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成  钱华 《上海金融》2006,7(5):34-36
本文运用博弈原理,对国际反洗钱非均衡金融监管现象进行了剖析。通过建立模型并加以实证检验,揭示了反洗钱金融监管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程度、金融创新能力、产业结构、金融监管目标、犯罪率、国内政治意向和国际压力。研究结论是:客观因素是决定反洗钱监管的基础;主观因素变化可以引起反洗钱监管的短期变化;短期内国家之间的反洗钱非均衡现象难以消除;长期来看反洗钱均衡需要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泛北部湾地区金融监管合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全球化程度低的国家若加强金融监管合作,也将有利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应拓宽金融监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制定合作的有效监管机制和具体监管标准,并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以此来加强泛北部湾地区金融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分业监管协调合作的制度安排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有其现实必要性.我国的分业监管协调合作应该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制度安排,需要从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与中央银行的协调合作、加强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合作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合作等三方面来完善这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范海英 《金卡工程》2009,13(7):196-197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深化与发展是金融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巴塞尔委员会工作的深化发展;二是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之间合作的加强.本文对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而有益的探讨,并对中国应如何回应提出了若干建议,使本文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弊端,从而引发了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本轮金融改革是在对其金融监管的反思条件下进行的,虽然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金融监管的研究可以得出一般性的变化趋势,如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创新、监管顺周期性以及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对我国金融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方芳 《新金融》2013,(12):52-54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的银行业监管经历了从封闭式监管到逐步融入国际化的监管,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国家力量得到了提升。但我们现在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这势必会限制我们在未来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发挥。因此,需要释放监管改革的发展空间,有秩序有步骤地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加强更广泛的金融监管合作,建立一个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健全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将是我们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新法案的解析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林伟 《新金融》2010,(10):22-25
美国新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确立了新的方向。在现有分业经营体制下,我国金融监管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扩大监管范围和内容;利用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机遇,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效推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发展,更为沿线国家深化金融合作提供了契机。由于沿线国家金融发展水平不一,金融监管架构模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合作。本文基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及金融合作情况,对沿线代表性国家的金融监管架构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沿线国家金融监管特征,提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央行金融监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入世新形势 ,如何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使之与国际惯例接轨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金融监管的薄弱点及国际发展趋势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若干构想 ,包括 :修订和废止与之相悖的法律文件 ,培训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 ;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坚持审慎性原则 ,实行并表监管 ,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加强科技力量 ,密切国际合作 ,防范网络银行风险 ;建立和优化金融监管的支持系统 ,增强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危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监管不力,而监管不力往往又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合作紧密相关.基于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次贷危机前金融监管协调合作机制改革的考察,笔者分析了这些国家在监管机构设置与职能、监管机构协调与合作、监管信息收集与共享以及国际监管协调与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功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国际组织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行动,归纳了国际组织改革的突出特点及其实施障碍。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组织的改革建议和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特点,从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以及加快中国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呈现"逆全球化"抬头新趋势,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和国际信用机制已无法满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融资需要。中国可主导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引领区域金融治理,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具体而言,中国需要秉承促进金融合作、提高国际地位、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目标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从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体制三个方面落实建设"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两国模型的DSGE框架下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机制,把金融摩擦、国际资本流动和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同一个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机制,考察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影响机制。基于我国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于我国来说,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国内经济冲击,也有助于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第二,我国推动构建国际宏观审慎政策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积极应对国际资本流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第三,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存在国际溢出效应,但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黄泽民委员是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对世界经济、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经济学研究深入,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十年来,他在"两会"期间提交的数十个提案中,有多个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比如:建议国务院相关部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议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建议尽快建立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关于适时推出国债期货的提案等。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他又提交了四个金融方面的提案。在接受《国际融资》记者独家专访时,针对目前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若干现实问题,他建议:监管层应考虑解除对证券公司过于严格的管制,推广对券商业务监管的备案制度,推进中国证券公司金融产品创新业务;由政府高层主导,社会保障、财税、金融监管、发展规划等多部委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操作层面共同推进养老金入市;创建环形清算借贷系统,在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和股权融资等传统融资方法之外,为中小企业融资寻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服务模式和长效机制;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必须尽快推出利率衍生品,优先发展国债期货,建立包括发行市场、交易市场和利率风险管理市场的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强化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那些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针对性的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调节,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美英等国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立了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实体,启动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并注重研究开发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陈盼 《西南金融》2020,(4):22-33
我国金融业体量庞大且关联复杂,金融治理愈发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协作,形成合力。近年来,各地均在探索建立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监管协调机制,但仍缺乏系统、明确的顶层设计,且面临中央指导不够、基层力量不足、法律规定不明等挑战。本文对国内外的央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了梳理,按互动程度深浅将国际上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分为无需互动、有限互动和深度互动三种模式,并按时间和特点将国内央地监管协作机制建设分为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现有机制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本文提出了构建双层监管协作框架、完善金融委地方协调机制、完善法律配套体系等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业发展了巨大变化,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与国之间的金融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对国际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之呈出出许多新趋势和新特点,对此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借鉴,对于即将加入WTO的我国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洗钱金融监管模式和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反洗钱金融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反映在银监会成立后,央行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之时,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新框架下,反洗钱监管模式模糊,定位不准,我国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缺乏通盘考虑,没有确立一整套反洗钱金融监管原贝口指导监督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因此,急需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和结合我国实际,与时俱进,积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反洗钱监管模式和原则。  相似文献   

19.
跨国银行并表监管与金融隐私权的冲突及制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义顺 《海南金融》2007,9(9):40-45
在金融全球化、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集团化的趋势下,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很多实力雄厚的大银行纷纷走出国门,进行全球扩张和跨国并购,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跨国银行.这种跨国银行的产生和经营给普通的银行监管带来挑战,为了避免对跨国银行监管漏洞的存在从而危及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健,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跨国银行并表监管的核心监管原则.但是在母国具体实施跨国银行并表监管过程中,会遇到东道国保护金融隐私权的法律障碍.因此,由于金融信息披露和金融信息交流所引发的并表监管和金融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就必须对两者的冲突进行价值和机制制衡.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诸多重大问题.建立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和各国适用方案的重中之重。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和经验。中国已正式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写入“十二五”规划。本文对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结合我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监管现状和特点,剖析了我国建立以逆周期管理为重要内容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