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电子化》2009,(5):26-30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数据中心则是支撑金融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国内多数金融机构相继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海量数据集中存储和核心业务统一处理,极大地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系统概况 1.总行"大集中"核心业务系统 新一代综合客户服务系统采用全国一个数据存储和业务处理中心,在系统设计上贯彻了"以客户为中心、面向交易、面向柜员、面向管理,参数化、模块化"等先进理念,实现了数据集中、账务集中、处理集中,以及统一核算、本外币一体化和全天不间断服务等现代银行电脑系统的全部特征,称之为"大集中".该核心业务系统包括如下16个应用子系统:  相似文献   

3.
1999年9月1日,工商银行启动了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大集中工程。伴随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实施,国内银行业最先进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集中式大型数据处理中心之一的数据中心(北京)应运而生。从2000年10月成立至今,数据中心(北京)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为集灾备、测试、  相似文献   

4.
建设银行正在全国实施一级分行数据大集中。随着建设银行各个省数据大集中后省级数据中心的建立,安全运行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省级中心一旦发生故障,无论是硬件故障还是软件故障,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全省柜面业务的正常运作,其影响面之广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全省一个中心”的高度来看大集中后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5.
个人银行业务数据集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开始组织开发了全省个人银行业务数据集中系统。一、设计基础陕西省建行在数据集中前的系统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数据集中系统的开发初期,我们就结合陕西省建行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数据集中方案,确定了全省数据集中系统的工程目标是在西安建立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将全省的数据集中到数据处理中心的主机上来,以相同的主机硬件平台、相同的主机数据库平台、相同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各种个人银行业务的集中处理。同时,通过建立多种前置与后置系统,既减轻了数据处理主机的压力,又便于各种外围功能的扩展与互联。二、体系结构1.网点前…  相似文献   

6.
《金融电子化》2004,(2):87-88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企业越来越依赖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业务处理,银行等电子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对数据处理中心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大多采用数据集中存放和处理的大集中模式来替代原有的多分区、多中心、数据分散式存储和处理方式,这有利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中国建设银行各一级分行陆续完成了各自的数据集中工作全行数据处理中心缩减至38个.同年,建行总行决定基于在上海、深圳两分行投产的新一代柜面业务系统,开发全行统一的核心业务处理系统版本DCC-CCBS,并先期在上海和北京建立总行数据中心,开始实施全行数据集中工程.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在实现全国业务数据处理集中到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后,进一步实现了这两大数据中心之间的灾难备份连接。中国银行于2004年已实现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五大中心的区域数据集中,同时进行系统平台与应用软件版本的统一。2004年9月,建设银行完成了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很多银行纷纷踏上了电脑应用系统大集中的道路.虽然他们目标相同,但选择的方式各异:有的一步到位,进行逻辑大集中,在全行范围内建立若干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辖内各分行的业务集中在同一个应用系统上,各类数据视具体要求进行集中或分布处理;有的则分步走,先进行物理大集中,在全行范围内同样也建立若干信息中心,但信息中心内使用多套应用系统(基本上是信息中心辖内的各分行集中在一起使用原有的应用系统).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后者数据没有高度集中,但大集中的主要流派不外以上两种,各大银行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集中方式.笔者参加了中国银行华东信息中心物理大集中的协调和组织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在此与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2002年6月,湖北省农行成功地推广了ABIS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了全省数据大集中,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共享和管理。4年后的今天,湖北农行将实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数据集中,即数据上收到总行。2006年5月12日,该行ABIS、AIPS、IBS、BIBS、CMS等系统将一次性切换到农总行数据中心,实现总行运行中心集中控管的全国省级分行数据大集中。  相似文献   

11.
余彤 《金融电子化》2012,(6):60-63,6
如何充分运用信息科技的先进成果加速金融产品创新,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建立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数据逻辑大集中,并在短期内完成上万个机构网点投产实施,成为全球大型商业银行系统建设的重大难题。中国银行在完成了数据和系统版本在全国五大中心的集中后,于2003年启动IT蓝图发展规划,从应用架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IT治理四方面,明确了信息科技建设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并于2006年正式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12.
数据大集中与灾备中心的建设是2002年两大热点 说到2002年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热点问题,第一个就是数据大集中.目前许多银行已经实现了数据集中,有些银行还在论证阶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率先建成了南北两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农业银行在建成36个省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全国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中国银行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了全国建设五大中心的目标;建设银行已明确了集中的方向.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已实现了数据集中的目标;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正在进行集中方案的论证.中国进出口银行没有经过分布处理,目前已经一步到位,实现了数据全国集中.数据集中对整个银行业硬件、软件的投资及IT资源的分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建设银行总行开始实施全国数据大集中(DCC)项目。黑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我行)结合总行的数据大集中项目,对原有的中间业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设计和建立了一个以中间业务系统为核心,电话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签约系统为辅的综合业务前置系统,原有的中间业务系统前端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状况下,银行大多采用前置机方式来处理电子银行、中间业务等新兴业务,它具有结构灵活、针对性强、开发周期短、适用面广等优点,但同时其系统架构、实现技术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又具有分散、无序、维护改进量大等不利因素。在数据大集中环境下,各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只可能建立有限的几个帐务数据处理中心,其分支行原有业务主机将演变为该中心的前置机,在这种前置机系统不断扩大,其职能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如何规划管理前置机?采用何种策略和方式来构筑前置处理系统?将是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金融电子化已处于发展和提高阶段,国内主要大银行纷纷采用主机集中处理模式,作出了“全国几个中心”乃至“全国一个中心”的发展规划。从银行业务来看,银行采取主机模式,集中存取银行信息和数据,集中应用处理,有利于集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银行数据大集中和各个数据集中处理中心的建立,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数据大集中之后,任何一种不安全因素部有可能严重危害到整个营业网点的正常运作及各种银行机具的使用。对银行数据集中处理中心的管理,应该树立起“大运行”的理念,建立以安全运行为中心的运行机制,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来实现安全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据大集中的推进和新核心业务的上线,数据中心作为金融企业网络的核心节点和业务应用的集中处理中心,承载着众多的重要业务系统。而从数据存储中心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应用中心,再到数据运营服务中心,数据中心的功能内涵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如今,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业务与IT技术的日益融合,绿色数据中心(又称为新一代数据中心)正在得到广泛的提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全国范围的数据集中工作,新一代柜面业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进行数据集中前都有自己的银行柜面业务系统,并且大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业务网络系统,金融数据存放在城市行的中心主机上,不同城市之间通过交换中心进行转发实现异地联网,而数据集中是将分散的数据中心合并为一个全省乃至全国的数据中心,将分散的金融数据集中存放在一套存储系统之中.因此,如何保证新旧系统的平稳切换、确保数据集中推广上线的顺利进行是实施数据集中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重点讨论城市行数据在向省数据中心集中过程中,新旧系统切换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日前,国家开发银行正联手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准备开发异地灾难备份系统,目前已经完成设计。准备参加的还有中信实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央行有关领导曾指出,实施数据大集中的银行,必须建立灾难备份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一、背景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广外汇管理信息系统(SAFE-MIS)的技术要求,要在各省分局建立省级数据分中心,进行省域外汇管理信息的集中。SAFE-MIS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集中的数据存储结构,设在总局的数据总中心在各分中心对基础监管数据初步集中的基础上,完成全国数据的进一步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