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商誉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随着对商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将会越来越符合其经济实质。本文在分析总结商誉本质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规定做了简单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李岚 《财政监督》2013,(12):6-8
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是财务会计具有高度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深受理论界重视的难题。但从笔者对股票投资人和企业管理层所做的一次小范围调查中发现.现实中商誉会计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弱。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本文基于商誉“三元论”视角,通过对目前商誉会计中的几个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从对商誉基本概念、特点和性质的认识,商誉的成因分析以及商誉会计研究的现状,到商誉会计确认、计量标准的确定,以至披露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反思,得出目前的商誉会计存在严重缺陷,并因此未能提供具有足够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结论。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商誉的高度特殊性和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制约。为此,提出将商誉会计处理分解、构建更加协调的会计原则体系,以及重新认识财务会计定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正在重新审视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自创商誉对并购商誉减值的"缓冲"效应出发,探讨年度减值测试法存在的问题.在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来阐释自创商誉"缓冲"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以供应商关系管理为研究情境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集中的供应商体系所产生的高自创商誉显著地降低了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并且这一作用在法制环境较差地区、制造业中以及公司市场势力较强时更加明显,支持"缓冲"效应假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讨论商誉会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企业购并中的商誉及其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的价值计量和会计处理是企业购并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企业购并过程中是否存在商誉,如何认识商誉,商誉可否计量,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是这一问题争论焦点。本区分外购商誉、外购负商誉、自创商誉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进展,以期服务于企业购并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购买企业所支付的购买价款低于被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这一并购给购买企业带来的商誉为负值.即负商誉。负商誉是企业并购活动中所产生的客观现象,也日益为会计学界所关注,当前在负商誉是否客观存在,负商誉的本质属性以及会计处理等问题上存在许多争议,若能通过争议揭示其真谛,无疑对推动我国负商誉理论的研究大有裨益。本文正是对负商誉的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于企业合并的存在,商誉是会计学界永久不衰的问题,对商誉的研究对帮助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第一部分探索会计界对商誉定义逐步完善的过程;第二部分分析自创商誉与并购商誉两种类型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创商誉相关问题的困惑、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兼并、收购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为实务界和理论界所关注。近百年来会计理论界对商誉问题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现在对外购商誉也基本有了一个共同认识但是对于自创商誉则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8.
王薇 《财政监督》2011,(14):28-29
商誉作为企业一项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尤其是企业自创商誉,在知识经济时代,变得越来越常见和重要,逐渐成为会计界研究的焦点。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会计界一个复杂而急需研究的课题,科学地确认和计量自创商誉,以确保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全面、可靠,是对委托经营的有力保障。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自创商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必要性,接着对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薇 《财政监督》2011,(5):28-29
商誉作为企业一项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尤其是企业自创商誉,在知识经济时代,变得越来越常见和重要,逐渐成为会计界研究的焦点。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会计界一个复杂而急需研究的课题,科学地确认和计量自创商誉,以确保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全面、可靠,是对委托经营的有力保障。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自创商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必要性.接着对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起到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合并中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在各国会计界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也成为一大亮点。笔者认为商誉存在,相应的也应该有负商誉的客观存在,本文在比较各国对负商誉的处理后,提出了对我国的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