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在央行倾斜性政策(主要是利率方面)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在许多地方,市场份额已赶上甚至超过当地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邮政与电信分营后,邮政储蓄因其转存款收入稳定、无风险而成为邮政企业扭亏增效的"支柱"业务,也成为邮政储蓄机构强劲的利益驱动机制.在这种利益机制驱动下,邮政储蓄不规范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当地金融秩序的稳定.在当前邮储经营体制框架下,如何实现对邮政储蓄的有效监管,遏制邮政储蓄违规经营?本文结合监管实践,认为应该做到"五个定位".  相似文献   

2.
屈波  余佑学 《西安金融》2007,(10):54-55
国务院批准的邮政储蓄改革方案要求邮政储蓄业务与邮政业务实行分账核算,独立经营,并按照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成立了中国邮政集团控股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所有邮政金融业务划归邮政储蓄银行管理,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管理,邮政储蓄业务即将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为适应邮政储蓄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人行安康中支及早对邮政储蓄资金"反哺"农村的障碍因素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一、邮政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背景1986年4 月经国务院批准,根据邮电部与中国人民银行签定的《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我国邮政部门重新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邮局吸收的储蓄存款全部缴存当地人民银行,储户利息由人民银行支付,人民银行根据缴存款月平均余额按月计付邮局2.2‰手续费.为了进一步促进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根据银邮共同签发的《关于进一步办好邮政储蓄的通知》,自1990年1 月1 日起,邮政储蓄业务由邮政  相似文献   

4.
一、邮政储蓄机构发展的现状 1986年,邮电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邮政储蓄业务正式开办.在邮政部门的努力和财政部、人民银行政策的扶持下,其业务获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邮政与电信分业经营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邮政储蓄在其良好的经营环境和优惠的利率政策下发展迅猛,迅速成为金融业务中的佼佼者,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邮政储蓄的超常发展打破了原本平静的金融格局,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绿卡,是邮政金融部门推出的银行卡.起名为"绿卡",意味着"生命力及畅通",卡面"驿使图"图案突出了邮政的历史渊源及信息传递的特色.近几年,邮政金融部门凭借其计算机网络--"绿卡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使绿卡储蓄卡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广东为例,到目前为止,广东邮政储蓄已经发行了包括储蓄ATM卡、储蓄200电话卡、绿缘卡和状元卡在内的邮政储蓄系列卡120多万张,2000年年底,又发行了集"通兑、通商、通信"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广东邮政储蓄"世纪行"卡.然而,"绿卡工程"的规模也增加了邮政金融网络的脆弱性和复杂性,资源共享和网点分布之广泛增加了受入侵的隐患,科技的进步使绿卡的功能效用、服务范围、操作程序等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同时,其风险也与日俱增.因此,绿卡风险的防范也就成为邮政金融部门一项突出性任务.  相似文献   

7.
李德贤 《南方金融》2002,(5):62-62,56
一、邮政储蓄目前在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混业经营,资金混合使用.在目前邮政体制下,邮政部门既经营邮政储蓄业务,又经营邮政汇兑业务,且未实行分账经营和分业考核,资金使用上界限不清,存在捆绑现象,经营出现挤占、挪用或套取汇兑资金用于转邮政存款的违规问题.  相似文献   

8.
董罡平 《金融会计》2005,(2):32-33,31
当前,邮政储蓄已成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城乡金融秩序的重要因素。由于邮政部门自主运用邮政储蓄资金形成的利润追逐效应,邮政部门可以利用现有财务核算体制,有意模糊邮政储蓄业务成本,大量补贴邮政储蓄拓展业务,扩大创利资金来源,对以县域金融为首的基层金融稳定形成潜在负面影响。而目前由金融监管部门推动的邮政储蓄改革并不能完全协调和理顺金融与邮政的关系,尽快从微观上明确邮政储蓄业务成本核算,从宏观上形成制度化邮政业务的补亏机制,形成成本透明、经营有序的邮政储蓄经营管理体制,是维护基层金融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积极稳妥地组建邮储银行分支机构,彻底分离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首先,实施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在财务上分开,分账经营,独立核算,在明确各自的盈亏状况后再并账补亏。邮政业务中普遍性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也应实行分账核算,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邮政普遍性服务业务中的政策性亏损情况,从而为邮政储蓄分离后财政向邮政部门补亏提供数据参考。当条件成熟时,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经营规模快速扩张,但现行的管理体制也开始暴露出诸多的弊端,阻碍着邮政储蓄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国外邮政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却积累了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论述了我国在大力发展邮政储蓄系统的同时,应借鉴国外邮政金融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并提出构建我国邮政金融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和信息的快速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必将摒弃传统的不适应于现代科技的方式,积极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科技含量较高、应用便捷、易于操作的现代图书资料管理方式。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明确了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职能,分析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现状,结合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对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信息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根据,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加强国民教育、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国有独资公司作为我国现行公司法确认的一种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在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正确选择就是面对现实,对其进行利弊分析,寻找不断完善的进路,使其真正成为找到国有企业改制最佳途径前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汇率与股票价格联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联系。汇率—股票价格之间的传统机制、组合机制、短期套利机制、利率粘性机制和产出机制在中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中国汇率和股票价格之间并不是完全隔绝的。中国的汇率与股票价格联动机制以及其发生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与成熟市场经济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投机机制已经率先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产权理论为基石,重点研究了产权范式的企业本质观;产权范式收益分配制度是收益分享还是收益独占;产权范式收益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研究表明:现代企业是产权契约联结体;产权范式的企业收益分配是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社会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分享制而不是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收益独占制;产权范式的企业收益分配不仅能提升企业生产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而且有利于确保收益分配公正合理、产权平等保护和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五统筹"发展观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独特性的体现:它既充分客观地肯定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初期阶段的成功;又大胆正视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困难;更是未来现代化进程向更高一级推进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本文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概念剖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浙江省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财政政策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险管理课程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教学中适合借鉴"启发、互动"教学模式,即将理论讲授与启发式的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互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知识传达方式由单向式转变为双向式及多向式、学生知识的形成由演绎式转变为归纳演绎式,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可以将这一教学模式推广到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了提出了养老金制度的本质,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两大理由,解读了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两大瓶颈。研究表明,国家主要运用了"堵"的思路来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与现收现付制相比,即使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也并非有利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个人账户实账很可能无法增加储蓄和促进经济发展,而继续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会面临难以突破的资金瓶颈和资本市场瓶颈,必然会引起制度成本的上升。因此,本文建议采取"变堵为疏"的思路,进行参量改革,解决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优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依托其大数据的天然优势,开始了与银行在大数据领域的角逐,并在理财业务、在线信用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等领域展开竞争。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支付习惯、借贷方式和投资理财渠道,这也给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留下巨大的创新空间,互联网金融正在倒逼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在未来,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与互联网的融合将呈现加速状态,打造合理的金融生态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