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金融资源在一定空间的集聚与辐射效应,区域金融中心和城市群形成了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研究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中原城市群金融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探寻中原城市群发展新路径,确定中原城市群金融发展时序,实现中原城市群金融资源战略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政府应确立郑州区域金融中心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地方商业金融机构,创新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合作机制,改善中原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2.
完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是促进绥化市城市群经济发展,实现绥化市经济崛起的一个核心要件。本文以绥化市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采用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对绥化市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度量,并详细分析了金融支持绥化城市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区域金融制度、区域金融组织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来构建绥化市城市群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原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及区域城市相关经济金融指标的定量分析,论证了中原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同时,就如何促进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业的整合与创新、加快金融一体化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完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是促进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实现中部经济崛起的一个核心要件.本文以中原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采用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对中原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度量,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其金融支持政策的局面;进而从区域金融制度、区域金融组织结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来构建基于中原城市群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会带动周边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形成"这一逻辑,本文分别借助威尔逊模型和F-H模型,测度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与各个城市群的金融一体化发展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内存在金融资源分布与配置不均衡的现象;各城市群不止拥有一个金融中心城市,十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能力虽然存在差异但均覆盖了各群内部所有城市;城市群内金融资源通过由金融竞争力较强的高梯度中心城市逐级流向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低梯度城市形成金融一体化关联。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沿海"第四圈",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区位和战略优势显著。北部湾经济区无论是城市群组团发展、跨区交通合作还是持续发展,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为此,需要形成区域金融集聚中心、搭建区域金融合作平台、构建区域金融创新基地,构建立体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霞  李坤 《海南金融》2009,(11):31-34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的一种类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金融生态系统的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提出由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过渡到城市群金融生态系统的设想以及构建的建议,最后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先行化解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金融一体化。京津冀区域包含多个城市,对各城市间金融关系和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金融发展政策,推动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测算不同时点京津冀城市群的金融资源联系程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京津冀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流动的网络特征和结构,考察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发展状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健全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从健全金融合作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利益均衡、风险防范、先行先试、人才发展、生态共建等机制入手,对健全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路径进行初探,以期对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要以完善的区域金融市场为支撑。本文将分别从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尤其是银行的稳定性以及金融运行环境的角度,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估,找出制约区域金融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合作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本文运用区域金融理论,提出城市群的建设与金融资源密不可分,在分析影响城市群金蔽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金融支持城市群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12年2月,湘鄂赣三省在武汉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拉开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和发展的序幕。湘鄂赣三省携手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对于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金融机构深化金融合作层次,以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金融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基本思路,指出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功能要素和融资"主动脉"作用,通过对城市群建设的资源配置区域化,有效支持城市群建设的交通网络化、产业发展特色化、发展模式新型化、融资渠道跨市场化和金融资源流动的自由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长江三角洲15城市能否真正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金融发展则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水平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实证方法也验证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因此,研究如何通过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有重要战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刘倩  朱书尚  吴非 《金融研究》2020,477(3):39-57
基于中国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试图解释城市群政策对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中的机制路径。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有效提升了地区的金融发展质量,一方面提升了金融发展总量,另一方面弥合了地区间的金融发展差距,由此实现了总量和均衡的双重拟合。进一步地,本文确证了方言一致性在整体上有助于城市群政策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在城市群内部促进了金融协调发展,还在城市群分割处弱化了由城市群政策带来的市场分割效应,体现了非正式制度在"正式制度-金融要素"之间扮演的重要角色。从机制上看,与城市群密切相关的地方文化--方言,更多的是通过经济个体间的身份认同(信任)来促成地区间的金融协调发展。鉴于此,本文认为对城市群的划分和发展,不仅要考虑地理距离,还应考虑以方言为代表的文化距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Moran's I值和LISA分析来看,单个城市群内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不同城市群之间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次,空间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减弱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金融市场融合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引擎。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金融市场融合发展中面临提升金融中心能级、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加强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的挑战,影响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配置效率。本文根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融合情况的统计测量结果,借鉴国内主要城市群金融市场差异化融合路径,分别从共建金融市场、突出区域特色、破除行政壁垒、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金融理论是我国学者创举和推动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问题,是区域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范方志、张立军f2003)把我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分别研究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得出金融发展水平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的结论.支大林、祝晓波(2004)拓展了范方志、张立军(2003)的研究,提出了开放条件下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的理论模型.叶耀明、纪翠玲(2004)将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得出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特点,从宏观必然性、农产品物流发展、物流金融趋势及城乡物流要求四方面论述了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物流金融中心创建的必要性分析,并建立了仓单融资业务模式与存货质押融资长三角农产品物流金融构建两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的协作必须以统一的、开放的金融体系作为基本前提,青海东部城市群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融合。区域问的经济协作与金融合作,将最大限度地集中群内货币资金这一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群内金融服务对区域经济的倍数效应,最大限度地净化群内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更为有效地推进城市群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主流研究主要关注城市金融和区域金融问题,很少有学者关注和分析城市群内部金融资源集聚、空间配置和效应.但是随着城市群的不断崛起和成熟,一些学者开始从金融和城市空间等级、城市群与金融中心、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布局等议题入手,探寻城市群金融资源配置规律.文章尝试对这部分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