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年下降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农村地区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如不及时解决农村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十年之后中国粮食安全将难以保障。农业生产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升级最为基础的部分,其高效的生产力可有效补充中国农村出现的劳动力缺口。但是我国耕地所属散乱,极不利于大型农机作业,只有将各户土地集中使用,才能解决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最棘手的问题。本文以东北西部地区为样本剖析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收益构成,研究农村合并耕地成立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可行性。本文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证券化理论,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首创的提出利用证券市场加速我国农业升级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但粮食供求局面偏紧,近两年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粮食对外依存度提高。同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民收入不高,导致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而转向进入城市,农业劳动力正在逐渐减少,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我国农业生产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局面,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依存度,发展技术密集型和投入密集型的现代农业。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在不考虑劳动力要素的情况下,研究了代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综合技术水平要素的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建设和化肥使用三个非劳动力要素与我国农业生产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早实现农业发展纲要40条,黑龙江省委确定从1958年起,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里实现全省农业机械化。这就给农村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带来了新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些问题,在日前到我省实现机械化最快的拜泉作了些初步了解。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农业机械化是全县农民的热烈愿望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地区的东部。全县共有耕地3,696,000亩,262个农业社,56,433户农户,95,888个劳动力,49,502个畜力,土地多,但是劳动力和畜力少,无霜期短,全县农村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39.4亩,每头耕畜负担74.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放宽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从此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了城市。农民工进城务工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一些社会的问题,如:大批的农业高效劳动力流出农村直接降低了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对土地依附力的下降影响着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及对土地的投入甚至引发抛荒的现象;而逆回流又威胁着耕地安全。  相似文献   

5.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却不是农业强国。为了提高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必须进行农业产业升级,而农业产业升级则直接带来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农业产业素质提升入手,论述了农业产业素质提升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只有全面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完成农民工向"农"业主的转变,实现"原地就业",才是解决农村就业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劳动力的分化和流动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本文所指的农村劳动力的“分化”和“流动”问题,就是指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我们之所以要选择这一命题,就是要探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是怎样由农业劳动者转变为非农业劳动者,由手工经验的基础转变为现代技术的基础,从而使我国加速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水平低下,农民人数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受自然主导,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灾害损失波及面广、恢复重建难度大的特征;而农村家庭式经济模式又是致使农民因年老、生病等失去劳动力而丧失生活来源,陷于贫困的根源。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必须优先发展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覆盖全国农村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以解决农业生产的灾害风险、生活之忧。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一九五二年开始在一些地区试办农业机械化以来,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两亿多马力。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七十多万(混合)台,手扶拖拉机近二百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七千多万马力,机耕面积和灌溉面积分别达到六亿多万亩。旧中国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农业大国,解放后短短三十年中,在将近半数的耕地上实现了耕作和排灌机械化,这是很可观的。在那些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经济管理较好的地方,显著地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好处。一是解放了劳动力,二是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索质,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加大农村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投入、宽裕农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民数量的减少。进而为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劳动力索质低,后续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公平的就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待进一步加强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生产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对我市宁远县部分村镇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并不预示着劳动力短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节后民工荒再次困扰中国.笔者认为,民工荒并不预示着中国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短缺,只是可能加快推动中国用工市场的游戏规则发生进一步变化. 从实际看,1978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为3亿,其中第一产业劳动力为2.8亿,已经大量剩余.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为5亿多,其中第一产业劳动力基本与1978年持平.同期我国耕地减少了2亿亩,化肥、农药、机械已经大量使用,且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2亿多人,还不能说真正脱离了农业,城镇"40、50"待岗者估计在5000万左右.在2020年以前我国劳动人口呈继续增长的形势下,就业问题、剩余劳动力问题还远谈不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劳动力人均支配的土地资源少,有14个省区人均耕地低于1亩。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数至少达2亿多人。相对如此众多的劳动力生产要素配置比例,耕地稀缺的问题非常突出。更糟糕的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非农占地,耕地每年以几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进行推动,提高农业经济水平能够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全要素增长效率增长过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必备要素有:土地、水资源、化肥、农机、劳动力、人均耕地以及家庭国定资产等。在我国,各地区间的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差异比较大,增长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国家中部和北部区域。本文主要对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进行分析和研讨,并提出了一些能够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将"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近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一直持续关注"三农",强调必须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目前我国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仍很低,农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实现四化同步发展,难点和重点在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米泉市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村经济实力有所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村机械化水平随着种粮积极性的增加而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逐年提高。这主要得力于金融对米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春耕在即,襄州区抓住被列为湖北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区的机遇,及早部署安排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该区财政局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银企合作,社企联袂等创新措施,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襄州区将现代农业装备生产资源与农业大区农村耕地资源相结合,助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局的根本性问题,而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抓手在于让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中小城镇积极有序转移.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劳动者思想文化观念落后、劳动技能比较低下,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制度性因素制约劳动力的顺利流转等.研究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三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个别学者由"民工荒"问题推论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笔者利用1990-2011年农业发展等经济数据,对中国是否出现"刘易斯拐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仍存在数量可观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流动仍是未来农村劳动力配置的长期趋势,现阶段并未出现"刘易斯拐点";接着,笔者深入探讨了造成"民工荒"问题的直接与根本原因;最后,从国家,企业和居民三方面对解决"民工荒"问题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我国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于非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极低,农村耕地资源相对于劳动力而言也十分有限。因此,基于我国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20.
对于发展新阶段的中国,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目前经济发展的的核心问题之一,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休闲农业利用乡村特有的农业资源和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以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为载体,通过人们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发展出的依托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体验的一种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