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合同相对性理论,合同关系外之第三人既无合同权利亦无合同义务。这一原则无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被视作合同法的基石而得到坚持和延续。但是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古典合同法理论有违社会现实。自20世纪初期,欧美各国逐渐开始反思相对性原则的弊端,将第三人关系引入合同,创设出利益第三人合同等丰富的制度成果。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及第三人给付合同,但在实质上这些规定并不成为合同第三人制度。第三人是否具有独立的请求权应当成为第三人制度成立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2.
王锦强 《金卡工程》2009,13(12):105-105
利他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形态,是对合同相对行原则的突破,因其特殊的制度价值,被许多国家的立法或判例所确认。我国在《合同法》以及一些单行法中均有关于利他合同的规定,但是由于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利他合同的法律效力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对其制度价值的考量,准确把握利他合同的法律效力,使其在实践中得以更好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生效的必备要件之一,第三人过错同表意人过错一样,会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意思表示真实原则,但对第三人过错制度却未加规定。文章通过第三人过错的概念入手,考察世界各国对第三人过错的立法现状,最终提出我国设立第三人过错制度的重要性,并就我国设立第三人过错制度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4.
刘园园 《金卡工程》2010,14(8):210-210
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行使有悖于传统法理,因为依照传统理论,第三人的索赔请求不应当直接向该保险人提出。但是,由于海上责任保险越来越注重保护公众利益,保护第三人的权益已经成为某些海上责任保险的设立目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代琴 《保险研究》2015,(12):98-106
由于我国民事法律中尚未确立利他合同具体内容,在实践中对利他合同相关利益主体权利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保险法》第15条中投保人任意解除权的行使可能损害利益第三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期待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原拟在“保险合同法解释二”中对该条内容做出解释,但因争议较大,最后颁布时删除了此内容。保险法学界对该条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态度,肯定说认为,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相对性理论,投保人的任意解除权应不受任何限制。而否定说认为,保险合同是利他合同,与其他一般民事合同有一定的区别,投保人的任意解除行为可能损害利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其权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对国内外利他保险合同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投保人任意解除权并对《保险法》第15条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浦 《当代金融研究》2020,2020(3):99-111
以义务主体特定与否之标准,将权利划分为相对权与绝对权,造成了无法说明债权人与第三人之相互作用关系的根据与内容的局面。为填补这一漏洞,债权物权化以合同相对性原则之例外的身份被提出。然而,债权物权化可划分为广义债之关系物权化与狭义债之关系物权化。法律构造上,前者实为合同的法定概括移转,后者则是债权的一般性担保手段,所涉合同权利义务均未指向第三人,并非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自反而缩,合同相对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应以旨在实现履行利益之合同权利义务为限。反之,辅助实现履行利益以及以固有利益保护为目的之义务不单指向债务人,第三人亦应有此负担。基于此认识,既可破除债权物权化之迷思,又可建构第三人对合同当事人负有行为义务之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林长华 《金卡工程》2010,14(9):75-76
第三人撤销之诉设置之目的,旨在为受判决效力所及之第三人利益提供事后之程序救济。其理论基础,赖于既判力原则之相对化、既判力主观范围之扩张等,乃"纷争解决一次性"与"程序保障"调和的机制。从程序保障的视角考察,建立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案外人利益保护和民事诉讼制度自我完善之程序性机制。本文意旨在程序保障之视角下,讨论第三人撤销之诉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司法实践中,债权人撤销权制度与"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无效合同情形存在功能上的重合.从二者规范构成上看,通过对保护对象、权利客体、主观方面等的分析,得出二者确实存在竞合的场合.当出现竞合时,为贯彻私法自治原则,应允许权利人自由选择.但为了减少竞合现象的出现,为了确保适用规则和司法裁判的统一性,可通过解释更好地发挥二者各自的立法目的,以期能够对未来修法有所指引.  相似文献   

