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基础上发现,劳动力转移尚未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等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但却形成了长期的总量供给不足和结构性失衡问题.建议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劳动力转移后的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局的根本性问题,而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抓手在于让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中小城镇积极有序转移.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劳动者思想文化观念落后、劳动技能比较低下,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制度性因素制约劳动力的顺利流转等.研究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三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提高,必然会产生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方式等决定着较长时期内社会的稳定,影响着经济发展。运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可以深入分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动机及存在的问题,对探索河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CLDS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和CHFS截面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和两部分模型,探索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与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发现,劳动力转移通过农业劳动力人口结构效应与土地规模效应影响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抑制作用在农业劳动力偏女性化的家庭更加明显;在农业劳动人口偏老龄化的家庭,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出抑制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并日益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农民工张全收在劳务输出中逐渐探索出"全顺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工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为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成晓斌 《云南金融》2011,(6X):106-106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并日益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农民工张全收在劳务输出中逐渐探索出"全顺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工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为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存在着丰富的剩余劳动力。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生产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对我市宁远县部分村镇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9.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国政府需要解决好的两个突出问题,学者们就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分别就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与农民增收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进行述评,藉此提出进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正进行战略性调整,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对于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变换,农业份额不断下降,农村经济结构必然不断向非农产业的调整。就福建省而言,藏至2001年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463.17万人,平均每年转移20万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率由4.3%提高到39.4%,提高了34.9个百分点,其间,福建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两个“高潮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会日益减少。因此,农业劳动力将逐步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我国农业劳动力却出现了“过多”、“过早”地非正常转移现象。本文从这种现象人手,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为避免这种不正常的转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徽省宿州市部分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并结合统计数据和相关文献,分析现代农业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特征,研究发现: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劳动力,第二种是农业规模经营中所经常需要的"农业零工劳动",而劳动力的非均质转移使得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后继乏人。据此,提出了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建立更有效的农业劳动力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内容。本文分析了中国金融中介增长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内生于转轨时期政府为给予利益受损集团以利益补偿的政府意愿,导致了金融中介的信贷配置具有明显的国有企业和城市化倾向,以及农村金融资源的外流。这将会通过作用于城乡资本积累差异,导致农村信贷约束,以及城市就业岗位的创造等多种渠道影响到农业劳动力转移。我们以各省1996-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它因素后,中国金融中介增长显著地制约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南1978 ~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稳定的VAR(1)模型,通过IRF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非常小.河南应从改革相关制约制度、健全劳动力转移的各种保障制度入手,解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为阻力;借助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容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转移劳动力与农业的彻底分离和完全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5.
作为农业人口大省的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始终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转移能力”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劳动力“转移能力”从转移源头、转移空间、转移渠道三方面进行解读,为增强劳动力“转移能力”,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制度变革,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  相似文献   

16.
张雪娥 《金卡工程》2009,13(6):174-174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应定位为:劳动力转移应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充分利用,是保山这类西部边远落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就地就近转移是实现保山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土地和劳动力是财富创造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资源短缺和农村劳动力过剩这两大问题的同时存在.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压力.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对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积极性,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农民收入也随之增加.东南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拉力,卖粮难问题的凸显则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农村土地因之释放,为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村的生产要素城乡流...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农业人口近54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左右;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2700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有700万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使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