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选取经过对接的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来分析家庭财富、地区特征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消费的整体差异中,超过6%是由于地区的不同造成的,而地区特征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提高各个地区的消费水平,并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金融可获得性对于鼓励城乡居民借款进而刺激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城乡居民借贷作为家庭消费金融意识和需求的体现而备受关注。以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13946个中国家庭入户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网络对借贷途径(银行贷款、亲友及民间借款)的影响。研究发现:(1)户主年龄、家庭资产和家庭规模对银行贷款和亲友及民间借款都有显著影响;(2)户主学历对银行贷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亲友及民间借款基本没有影响;(3)农村家庭对借款的需求较大,比城市家庭获得更多银行和亲友借款;(4)社会网络对银行贷款和亲友及民间借款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赣州市居民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对赣州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持有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论述了影响居民家庭风险型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构建了基于Probit的居民家庭风险型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决策者文化水平、决策者职业、家庭收入和家庭房产持有状况四个因素是居民家庭风险型金融资产持有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决策者年龄和家庭人口数对风险型金融资产持有行为影响不够显著。房产投资对居民家庭风险型金融资产持有行为存在正向作用,对居民家庭风险型金融资产投资不存在"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赣州市居民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通过对赣州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持有状况的调研和分析,论述了影响居民家庭风险型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建立了基于Probit的居民家庭风险型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决策者文化水平、决策者职业、家庭收入和家庭房产持有状况四个因素是居民家庭风险型金融资产持有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决策者年龄和家庭人口数对风险型金融资产持有行为影响不够显著。房产投资对居民家庭风险型金融资产持有行为存在正向作用,对居民家庭风险型金融资产投资不存在"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考虑代际收入转移的家庭消费—储蓄决策中,根据消费的特点将家庭消费分为耐用品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并引入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讨论家庭在耐用品、非耐用品、保险、风险投资和教育等方面的最优支出决策问题。模拟结果显示,本文模型能够很好拟合家庭实际支出结构。通过敏感性测试发现:风险投资和生存保险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教育无法替代且独立于个体的风险态度;耐用品组合的折旧率对耐用品消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个体的风险态度和效用折现率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消费和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6.
金融市场发展对于鼓励消费者优化自身的资产配置并进而刺激消费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作为消费者金融意识的重要体现,消费者的金融投资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CFPS数据中的投资行为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影响消费者投资行为的个体特征、心理变量以及社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个体的金融知识水平、家庭经济状况、风险偏好程度以及满意度对金融投资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健康状况以及社会交往与投资行为之间负相关,年龄对消费者是否参与金融投资有显著影响,但对具体的投资额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薛廉 《时代金融》2013,(5):60-61,64
与传统的金融研究方向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相比,家庭金融已经成为目前金融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城镇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家庭金融投资行为的一些因素,并基于在江苏无锡地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充分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对中国城镇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揭示出各个影响因素的特征规律,并在对美两国居民家庭风险性金融投资行为的比较中,以及资产选择去向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优化中国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tobit模型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内部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储蓄占绝对比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受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金融发展作用和居民信任度的正向影响,房产对家庭金融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居民家庭投资没有呈现出生命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9.
论文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万户"调研数据对我国28个省农户的跨期消费偏好、风险偏好和社交密度偏好等三个行为经济学特征与借款行为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远期消费偏好对农户家庭内源融资供需平衡起到调节作用并显著影响着借款需求发生概率;2.高社交密度和基于节俭品质的远期消费偏好在农村社会可以充当一定的信用资本从而提高农户家庭借款的可得性;3.风险偏好对农户借款需求和可得情况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采用简单OLS估计和工具变量法,考察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素养对家庭消费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能显著提高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并显著改善优化家庭消费结构,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素养提高家庭消费总支出、优化消费结构的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和中西部地区家庭消费总支出和消费结构优化的促进效果更明显。鉴于此,本文建议积极推进金融知识教育,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金融科技等手段实现消费再升级。  相似文献   

