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市场深度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的热点议题。商业银行是改革和创新的排头兵,以创新谋求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金融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创新的最直接、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对金融、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风险是天生的一对,在金融产品创新带来逐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能忽视的相关金融风险。本文正是从这一难点出发,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金融风险的成因和表现,并提出了金融产品创新中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市场深度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的热点议题。商业银行是改革和创新的排头兵,以创新谋求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金融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创新的最直接、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对金融、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风险是天生的一对,在金融产品创新带来逐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能忽视的相关金融风险。本文正是从这一难点出发,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金融风险的成因和表现,并提出了金融产品创新中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动力,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关键,也是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潮流。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滨海新区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步伐快速发展。但在实践中,影响滨海新区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些制度和体制性因素依然存在,有些方面还很难突破。因此,分析、研究和探索拓宽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对于有效贯彻落实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这一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滨海新区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意义、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此提出促进滨海新区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国家大力提倡供给侧改革,中国的农村经济是未来经济的核心引擎之一,也呈现出较大的活力.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供给侧改革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的现状,然后从互联网金融创新、产业链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和绿色金融创新五个方面来谈供给侧改革下的农村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发展,就必须进行不断地创新,尤其是金融产品的创新。通过对市场的充分调查,对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金融产品的创新策略,希望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完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也在持续创新。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举措,希望增加人们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了解,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马蔚华 《南方金融》2001,(11):11-14
一、金融产品创新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迎接挑战的现实选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从金融发展史的角度考察,金融创新始终伴随着商业银行发展的全过程,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商业银行发展的每一次高潮都是由金融创新发动和实现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在金融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十余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致力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在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和金融制度变迁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融改革目的是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为金融创新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共同目标是促进金融发展。目前,我国银行业仍以发放贷款为主要盈利手段,企业融资仍然依赖于银行贷款。本文研究金融改革、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影响以及信贷行为变化对贯彻实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产品创新和风险管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用来规避各种市场风险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必将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人民币产品创新也必将成为我国金融领域今后几年业务发展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人民币产品创新的动态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强调了人民币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指出市场风险管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倩 《海南金融》2012,(3):73-75
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中介,在引导绿色金融业务、促进低碳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从绿色运营开始,积极实施绿色金融业务,加大了对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的绿色信贷业务。相比国外商业银行完善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较单一,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需要营造发展绿色金融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促进绿色金融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1.
佟祥龙 《财会学习》2016,(6):206-207
产品的创新是促进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的额问题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金融市场上复杂多变的金融产品的质疑越来越多,因而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定位金融产品的创新。我国作为已经融入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国家,对金融创新问题也必须作出新的思考和认识。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重大伤害,但当今社会的发展,已使金融创新成为一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因此,应该迅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思考我国金融创新问题,大力开展积极的金融创新,抑制消极的金融创新,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以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较快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也日趋紧密,但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因金融消费活动而引发的纠纷与矛盾也日益增加,金融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当前是我国推进金融创新、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关键时期。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与美国的金融创新在发展背景和发展路径方面的特点,并借鉴美国金融创新的发展经验,对促进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推进的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而商业银行要想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创新,尤其是金融产品,要结合时代背景,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策略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强,金融创新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随之产生,金融消费风险性也随之加大,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发达国家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主要做法(一)立法先行。日本先后制定了  相似文献   

17.
银行理财产品的功能演化及其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海滨 《新金融》2010,(9):54-56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屡创历史新高,理财产品功能也不断演化,在优化银行传统业务结构、创新特色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在冲击着现有利率市场体系,影响着货币信贷调控效果。中央银行应该全面看待银行理财产品功能演化的多方面作用,引导并发挥其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自发于市场的创新力量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促进理财产品市场在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 system)也被称作"包容性金融",最早是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正式提出,随后被国际社会和金融业界普遍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也是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主要目标之一。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首次将"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按世界银行的定义:普惠金融就是让每一个人在有金融需求时都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业发展金融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工程作为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对金融产品与工具的创新性开发设计,对银行业的产品开发与风险回避,起到了巨大作用,对加入WTO后的我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银行体制与环境的特点使得我国银行业发展金融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必须深化银行业改革、适度引入金融衍生市场、促进金融工程系统化、循序发展金融新产品并加强金融工程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屡创历史新高,理财产品功能也不断演化,在优化银行传统业务结构、创新特色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冲击着现有利率市场体系,影响着货币信贷调控效果。中央银行应该全面看待银行理财产品功能演化的多方面作用,引导并发挥其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自发于市场的创新力量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促进理财产品市场在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