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逃税造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因而政府理所当然地关心社会中的逃税程度,而且逃税程度的大小也代表了一国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成效的高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逃税规模的衡量就显得必要了.不过,由于纳税人的逃税行为是隐蔽的,故很难对逃税规模进行直接有效的衡量,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一些方法从侧面去测算一国的逃税规模的.  相似文献   

2.
逃税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 《涉外税务》2002,(12):10-15
本文建立了逃税的成本收益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影响逃税数额的各种因素,包括税率水平、逃税者的风险偏好、逃税可能受到的处罚、逃税的操作成本、舞弊的心理代价等,并结合我国税收管理及相关制度的现实,提出了建立科学严谨的税收制度;适当设置征管机构,健全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税务机关工作的评价标准;建立公共品需求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机制,捉高公共品供给的透明度;改变税收宣传方式;注重纳税人的权利,改善税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等遏制逃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逃税、避税与税收筹划概述1、逃税。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用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税款的行为。纳税人通常通过利用漏报、少报、不报应税收入、收益;伪造账证,隐匿财产,甚至贿赂税收官员等非法手段逃避纳税。逃税行为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在目的上,具有非法占有税款的不良动机;在手段上,采取故意制造错弊,钻制度空子,涂改凭证,伪造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有可能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做出逃税决策。双元控制主体企业采取现金交易的方式逃避增值税。除税率和税收部门的稽查力度以外,产品成本、销售利润和市场竞争状况均会对企业的逃税决策产生影响。此外,双元控制主体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内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逃税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层银行机构是以货币资金为主要经营对象的金融企业,是犯罪分子进行"洗黑钱"的重要渠道,通过基层银行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是打击逃税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基层银行机构开展的反逃税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讨,深入挖掘当前基层银行机构开展反逃税工作存在的困难和现实问题,提出加强体系建设、完善制度监督、强化人员培训等对策,以进一步提升打击涉税洗钱犯罪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西贝 《财政研究资料》2005,(9):F004-F004
虽然每个国家目前都加大了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但以各种方式规避税收的行为依然大量存在。在这些人群中,美国电讯巨头安德森在逃税领域可谓是达到了“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其逃税手段之高明、递税金额之巨大,以及逃税时间之长久,听来无不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7.
我国增值税逃税规模测算及其管理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各种逃税规模测算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适合中国增值税实际情况的逃税规模测算方法,并对1995-2003年期间的增值税逃税规模进行了实际测算。在保守估测下,测算结果和分析表明,我国增值税的逃税率在经历了实施初期近37%的高峰后,从1998年开始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到2003年达到了12%左右的水平,管理绩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欧盟大部分国家的增值税管理水平相比,我国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税收制度尚不完善,各种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由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钻税收征管水平较低的空子,从而使得近年各种偷税、逃税、抗税、任意减免税、避税的情况愈演愈烈,造成大量税收流失。其中,逃税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一、治理逃税的博弈模型与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一)治理逃税的博弈模型。从国家与法律的角度来看,政府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来取得税收收  相似文献   

9.
洗钱行为的国际化加剧了各国国内的税收流失,逃税者也越发频繁地利用避税地国家的法律漏洞逃避国内税收义务。洗钱与逃税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我国对洗钱和逃税的监管在立法、制度建设、组织机构、管理和情报建设上存在诸多需完善之处。应该学习借鉴国外立法、制度的先进成果,加强反洗钱与反逃税工作的结合,注重专业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金融立法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政府降低逃税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它所决定的逃税数量就是均衡状态下该国政府所允许的水平。目前,我国的逃税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它意味着政府治理逃税所荻取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在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下,还存在降低逃税水平的潜力。此时的政策侧重点应放在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提高税收征收人员的努力程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