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4年以来,全球经济失衡日益加剧,全球经济失衡在我国的表现为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同时,国内经济方面出现了投资偏热问题,导致了我国经济出现了内外"双失衡"。该文通过国际收支顺差、外商投资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我国投资偏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依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是经济内部失衡即投资消费失衡和外部失衡即国际收支失衡的综合反映。由于内部失衡往往与外部失衡相互交织,分析我国资本项目的顺差成因及调整对策很难脱离经济内  相似文献   

3.
外部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与房地产投资过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外部经济失衡加剧;同时,国内经济方面出现了由流动性过剩引起内部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导致了我国经济出现了内外"双失衡"。该文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流动性过剩和国内房地产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顺差与流动性过剩是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并依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等内部问题引起的结构性失衡.从长远看,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须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短期看,必须统筹兼顾汇率与利率政策,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对于一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于资本项目"双顺差"现象的原因进行探析,从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国际收支失衡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最后从国内与国际两个方面总结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探究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当前"双顺差"的收支失衡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处于严重失衡状态,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本文在重点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如何扭转此种失衡状态的管理对策,这对我国尽快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应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生产模式、提高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入手来改变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实现经济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展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越加显著。理论分析扣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优化金融结构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收支失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不同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模式有所不同。受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属于双顺差模式。本文通过对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及量化指标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提出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因国内储蓄持续高于投资引起的内需不足,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而单靠汇率调整无法改变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格局。只有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国内经济结构,才能完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实现经济增长的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与货币错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从多方面对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包括对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直接影响和对经常账户的间接影响。本文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利用1982-2009年的相关历史数据,通过建立贡献率指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产生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近年来,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量的流入,不仅直接对国际收支产生正面影响,而且带动了出口快速增长,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成为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撤资、利润汇出等负面效应所带来的国际收支风险也应被密切关注,尤其是在经济环境恶化时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沿着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的路径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国的经常账户余额/GDP受消费率的影响,而一国的消费率又受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受消费率显著负向影响,而消费率受金融发展程度的显著影响。在对金融发展程度变量的处理上,本文选取了代表金融发展的10个指标,对这些金融发展代理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提取它们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来获得一个金融发展的综合变量,从而避免某单一变量或几个变量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是全球经济失衡背后的结构性原因。金融体系效率高的国家向金融体系效率低的国家输出金融中介功能,帮助其完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结果前者储蓄小于投资,经常项目逆差,净输入资本;后者储蓄大于投资,经常项目顺差,净输出资本。我国金融体系不发达,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既造成储蓄虚高于投资和经常项目表面盈余,又造成资金配置过剩和不足并存,外资变成为国内投资融资的手段。通过引入国外高效率的金融中介完成我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我们已为此付出不少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收支余额变化与宏观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国际收支从10%盈余到基本平衡的过程中,经济中的产出、投资、消费、就业会出现何种变化。本文发现经常账户的盈余会造成投资水平的下降,进而会影响到真实经济增长。如果我国能把国际储备转换成真实对外购买,则消费率和真实经济增长率都会得到提高。另外,人民币真实汇率年调整7%-10%对就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失衡导致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巨额盈余,以外汇储备为资金来源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此背景下迅速崛起。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跨境投资,给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为了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构建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局面的形成原因入手,主要探讨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失衡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形式具有较大的潜在不稳定性,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还不够充分时,资本项目尤其是对于资本流出的管制不宜过快放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FAVAR模型,根据中美两国1985-2010年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人民币升值能否纠正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口退税和中美两国GDP增长率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带动作用显著,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反向调节效果不明显;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跨境资本在中国境内存在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预期和套利收入,能够有效削弱国际资本对购买力损失风险的敏感性,使得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表现出较强的内生性;在人民币升值作用受到制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银行在追求宏观经济目标时将面临"三难选择",希望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成效不明显,应通过结构调整最终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金融发展的视角研究了其与经常项目失衡的关系,并通过42个国家1995-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经常账户余额有显著的负作用,回归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较高,金融市场较完善,其经常项目更容易发生逆差,在发展中国家,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会使经常项目顺差减少。解决经常账户失衡问题,必须从根本上缩小各国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发展和创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完善金融市场,缓解居民消费的流动性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