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借鉴美国高收益债的发展经验,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办法,从发行主体、发行方式、产品设计、备案制、发行条件、交易规则、投资者范围、结算方式、债务偿还和风险控制、承销商等十个方面,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运作机制,并总结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出,将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丰富信用评级层次、引导信用评级市场化,丰富资产配置品种,拓展证券公司业务、增加券商利润来源四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借鉴美国高收益债的发展经验,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办法,从发行主体、发行方式、产品设计、备案制、发行条件、交易规则、投资者范围、结算方式、债务偿还和风险控制、承销商等十个方面,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运作机制,并总结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出,将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丰富信用评级层次、引导信用评级市场化,丰富资产配置品种,拓展证券公司业务、增加券商利润来源四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取在深交所和上交所发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作为研究样本,从宏观经济、债券因素以及企业资质三个层面,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指标和债项指标对信用利差存在显著影响,而企业资质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则并不显著。鉴于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刚刚起步,定价机制尚不完善,信用利差更多反映发行时的宏观系统性风险,而未能体现发行企业的个体风险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震江 《中国金融》2012,(18):47-48
中小企业私募债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等。防控各类风险,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风险管理中的问题随着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快速发展,风险管理问题日显迫切,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中小企业私募债的风险认识不足。券商在推介时过多强调其较高的收益率,而对风险提示不足。不少券商囿于发行公募债的惯性思维,认为私募债有交易所背书,对未来信用风险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提出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提出“高收益债”概念。而后,这一概念演变成中小企业私募债。自2012年6月8日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成功发行,时至今日,仅上交所就挂牌了125家,转让金额146亿元。随着市场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可以预测中小企业私募债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韦颜秋 《新金融》2012,(11):31-34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的适时推出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就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本质来看,应属于高收益债券范畴。本文首先对起源于美国的高收益债券发展及投资者保护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在深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针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特点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了一单中小企业私募债——A公司1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本业务的成功不但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更优化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深化了工行支持实体经济、惠及中小企业的服务层次。  相似文献   

8.
私募债为保障房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本文从私募债立项、申请及注册发行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更好做好保障房私募债发行。  相似文献   

9.
周旻 《时代金融》2012,(35):30-3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效率较低,融资难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推出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融资方式,强化了直接金融与中小企业的有效对接,弥补了我国债券市场制度空白,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伴随着我国第一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资本成本高、信用风险高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震江 《银行家》2012,(10):74-76
正截至2012年7月29日末,沪深交易所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共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41只,融资总额36.63亿元,单笔募集规模在1000万元至2.5亿元之间。中小企业私募债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市场预期,也超出了设计者想像。毫无疑问,它的推出及快速发展对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加快债券市场发展、推动利率市场化有重要意义,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须具备的市场条件试点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是我国对高收益债券的有益尝试与探索。根据高收益债券的基本特点以及成熟市场经验,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受制于融资难的瓶颈,企业获得的贷款量与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极不相称,发展势头被严重遏制和阻碍。尤其是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远远胜于大型国有企业。因此研究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的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本次金融危机导致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金融机构放贷谨慎,中小企业更是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但发达国家通过历时多年建设、相对成熟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些国家均遵循立法先行、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建设配套信用评估与担保体系的路径,但同时又表现出各自特点。文章以美国、日本、意大利为例考察了其融资体系建设经验,以期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立  王峰  李学 《税务与经济》2021,(1):107-112
近年来,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但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吉林省政府相关部门同省内各商业银行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提出了多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帮扶,这些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如信贷融资政策难以落地等问题.导致当前吉林省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政策难以落地兑现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政府、银行、媒体和小微企业自身等多层面因素.因此,需要政府、银行、小微企业和媒体共同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协调支撑机制,落实民营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政策,真正助力小微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普惠金融下阶段发展重点是普惠融资。近年来,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获得情况改善很快,超八成的"小微"经营者认为贷款获取比3年前相比更加容易、便捷。但在规模扩张较快的同时,普惠信贷经营中的下沉风险加大、触达渠道匮乏、中小微企业信息紧约束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并且,中小微经营者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其有融资需求者自身问题、金融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严重等方面的原因,具有长期性和必然性。要从根本上改变和缓解这一问题,还需要利用金融科技,从获客网络、价值链重塑、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信贷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本文以在新三板挂牌的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测算他们的融资效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纵向对比与横向对比的结果均表明借助新三板进行融资并未带来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影响融资效率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由于融入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抑制了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提升,继而导致了新三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中小企业发展相对缓慢滞后,融资难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功推出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特点和优势,并结合福建省在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阻碍,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从而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韩国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增级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而我们的近邻——韩国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P-CBO)融资模式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较好解决了其中小企业发债融资难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通过对韩国P-CBO信用增级模式的全面研究,在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债券信用增级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韩国P-CBO增信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途径,供应链融资产品通过利用产业本身的资金流和产品流,较好地实现了对核心企业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剖析和解读,有针对性的对产品风险控制手段进行分析,探索供应链融资产品在中小企业这一融资主体的差异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在运作理念、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介绍国外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概况,归纳国外担保机构的主要类型和融资担保项目品种,总结国外融资担保机构的制度建设与风险管理的经验,为我国的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外部融资环境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本文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客观分析了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