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现明 《西南金融》2007,(10):47-48
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对外资开放,金融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为核心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专门的《外资银行监管法》,明确外资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进一步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具体制度和措施,加强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当局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监管政策、监管机构和监管法律等角度剖析了我国现行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不完善的一面,并在借鉴典型国家外资银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续上期) 二、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重构的思考 (一)国民待遇问题 国民待遇原则是WTO规则体系中促使各成员国开放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基石所在,它决定着对外资金融机构权利与义务配置的基本原则.依据1994GATS第24条(该条规定:缔约国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证在领土的地区与当局能遵守本规定的各项规定),它也是各成员国所应承担的义务.从这一点出发,作者认为我国新的外资银行监管立法应将该原则加入考虑,以免造成法律成本的增大.在WTO体系中,相关国民待遇的规定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跨境银行的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巴塞尔委员会解决跨境银行监管问题的法律成就,然后对其核心内容以及涉及跨境银行监管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和总结了新协议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影响和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相关内容。最后,探讨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如何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契合,并提出了几点构想,以期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能更好的符合银行国际监管的发展趋势且尽早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茹 《上海金融》2003,(10):45-47
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度越来越大,同时,外资银行新颖的经营理念与模式,屡屡突破我国现有的银行监管法律框架。因此,如何完善外资银行立法,使其既享有国民待遇,又减少对国内银行的冲击,已成为我国当前监管当局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从监管角度,并结合国际上通行做法,对我国外资银行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有的外资银行准入法制基本上都是以“新设进入”的方式为架构,而对外资银行“参股进入”的监管则非常薄弱。然而,实践表明,通过收购、参股国内商业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将是人世后外资银行的首选。对此,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文章先探讨了外资银行首选参股进入的原因及其影响,指出对外资银行的参股进入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对银监会最近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展开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应法律监管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7.
资产风险集中度是各国外资银行审慎监管制度体系顺利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在对比各国银行法中有关外资银行资产集中度的监管规定基础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现有监管制度体系,一是根据法律地位的不同,在与母国签订双边监管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子行、合资银行和分行提出不同的监管资本充足率要求;二是以全面风险管理流程为基础,增强现有监管制度的弹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大额风险敞口定期报告及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日本银行业重组并购及我国入世后相关政策的调整,大连市外资银行稳步发展,外汇业务呈现出新的经营特点:经营模式全球一体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其贷款客户实行全球授信。外资银行90%以上的贷款客户是其母国在华投资的企业,此类企业的贷款占用其母公司在外资银行总行的授信额度,实质上是境外母公司对其进行担保;二是统筹安排,实现利润最大化。如对利润小、操作繁琐的业务,外资银行总是根据其总行的安排,尽力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利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信用衍生品主要类别、积极作用及交易蕴含风险,分析评价了201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包含信用衍生品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立法。我国监管层也有推出信用衍生品的计划,并于2010年11月开始市场试点,在此背景下作者对构建我国信用衍生品监管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加快制定包括信用衍生品在内的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法,为市场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尽快出台相关立法或司法解释以解决《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有关规定与现行法律冲突的问题;适时修改监管规则以鼓励金融机构更多采用信用衍生品管理风险;逐步引进集中清算方式;改进信用衍生品监管信息披露要求。  相似文献   

10.
网络金融风险:我国的监管状况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网络金融风险监管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行业协调及风险监管不理想、现行的风险管理模式与网络金融的发展不适应等诸多不足。因此,要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监管体制、调整监管策略、构建安全体系等措施来加强我国的网络金融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