11.
吴卫星  张旭阳  吴锟 《金融研究》2021,494(8):119-137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参与金融市场的门槛与成本迅速降低,金融产品也不断丰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增加,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决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研究发现:(1)家庭在安排储蓄与消费时,金融素养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与家庭储蓄率呈倒U型关系。(2)理财规划和借贷约束是影响家庭储蓄率上升的两个渠道。(3)金融素养由低逐渐升高时,家庭的理财规划意识增强,通过提高储蓄率来保障资金充足。当金融素养增加到一定程度,理财规划意识优化资产配置的作用增强,抑制消费的作用减弱,同时借贷约束缓解会帮助家庭增加消费。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厘清家庭储蓄率差异的成因,对提升居民福利,增强金融教育政策的针对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难 《济南金融》2009,(5):78-80
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必须首先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客观环境下农户的资金需求情况。本文以包括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活动的农户经济行为为基础建立Probit模型,利用中部某省辖内九个地区2008年12月份75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借贷行为决策及其影响因素,并得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We use Finnish household‐level data from 1994 to 2013 to measure how often and what kind of forecast errors households make and how the errors are linked to the households' borrowing behavior and overindebtedness. We find that those households that make the largest optimistic forecast errors have greater debt‐to‐income ratios. They also a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that they suffer from excessive debt loads and have problems in coping with their bills. There are no such systematic effects for the households that make pessimistic forecast errors.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97~2013年家庭债务、贷款价值比与 GDP 增长率等变量数据,在借鉴 Kim 的模型基础上,构建 VECM 模型,检验了信贷约束、家庭债务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宽松的借贷约束促进了家庭债务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宽松的借贷约束会导致家庭债务过高,阻碍长期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率、家庭债务等变量相比,贷款价值比、利率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政府决策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消费金融政策,居民应通过优化家庭资产组合,以实现家庭债务的可持续性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宏观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出发,对比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居民债务演变,有效度量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杠杆水平。通过宏观部门经济间的关联,构造基于存量-流量一致的部门结构化均衡模型,剖析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传导机制,分析货币、财政和地产政策在居民债务风险防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负债率和偿债比例偏高,偿债压力逐步加大。但适中的资产负债率和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速为我国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化解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利于居民部门去杠杆化,但由此引发的消费减速和经济下行将导致企业和政府部门债务攀升;减税较政府直接支出更能激发消费内需、降低居民和企业债务杠杆,同时,长期经济的好转利于政府债务风险稳定。紧缩性地产政策虽然有助于长期经济结构的调整,但需防范短期经济下滑。  相似文献   

16.
尹志超  公雪  潘北啸 《金融研究》2019,472(10):40-58
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鲍莫尔—托宾模型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货币需求的影响。为了克服移动支付的内生性,本文选取工具变量,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移动支付的家庭,拥有移动支付的家庭现金在金融资产的占比下降25%,对其他层次的货币需求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移动支付的使用减少了家庭不同层次的货币需求。机制分析表明,交易成本变化是导致移动支付影响现金需求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本文用分位数回归发现,移动支付对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大于交易性货币需求。移动支付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水平、教育水平、城乡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和不同城市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家庭货币需求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vailability of microfinance influences households’ borrowing from informal sources in village economies. It uses a unique household level panel data set, which spans more than two decades (1987–2008), from rural Bangladesh. We find that households’ access to microfinance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borrowing from informal sources, but not the amount of borrowing. We find that less poor households benefit more in terms of reducing their reliance on informal borrowing and that the benefit accrues over time. We also find that having access to microfinance increases women’s informal borrowing for small consumption usage, without facilitating access to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8.
I propose a life‐cycle model where a finitely lived risk‐averse household finances its housing investment by opting to provide a down payment. Given that the household may default, risk‐neutral lenders efficiently charge a default premium to hedge against expected losses. This has two major consequences. First, the higher the house price volatility, the higher the down payment the household provides to decrease the volatility of the equity share in the house. Second, in the presence of borrowing constraints, higher risk of unemployment persistence and/or a substantial drop in labor income decreases the leveraged position the household takes on.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的非理性及形成机制,本文基于外汇市场异质主体理论和行为金融学观点,构建了包含投资者关注的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形成模型,并采用远期和即期银行代客结汇售汇比作为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的替代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远期结售比受到前一期汇率变动和境内外利差的影响,而即期结售比受前一期汇率变动影响。进一步引入投资者关注,采用MS-FTP和MS-TVTP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关注对远期和即期结售比的影响是时变的。在人民币贬值阶段,投资者关注对结售比存在显著的负向冲击,会导致更大的结售汇逆差;而在人民币升值阶段,投资者关注对结售比则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表明,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具有显著的非理性特征,符合动量原则和套息规则,同时还受到投资者关注的影响。央行在人民币处于持续贬值区间时,应通过汇率沟通作用于投资者关注,稳定汇率预期。  相似文献   

20.
康书隆  王晓婷  余海跃 《金融研究》2022,501(3):115-134
研究制约住房公积金制度效率的因素及作用机制,对保障国民安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阐述了流动性压力下,公积金对缴存家庭贷款决策与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借贷约束会显著降低缴存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的概率;流动性压力是公积金管理机构提高贷款门槛,从而降低借贷受约束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概率的重要原因;未获得公积金贷款支持的缴存家庭因购房成本的增加,家庭的非耐用品消费受到显著抑制。本文进一步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处理内生性问题,识别结果显示上述结论稳健可靠。本文研究表明:改善运营资金流动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效率,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还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提振内需,并为企业减费降负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