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银行正在逐步退出农村金融领域,农村信用社成为建设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我国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扩张较为迅速,金融风险逐步积累,特别是信贷问题日益突出其风险性。如何保障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是保障信用社健康发展以及稳定的前提。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给相关人员以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和改革的机遇.农村村信贷风险较大,信贷管理以及相应业务人员是素质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调整发展的人才培养以及电子化建设以及提高信贷风险管理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实现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颖 《中国金融》1996,(10):14-16
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薛颖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巩固和发展的基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农村金融的支持。当前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簿弱的环节,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却十分突出,本文根据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的调查,就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等问题,提出探讨性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是农信社的基本业务之一,也是信用社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信贷风险是信用社经营得失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是确保农村信用社持续稳健经营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在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称建议。  相似文献   

6.
夏选民 《武汉金融》2001,(10):36-38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加入WTO进程的逐步加快,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外部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一种政府支持、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社会信任、政策优惠、保障有力的良好外部经营环境是农村信用社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信用社外部经营环境,应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金融会计》2004,(5):42-43,36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近几年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逐步加快,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农村信用社在竞争中的劣势日益凸显。在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其落后的结算体系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整体发展的“瓶颈”。如何疏通结算渠道、优化结算手段成为当前解决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事关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今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就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本人就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问题讨论几点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也不断的提上了日程。在发展城市金融的同时,很多金融部门也把改革的"矛头"指向了农村市场。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改不断的改革,积极应对各种风险,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从而在农村金融行业的竞争中,独占鳌头。本文主要从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中的信贷风险出发,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时所需的一些建议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申钊瑞 《时代金融》2014,(8Z):114-115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也不断的提上了日程。在发展城市金融的同时,很多金融部门也把改革的"矛头"指向了农村市场。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改不断的改革,积极应对各种风险,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从而在农村金融行业的竞争中,独占鳌头。本文主要从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中的信贷风险出发,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时所需的一些建议及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业为主导,信贷业务作为银行主要收入来源的同时,与之相应的信贷风险也成为其面临的首要风险。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并建设性提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前贵州省有两种模式推进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一种是农村信用社根据其业务需要推动建立的农信社模式;另一种是兴仁模式,由人民银行为主导搭建所有涉农金融机构可以共享的平台,多方参与,并且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功能。本文在兴仁县随机抽取100位农户作为样本,通过两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验证结果显示,样本农户在两种模式下的信用评价结果相似,兴仁模式是适用于涉农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的统一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组合管理理论在金融领域里的重要发展是收集、处理、解释数据能力的增强。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演进,商业银行已经或正在开发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和系统,并在信贷、交易等业务领域的不断验证中加以修正,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信用评估机构在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和基本做法,并对银行间市场完善信用评估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涂永红  赵雪情  程鹏 《投资研究》2011,(11):151-157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是中国金融体系通过金融创新、以市场手段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里程碑。与欧美国家的同类产品CDS相比,CRM有其独特性。本文首先介绍CRM及其交易,然后从金融创新、银行稳健性、债券市场发展、信用共担体系完善等方面阐述了CRM在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本文针对CRM市场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市场主体同质化、产品设计单一、定价机制不健全、监管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长期以来,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本文阐述了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寻租行为等问题,分析了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进一步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是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数据质量对一个地区整体的金融支持“三农”数据质量会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报表的质量,确保对本地区金融支持“三农”情况的准确把握,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通过督促辖内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工作,并针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报表错误比例较高的现象开发了《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白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逐笔自动筛选、归类,有效甄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科目归类错误,准确测算辖区涉农贷款规模,为提升整体履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陈松 《吉林金融研究》2012,(11):41-42,68
贷款客户集中度是衡量贷款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都在防范金融风险上加强控制,随着巴塞尔协议3逐步广泛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实施,贷款集中度问题越来越应该引起重视。但是,由于事实上的微观动作,贷款集中有趋重的趋势,其中产业集群客户授信是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针对其面临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的信用风险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长期以传统模式为主,这种方式较为被动,缺少积极性及动态有效性。该种方式的缺陷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显得更为严峻,而信用衍生品作为能够有效转移信用风险的创新产品,很有须要将其引进到信用风险管理中。在学习与借鉴前人关于信用衍生品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应用的经验上,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对银行信用资产质量与信用衍生品交易量的关系作出了研究,得出了信用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或转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了作用,进而保证了信用资产质量的结论,结合了信用衍生品在我国实际的发展现状与条件,提出了该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中央银行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更频繁地使用利率工具,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波动幅度逐渐加大,存在不同方向和不同幅度的利率变化,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防范策略是一种考验.本文通过建立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崇左市7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度、利率敏感性缺口率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其潜在风险和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社是当前中国农村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涉农金融机构一起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本文描述了1978-2008年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变化特征,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中国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测度。结论表明:中国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的扩大对提高农业生产总值有积极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中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小于总存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对农业生产总值也有正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属于典型的供给主导型金融发展模式。为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中国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扩大金融规模;在稳定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的基础上,扩大乡镇企业贷款比例;加强存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扩大贷款比例,使农民存款足额用于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