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随机效应面板泊松回归模型,考量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措施对我国东、中、西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东、中、西各区域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资本市场的金融支持只对东、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只对西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金融支持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通过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和体现区域差异、建设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的共享机制、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提升金融支持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伟 《金融与市场》2023,(11):61-74
技术创新是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而金融发展在驱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并以1999-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以金融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在区域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驱动作用是非线性的,当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提升至一定水平之上,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能更好地显现;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驱动作用比西部地区更大,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中,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门槛值高于西部地区。因此,完善地方金融发展体系、提高地方金融发展水平、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是助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西部开发,金融应当先行.笔者认为,在所能提供的各种金融支持中存在着一个核心与一个根本,即以一套体现"适当倾斜、市场调控、讲求效率、注重安全"原则的政策措施为核心,以"构建西部地区完善的金融体系,奠定支持西部地区长久发展的金融基础"思想为根本.  相似文献   

4.
和鑫 《时代金融》2013,(27):167
本研究结合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金融供给特殊情况,为破解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金融供需失衡的难题,提出建立健全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特色金融创新服务和培养高水平及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三方面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西部地区九省份2011—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相应的联立方程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具体影响路径。研究显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地区创新水平的正向作用大于负向作用,具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呈现倒“U”型。最后,文章从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出台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金融支持低碳发展效率等方面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低碳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同时反作用于金融产业,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完善.论文通过低碳产业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得出金融产业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和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提出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资本回报率是投资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其中金融要素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最显著。因此,本文在测度各地区1998~2016年资本回报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在空间属性下金融发展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国总体的资本回报率水平具有波动性下降的特点,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第二,资本回报率在全国各地区及东、中、西部各省份存在空间关联性。其中,东部地区显著为正,中部显著为负,而西部不显著;第三,在东、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资本回报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第四,本地区资本回报率受其他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了1980-2013年期间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关系在三大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而言,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大于在中部和全国的影响.而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东部和全国的影响显著大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资本积累、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是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显然,金融发展程度对经济发展状况存在明显促进或制约作用.西部大开发,金融负有重要使命,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势必影响金融支持西部开发的力度.因此,笔者认为:要为西部开发提供及时有力的金融支持,就必须改善西部地区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0.
科技金融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进行实证分析,并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投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从作用机制来看,科技金融投入影响技术创新进而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从地区上来看,科技金融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东部地区表现明显,中、西部地区作用不明显。据此,提出加快完善科技金融制度、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注重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平衡地区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集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推动实体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较高,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亦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不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以技术创新作为门限变量可以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且各地区的这种非线性关系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我国要通过金融集聚推进区域经济增长,就必须强化区域间的金融合作,构建多层次金融中心,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实现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统一框架下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区域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对区域研发创新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其中金融科技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影响区域研发创新,科技金融通过资本回报率影响区域创新研发;金融科技的提升作用更侧重于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入不断上升,而科技金融更聚焦于研发投入,并在研发产出阶段展现了一定抑制作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互效应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对中、西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引入创新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区域异质性指标对传统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引导基金对非引导类投资基金的引导效果.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效果显著,二者之间并未表现出挤出效应,且这种强引导效果在中、东、西部地区间无明显差别,其主要解释原因归结于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自上而下的政策惯性、引导基金的零散化分布结构特点以及体制改革引发的政府职能边界的调整.其他区域异质性指标引导效应显现出区域分化,东部地区受金融市场化指标影响显著,而西部地区的特征变量向科技创新水平倾斜.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0~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利用外资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都产生了正向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最小。考察不同区域研发机构内生增长机制后发现,东部地区的动态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东、中、西最小。研究同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科研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已发展成为衡量科技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一大指标。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把中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研究,发现这三个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提出我国的东部地区其高新技术产业应当依托于东部地区的特殊区位,利用好产业集群的优势,在坚持高新技术创业创新的同时,推动自主创新与国外技术引进的良好结合,国内中西部区域应对该资源优势予以充分利用并有效实施“重点突破,总体前进”创新方略,充分利用现阶段国内外的有效资源,不断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的产业创新效率,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技术要素作为内生变量纳入随机前沿模型,对2003~2011年中国不同区域的技术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并重点分析造成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整体来看,我国平均技术效率水平稳步上升;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高出中部地区约3.04%,高出西部地区约7.87%,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呈现收敛趋势;科技投入、高科技产业规模、人口素质、经济外向度和地方保护是当前导致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微观层面各个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协同,而且也需要我国在宏观层面搞好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省(市、区)之间的协调。按照共生理论的观点,东中西部地区各个省(市、区)可以被看作是不同的创新共生单元,在促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地理邻近的原则构建跨省(市、区)的科技协同创新大区域,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切实建立并强化各省(市、区)微观层面创新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并在宏观层面结合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打造,确定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规划,以构建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04-2017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量区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对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均能对房价产生正向效应,但影响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东部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更高,产业优化较好,为房价的稳定提供了长期支撑,但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地方政府不同程度上参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事实特征,以城市作为考察单元,并使用包含专利价值的创新指数反映区域创新能力,在因果分析框架下从财政投入强度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双重视角系统评估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表现出稳健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影响在因果分析框架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就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而言,东部和中部区域作用效果比西部区域更为明显;大城市作用效果比中小城市水平略低。随着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创新偏好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最后,本文还证实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改善制度环境有助于充分释放政府创新偏好的技术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