9.
责任保险是一种特殊的财产保险,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由保险人代替被保险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保险具有保障受害第三人利益的功能,尤其是在被保险人赔偿不能时.从理论上认清责任保险的性质和功能,对于完善保险立法、推行有关责任保险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罗建军 《金卡工程》2010,14(3):240-241
我国现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没有采用政府采购第三人与政府采购法主体的概念表述,也没有对政府采购第三人应享有的权利、义务以及其权利的救济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因而,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政府采购第三人往往受到歧视、被不合理地排除在政府采购竞争之外。为了实现政府采购合同授予的公开、公平、公正,发挥第三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作用,更好地实现政府采购的目的,有必要确立政府采购第三人政府采购法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辅助第三人是民事诉讼主体之一,其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第三方被告、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有重要的区别。本文从明确辅助第三人的概念与特征入手,进而分析辅助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及参加诉讼的效力等问题,以期完善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一、投保人故意致害时保险人责任问题保险合同的设立,学理上有为自己的利益而设立;有为他人的利益而设立;也有既为自己的利益,也为他人的利益设立之别。故,有学者提出该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应视情况区别对待的主张,即:在投保人为第三人利益投保而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时,保险人应当向第三人给付保险金;  相似文献   

13.
黄珊丹 《金卡工程》2008,12(12):55-55
从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缔约上过失"的先合同义务理论之后,该理论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先合同义务始于要约生效,终于合同生效,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其理论基拙,它是对缔约信赖利益的保护.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四十三条并未明确规定先合同义务,尚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孙校娟 《金卡工程》2010,14(9):166-166
第三人侵害债权是否构成侵权,是近年来民法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加以规定,而是严格坚持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于是当债权人的债权遭到第三人侵害后,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债权人无权向第三人求偿,债权人受到侵害却无法得到法律的救济,这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十分不利。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三人侵害债权构成侵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静 《中国外资》2013,(24):174-175
《合同法》第121条规定的因第三人原因造成的违约中未对“第三人”的范围加以界定,致使对其理解有所争议;学界大多采限制说,司法界则基于合同相对性原则排除第三人的责任或以第三人原因抗辩,但也并非不做任何限制地加以适用。《合同法》第121条的适用,可以通过第三人原因构成不可抗力、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合同中、第三人侵害债务人人身或财产权(包括债权)等情形下予以排除。在因第三人引发的安全保障义务问题上,目前只能在现行责任竞合理论的背景下,由当事人自己选择是提起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由进行审判。  相似文献   

16.
论责任保险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责任保险是一种特殊的财产保险,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由保险人代替被保险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保险具有保障受害第三人利益的功能,尤其是在被保险人赔偿不能时。从理论上认清责任保险的性质和功能,对于完善保险立法、推行有关责任保险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王虹 《云南金融》2012,(3Z):93-94
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的利益,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在交易过程中的第三人代表了整个经济社会动的秩序。本篇文章从有效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比较分析了善意取得制度和客观善意主义保护制度,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本身具有很大弊端,但是客观善意主义是建立在物权行为理论基础之上的,所以把保护第三人的善意标准客观化更加符合物权法理也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王虹 《时代金融》2012,(8):93-94
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的利益,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在交易过程中的第三人代表了整个经济社会动的秩序。本篇文章从有效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比较分析了善意取得制度和客观善意主义保护制度,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本身具有很大弊端,但是客观善意主义是建立在物权行为理论基础之上的,所以把保护第三人的善意标准客观化更加符合物权法理也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审计法律责任的扩张与收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世纪以来,英美等莆田法系国家,注册会计师对无合同关系第三人的审计法律责任的确定原则,先后经历了"合同责任"、"已知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可合理预见第三人的侵权责任"等标准的逐步扩张路径,90年代后又转向较温和的"已知第三人"标准收缩.本文拟在介绍相关经典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其背后的经济社会原因,期望对我国法律界和会计界就注册会计师审计民事侵权法律责任的认定之争,构建理解之桥.  相似文献   

20.
钱璟 《金卡工程》2010,14(2):208-209
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海上责任保险研究的深入,第三人对海上责任保险人的直接请求权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海上责任保险的功能从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转变为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迄今为止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各国法律对此也是莫衷一是。我国新《保险法》第65条体现了对责任保险第三者更多的保护,它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了第三者权利救济途径的多样化选择,但是仍然没有建立完整的第三人直诉保险人制度。因此,第三人是否能够对海上责任保险人享有直接请求权成为了本文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