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姝 《云南金融》2012,(5Z):77-78
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针对银行机构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监管问题,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逆周期缓冲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额外资本等方式加强对银行机构的资本监管。巴塞尔协议Ⅲ的提出使中国银行业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对中国的商业银行甚至是银行系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分析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并以巴塞尔协议Ⅲ为基础对中国银行机构资本监管做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姝 《时代金融》2012,(14):77-78
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针对银行机构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监管问题,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逆周期缓冲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额外资本等方式加强对银行机构的资本监管。巴塞尔协议Ⅲ的提出使中国银行业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对中国的商业银行甚至是银行系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分析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并以巴塞尔协议Ⅲ为基础对中国银行机构资本监管做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背景下巴塞尔委员会对资本监管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规,业界称之为新巴塞尔协议。随着我国进入巴塞尔协议Ⅲ的新监管时代,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新巴塞尔协议下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对策,研究了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产生的经济效应。同时给出了相关建议,监管资本无需与经济资本保持同步;增强监管资本的灵活性,促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转型;正确识别风险类型,降低系统性风险;鼓励开展符合政策需要的套利行为,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巴塞尔协议Ⅱ的缺陷,对金融危机和巴塞尔协议Ⅱ的反思推动了全球银行监管的改革,促成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本文基于资本的视角,展示了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改革动向,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监管、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提出巴塞尔协议Ⅲ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武剑 《金融电子化》2010,(12):107-110
巴塞尔协议Ⅲ的基本内容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反映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理念的最新变化。一方面,经过此次金融危机,在银行监管的核心价值观选择上,安全已经超越了效率,加强资本监管成为国际共识。  相似文献   

6.
王林 《海南金融》2011,(4):74-76
为了有效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在吸取金融危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金融监管举措进行了改进和强化.巴塞尔协议Ⅲ的推出将对商业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各种手段积极推进巴塞尔协议新内容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协议III新内容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西南金融》2011,(1):8-10
巴塞尔协议III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吸取金融危机经验和教训,对一系列金融监管举措的改进和强化,巴塞尔协议III的推出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对监管指标的"顺周期效应"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动态资本拨备计提制度等手段,积极响应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资本要求是银行监管的基石,其基本原理是维持被监管机构的偿债能力。巴塞尔协议根据银行资产的风险程度对监管资本进行调节。然而,2008年度的金融危机,特别是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对依靠资本确定偿债能力的传统金融监管方法提出了挑战。在这场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危机演变中,偿债能力监管未能达到确保金融系统稳定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资本协议与监管及其在德国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节选自德国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于2005年4月20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监管的影响”研讨会上的讲话。作者深入思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监管的影响,并为我们详细分析了德国在应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以下简称"巴塞尔Ⅲ")。巴塞尔Ⅲ的制定与实施引发了学术界对资本监管问题的新一轮探讨。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论。从现有理论研究来看,巴塞尔Ⅲ资本监管政策的实施主要产生了以下三方面的影响:一是提升了银行资本数量和质量,对全球银行业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逆周期资本监管对于熨平宏观经济波动具有积极意义;三是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了"扭曲"效应。未来,资本监管领域的研究将聚焦在资本监管与银行战略选择、资本工具创新、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管理、资本监管与宏观经济波动以及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对中国推行新巴塞尔协议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次贷危机中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以及新旧资本协议的比较,说明新资本协议的制度先进性、适应性和前瞻性.次贷危机不仅未否认新资本协议,反而进一步凸现了全面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新资本协议未必能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但至少可以缓解危机的破坏力,从而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中国宜加快推进新巴塞尔协议,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对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讨论次贷危机与新资本协议之间的关系,试图回答业界对新资本协议制度合理性的某些质疑。与1988年资本协议相比,新资本协议建立了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的资本监管制度,赋予资本充足率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内涵,为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提供了正向激励;次贷危机不仅未否认新资本协议的合理性,反而进一步凸现了全面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要性;新资本协议应顺应金融创新的趋势,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做出适应性调整;虽然实施新资本协议不可能阻止金融危机再度发生,但可以提升银行体系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至少可以缓解未来金融危机的破坏力,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中的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无法独善其身,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开放程度较高、与对外经贸交流频繁的粤苏浙沿海三省更具代表性。本文分析危机传导的机理,即危机从起初的信贷市场扩散到金融市场,再从金融市场影响至实体经济,进而通过国际贸易传导到这些地区对外贸易行业。并着重从外部需求减少及美元贬值两方面分析影响,提出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和面临的风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对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否能够持续的讨论十分热烈。本文结合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从美国经济结构的潜在转型和美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模式及其面临的风险,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不断扩大的次贷危机,某些金融界人士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这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本文在剖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基础上,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是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对较佳的计量方法。我们不应完全抛弃或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情况,本文提出我国必须关注各国的现实选择,尽快完善相关会计规定,加强金融监管,逐步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美国经济综合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美国经济正面临三大风险的威胁,这三大风险分别是巨额的"双赤字"及持续增长的债务、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愈演愈烈的次级债务危机。这些风险将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这三大风险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加强,将对美国经济造成系统性的冲击。2008年美国经济很可能出现相当程度的经济衰退,较长时间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加深,并推动全球经济衰退。本文分析了该危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造成的影响,随后对基于排放交易体系和碳市场对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我国的思考,主要是:正确认识金融危机的短期性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性;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迅速抓住机遇,有步骤推进我国低碳经济转型;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促进型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2007-2010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hich started with the sub-prime crisis in the U.S. and became global very fast. It argues that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complex interlocking structure of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regulators. The causes and culprits of the crisis, the misaligned incentives of participants and exogenous events such as the wars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precipitated failure in key markets: commodities, sub-prime housing, equities, and credit. One of the strategic consequences of this crisis is that the US will lose its dominance in world power, the frequent crises and vulnerabilities of the Neoliberalism and examines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 Of the alternatives to economic system, the capitalism is the most viable economic system. However, it must adopt real and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maximize welfare of all parties and seriously address the income inequality. It must reject crony capitalism, enact true financial regula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markets, end corporate socialism and address the system’s structural deficiencies.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origins of the sub-prime crisis. It argues that a series of serious policy err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reated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sub-prime lending phenomenon took root, which were then compounded by regulatory developments and further policy mistakes as the credit crisis unfolded. These factors further explain why the sub-prime crisis assumed such global proportions.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索了AIG集团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面临困境的原因,强调财务风险和会计制度的选用对其造成的巨大影响;其次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最后解析AIG困局对我国保险行业的经验教训和启示,主要是回归保险业本体,加强保险监管,探索适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保险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