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3日6月24日至7月6日,由人民银行人事司组织的人民银行系统副厅局级以上分支机构"一把手""金融审慎监管高级研修班"在伦敦举办。研修班学员在汇丰银行总部就宏观审慎监管以及汇丰银行新时期战略转型进行了培训和研讨,并走访了英格兰银行,听取了有关英国双峰监管制度的介绍,就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英国政府如何解决中心企业融资难问题、英国地方政府发债有关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等进行了研讨。本文选取了《人民银行赴英学习团培训考察报告》最后两个部分和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4-24日,发改委稽察系统政府投资监管体系赴英国培训团对英国政府的投资项目管理和监督体系进行了深入考察。该培训团拜会了英国财政部政府公共开支与基金支出管理处、英国财政部专家委员会、英国地方政府协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总部、跨伦敦高铁线项目公司、2012伦敦奥运场馆工程实施中心、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等单位,并与相关单位就英国政府投资项目PPP模式、英国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控制与监督、英国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管理、跨伦敦高速铁路投资建设项目监管、2012伦敦奥运会场馆投资建设项目监管、英国工程造价测算模式及监管、英国政府公共投资的预算与控制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研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审慎经营”、“审慎监管”理念已深入人心。目前,在我国金融监管不再是要不要审慎监管问题,而是怎样实施的问题。对此本人认为实施审慎监管的基本策略是在制定审慎标准基础上,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国务院确定的人民银行“三定”方案及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都明确了人民银行今后将围绕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三大方面开展工作。也就是说,维护金融稳定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具体的监管职能(市场准人监管、市场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被分离后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而维护金融稳定.从各国中央银行既有的实践看.大多通过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安排进行,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要求.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及存款保险制度(包括投资者补偿机制)共同构成一国金融安全网的三大基本要素.成为一国银行业监管当局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先决条件。随着我国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不太完善的情况下.重新认识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合理地解决相关问题和建立相关制度.发挥其稳定金融作用.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经迅速成为各国共识,美、英、欧盟等国先后提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并描绘了本国(地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蓝图。国内人民银行和监管当局也在不断进行宏观审慎监管探索和实践,本文拟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国际实践入手,结合中国金融监管实际,构建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经迅速成为各国共识,美、英、欧盟等国先后提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并描绘了本国(地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蓝图。国内人民银行和监管当局也在不断进行宏观审慎监管探索和实践,本文拟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国际实践入手,结合中国金融监管实际,构建  相似文献   

7.
本次金融危机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目前,国际社会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展开了广泛探讨,各国监管当局也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宏观审慎监管.本文剖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三个重要核心部分,即宏观审慎政策目标、政策治理范围和操作工具,进而探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对中央银行履职带来的挑战.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两者必须协调使用,因此中央银行应该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发挥主要作用,确保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一致性,避免监管摩擦和监管真空.在我国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中,由于人民银行承担着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同时具备牵头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法定职能和监管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和支付体系的法定职权,从而决定了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必然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俞靖 《新金融》2006,(8):28-31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拥有比较健全发达的银行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渊源各不相同,各国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银行监管体制.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这几个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监管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监管法律基础方面,美英日分别实行 “规范管理“、 “非正式管理“、 “金融行政管理“;在监管框架模式方面,美日英分别为“双线多头“、高度集中的“单一制“、“单线多头“监管模式;在监管制度内容方面,三国在市场准入监管、日常审慎监管、问题银行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方面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家》2012,(5):11-11
伦敦时间4月18日,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了第一只人民币债券,主要针对英国及欧洲大陆国家的投资者,总规模预计为10亿元人民币。当天,伦敦金融城还举行了伦敦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计划启动仪式,并发布了题为《伦敦:人民币业务中心》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险》2011,(1):6-6
日前,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寿险业全面风险管理研讨暨培训会议上指出,寿险业的风险管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吸取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积极响应行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兼顾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使行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中国外汇》2020,(8):11-11
“扩大金融业开放确实可能对监管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更加注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尽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建好各类“防火墙”,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20年第6期《中国金融》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金融业开放不必然意味着增加风险。  相似文献   

12.
《证券导刊》2012,(15):8-8
来自英国的关于人民币的消息,正在近日不断地传向世界各地。据外媒报道,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表示正在与会员进行咨询,考虑增设人民币结算的选择;4月18日,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第一只人民币离岸债券;同在4月18日,伦敦金融城表示正式推出伦敦成为人民币业务中心的计划并发表《伦敦:人民币业务中心》,  相似文献   

13.
何敏 《现代金融》2013,(11):40-41
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国构建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新金融监管框架,并于2013年4月1日正式实施,为各国金融监管改革提供了一种模式和参考。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应在审视和应对国际金融监管变化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审慎且具有前瞻性的监管策略,促使金融监管体制更契合于维护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宏观审慎监管应视所有金融机构为一有机整体。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以宏观审慎监管为基点的银行业监管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行专业化监管和统一监管相结合。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设计需要运用系统科学方法从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公地悲剧模型”论证了银行业实施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协调监管的必要性,并运用面板VAR模型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宏观审慎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银行业集中度”和“广义信贷/GDP偏离度”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从负向反应逐步转为正向反应;给定微观审慎监管工具“流动性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呈现正向反应。这表明单一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的效应并不完全协调,因此,应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种类和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电子货币机构业务开办、经营和审慎监管”的指令(2009/110/EC),该指令在原有电子货币机构监管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为电子货币发行及应用建立了一个更为全面、有效的监管制度框架。本文归纳了欧盟通过此监管制度实现对第三方支付监管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对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从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和监管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对如何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近期看,应建立“人民银行牵头的伞型监管+分业监管”相结合的金融业综合经营监管模式。从远期看,成立中国金融监督服务局,实行综合经营。统一监管模式、适应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的需要,重点是建设四项制度,即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防火墙制度、资本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英国金融体系未能幸免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出英国金融监管框架同样存在明显缺陷。为此,英国政府决心对其金融监管框架进行改革,将基于系统整体的宏观审慎监管与传统的基于单个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结合起来。文章介绍了英国监管当局对其旧监管体系的反思,及新监管框架的结构与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际金融业监管新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