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逸 《金融纵横》2000,(11):35-36
由“农民人股、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人股社员服务”是合作金融的精神所在,也是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而“三会”制度作为信用社实行民主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信用社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又是信用社发展的保证。我们对仪征市农村信用社“三会”的运作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三会”制度流于形式,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1999年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方向,勾画出了立体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即:按照中央的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完成农村信用社按合作制原则所进行的各项改革工作,逐步推行并最终实现民主管理;在农村信用社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基础上,组建县联社和市(地)联社,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把中国人民银行暂时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逐步划分出去,建立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监管的监督机制,提高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水平。为促进立体式农村信用社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大力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提…  相似文献   

3.
张琪 《金融与经济》2001,(10):62-63
农村信用社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合作制金融机构,其管理方式是民主管理.实行民主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增加资本实力、强化监督、增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制金融组织必须实行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下称“脱钩”)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外在形式虽然强化,实质性内容并没有多少改变。民主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首先引入“内部人控制”的概念,随后分析造成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革 《金融与市场》2001,(Z1):25-28
一、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所面临的制度困境 合作金融是经济主体为改善自身融资条件,以入股资本联合为基础,由出资者实行民主管理,为入股者提供互助性信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四条,即自愿入股参社原则、民主管理原则、主要为社员服务原则、以互助而非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原则.因此,理论上合作金融更应该是一种准政策性的公共事业机构.然而在我国现实经济中,农村信用社却一直是以准商业银行的身份参与市场.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必然导致农村信用社在经营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东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来看,其化农村的作用很大,绝大多数支农贷款部是山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农村信用社资会实力如何直接影响了“三农”经济速度。从东北地区农村市场货币流通所固有的特性来看,应当对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弹性”政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由“官办”恢复民办后,新的管理体制如何确立,需要按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重新认识和研究。 信用社改“官办”为民办,恢复“三性”,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这是改革的方向。需要研究的是信用社怎样实行民主管理,怎样增强信用社企业的活力。我们主张从信用社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突破老模式,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二十年内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伟大历史任务,并要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又规定:农村信用社“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按照法律规定实行民主管理。”为了胜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农村信用社必须认真贯彻新宪法,努力开创自已  相似文献   

9.
从2005年起实行的“阳光放贷”是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壮大自己的重要经营举措。这一信贷改革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农村信用社实行3年来,整体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银行系统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是银行民主管理的一种基本的,良好的形式。但是怎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既要有所突破,又要适应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避免“有会无用”或“有会无多大用”局面的重新出现,这是整个银行界民主建设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拟从四个方面谈些初浅认识: 一、端正态度,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制度,是银行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中共中央(1986)21号文件指出:“进一步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干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及省联社走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深化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事实证明,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决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是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数据质量对一个地区整体的金融支持“三农”数据质量会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报表的质量,确保对本地区金融支持“三农”情况的准确把握,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通过督促辖内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工作,并针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报表错误比例较高的现象开发了《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白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逐笔自动筛选、归类,有效甄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科目归类错误,准确测算辖区涉农贷款规模,为提升整体履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农信社实现县一级统一法人社改革后,由于种种原因,各家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存在许多差异。旬阳联社大胆探索,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被陕西省联社总结为"旬阳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借鉴,本文对其中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信贷规模快速扩张,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逐步地暴露出来,特别是信贷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控制信贷风险确保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是当前各级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心。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实际,针对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成本决定着农信社定位,而成本的决定变量是明晰的产权与顺畅的体制。农信社最终方面是民营化、商业化。因而以成本为核心来探索农信社改革,旨在为农信社科学定位找到关键依据。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重点关注战略成本、产权明晰成本、体制调整成本。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三农"质量的关键。如何开发、改进金融产品使其既符合"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要求,又符合地区金融市场的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创新的根本。本文以吉林省蛟河市农村信用社开发的新型信贷产品——"保石捷"为例,分析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效果,并在所得出的农村金融创新的启示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我国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提出了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社组建成功以后的管理模式,即省联社管理模式、县一级法人社管理模式与信用社基层社管理模式,并论述了各级管理模式的关键环节与主要内容,这一设计思路可以为推进陕西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转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卫东 《济南金融》2009,(12):76-79
在目前的农村信贷市场上,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构成了信贷的供给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担负起支农、兴农责任时,尚有部分保留,而非正规金融由于"先天不足",其借贷活动的规范仍需长期的政策引导与市场监管,这就导致了"涉农贷款难"。为此,本文从"三农"的角度,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对当前农村信贷配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涉农贷款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苏怀平 《银行家》2012,(8):112-114,7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步入实质阶段,农信社管理体制问题一度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有观点认为,我国农信社从未按照合作制原则经营过,是行政推动的产物,很难回归到合作制道路上;还有人说,刚开始是合作制,以后就变成"民有资本官营化",走上了官办道路。到底我国政治制度下的农信社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笔者最近整理中国信用合作发展历史,找到了较为清晰的线索,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社是当前中国农村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涉农金融机构一起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本文描述了1978-2008年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变化特征,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中国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测度。结论表明:中国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的扩大对提高农业生产总值有积极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中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小于总存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对农业生产总值也有正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属于典型的供给主导型金融发展模式。为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中国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扩大金融规模;在稳定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的基础上,扩大乡镇企业贷款比例;加强存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扩大贷款比例,使农民存款足额用于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