期循环.更重要的是,实证结果表明期货收益波动率有明显的长期记忆性,因此,在对期货市场波动率建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以及由此衍生的控制权转移现象日渐增多,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也基本形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先抑后扬再抑”的倒N型特征,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提前泄漏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投机炒作现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7.
基于VAR-MGARCH-BEKK模型,对国际商品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的均值与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商品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均值溢出效应,国际商品市场对中美股票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同时,美国股票市场对国际商品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另外,中国应该尽快编制科学合理并适合自身国情的商品指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消费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1998年1月至2007年10月的我国居民消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有关数据,运用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不存在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通过股票市场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我国存在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长期房地产市场发展与居民消费有协同趋势,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发展抑制居民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逐渐向住房资产金融产品化发展,成为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呈现出货币化和金融化的趋势。本文使用probit模型、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中介效应以及调节效应,采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问卷调查微观数据(CHFS)对住房资产价值细化,从住房增值、住房贷款和住房总值三个方面对居民家庭风险金融市场进入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住房总值和住房增值对居民家庭是否参与金融市场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贷款对其具有正向影响。(2)住房贷款对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有负向影响,住房增值和住房总值对其有正向影响。(3)幸福感在居民家庭是否参与金融市场和住房增值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安全感在居民家庭风险金融投资和住房贷款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未来预期在居民家庭是否参与金融市场与居民家庭是否拥有住房贷款中存在调节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完善金融市场和优化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7年7月至2011年8月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74家公司发行的87支离岸人民币债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对这些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事件窗口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会对公司股价产生显著为负的公告效应,此效应近似等于我国公司在国内股权融资所产生的公告效应,小于可转债和公司债发行时所产生的效应。横截面的数据回归分析表明,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规模、信用评级和债券的相对规模成正相关关系,与债券的期限、公司的固定资产比率、负债率和成长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