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无锚定私人数字货币到数字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的货币职能逐渐完善,而天秤币从重视"币"到重视"网"的发展更令人意识到分布式支付网络可能在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数字货币为载体的分布式支付网络具有重塑全球跨境支付体系的潜力,在经济效率和市场结构方面体现出一定优势。更重要的是,分布式跨境支付网络的出现还为打破个别国家对全球核心金融基础设施的控制带来契机,从而有可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变革。因此,中国未来应积极推动基于央行数字货币和数字稳定币共同构建跨境支付网络。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专利申请信息和相关专家公开论述,系统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演变、双层投放体系及其对金融体系、政策调控的潜在影响。研究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心化、双层投放体系设计下,定位于现金替代,对商业银行存款挤出及货币乘数影响较小。央行数字货币在保护用户隐私、提高监管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简化跨境支付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对现有第三方支付业务产生替代效应。央行数字货币也会影响以支付为重要入口的金融科技业务和数字金融解决方案输出业务的发展,但若数字货币支付交易数据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向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开放数据分析接口,则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推动金融科技业务和金融数字化转型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央行数字货币是有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支付手段,有效推动了国内数字支付、数字金融和税收监管的生态创新。本文从第三方支付与数字货币比较视角进行分析,揭示了央行数字货币在交易资金安全、数据信息保护、税源监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深入剖析第三方支付造成的税收信息失真、税收流失等税收治理难题,分析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在解决数字经济税收监管方面的优势,并从加强税收信息共享、遏制税收流失、强化金融和税收协同共治等方面,提出央行数字货币助力解决数字经济税收治理难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和私营数字货币发展影响下,学者们加大了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关注与讨论.首先,通过在理论和实践上比较分析央行数字货币与现有各类数字货币的信用基础和职能发挥情况,发现央行数字货币主权信用特征强,主要优化了交换媒介的职能,容易同时满足市场对货币价值稳定性、便利性、应用广泛性等需求,在自由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其次,基于现有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影响进行系统性阐述,发现央行数字货币在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支付体系、商业银行和非法经济活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积极影响,而一些风险挑战也需关注.再次,因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设计及技术选择,基于市场需求分析对其技术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分布式账本技术存在不足,预计货币当局倾向于选择技术中性路线进行研发.最后,研究了央行数字货币未来提供与转移问题,并对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沟通交流、中性选择技术、公私充分合作、注重国际协调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重阳  胡志浩 《银行家》2022,(3):106-109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外部冲击,货币数字化进程显著加快.在此背景下,以各国货币当局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为了维护货币主权和货币统一性,多选择开展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研发;而私人部门则从商业生态出发、以支付网络为切入点,提出了稳定币...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数字货币发展几乎影响到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数字货币发展对支付体系、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必将有效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主要表现在数字货币是现代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货币发展可增强支付体系的普惠性;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核心,央行数字货币的稳妥推出和稳健运行将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是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的客观需要,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由此,本文提出拓展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健全数字货币监管的政策法规;深入推进数字央行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金融素养,优化数字金融生态;加强数字金融发展与治理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数字金融国际规则制定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余年前,基于物基支付,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最具代表性的加密数字货币——?比特币,横空出世。随着区块链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数字账本技术、可控匿名、加密算法、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字货币再起波澜。由Facebook发行的以一篮子银行存款及短期国债为信用基础、采用独立协会治理的Libra,以及由央行负责管理、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的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三种数字货币代表着民间、跨国企业巨头、国家政府三方隔空交汇,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数字货币支付市场的"争夺风暴"。本文通过比特币、Libra、央行数字货币在发行主体、发行目的、信用基础、底层技术、目标用户、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力图使读者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近日,网络上流传的几张央行数字货币内测图再度点燃了人们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讨论热情,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的股票价格也随之上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纸币可能作为病毒的载体,在流转中加速疫情的传播,这也是央行加速数字货币研发内测进度的原因之一。从网传的几张内测图中,我们管中窥豹,能猜想出关于数字货币的如下应用场景:第一,客户将银行卡中的存款通过商业银行兑换为央行数字货币;第二,从扫码支付到“双离线”碰一碰支付,数字货币钱包支持多种支付模式。此外,央行数字货币可能首先在深圳、雄安、成都、苏州等地试点运行。  相似文献   

9.
信用     
信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能够履行与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简言之,就是信誉的使用。有信,能让纸变为货币;无信,可令货币变成纸。央行发行货币,就是发行国家信用。百姓手持货币,就是持有对国家、政府的债权;华尔街生产金融衍生品,就是生产虚拟信用。金融产品的交易,也就变成信用财富的交易。  相似文献   

10.
数字金融是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块链技术等数字金融技术是数字金融的核心驱动力.区块链技术从货币端重构金融生态,数字货币为数字金融提供了价值载体,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端优化了传统的支付体系,为金融体系提供了更好的流动性.此外,区块链技术助力传统供应链金融传递信用,将价值传递给小微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区块链技术助力监管科技,为监管者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监管手段,有助于把控各种金融风险.随着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场景的不断结合,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落地,越来越多的人才将主动拥抱学习区块链技术,助力金融数字化迈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信用     
信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能够履行与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简言之,就是信誉的使用。有信,能让纸变为货币;无信,可令货币变成纸。央行发行货币,就是发行国家信用。百姓手持货币,就是持有对国家、政府的债权;华尔街生产金融衍生品,就是生产虚拟信用。金融产品的交易,也就变成信用财富的交易。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新冠疫情激发了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更深的兴趣,促进全球范围内各国央行完成从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研究到实践实验的更高级阶段.本文讨论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定义,介绍了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并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金融稳定是国家繁荣的关键部分,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推进,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日益增强。本文探讨了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强调了构建新型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介绍了金融制裁、支付信息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讨论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分析了基于金融稳定的新型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探索方案,包括构建金融信息传输和清算平台以及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并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金融行业创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种私人加密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但是私人加密货币采用去中心化的形式,且没有国家信用背书,容易成为非法组织洗钱、逃税以及恐怖主义融资的工具.我国央行自2014年以来一直不断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但其在落地及推广上仍存在市场竞争、技术性、经济金融风险和新型犯罪防治等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现状、问题、机遇和挑战等出发,系统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提出我国研发与推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账户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金融科技技术。作为其应用形式之一,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潜在风险,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均高度重视、密切跟踪研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应用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目前总体认为,分布式账户、区块链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否实现大规模推广并产生变革性影响,还有待观察。数字货币按照发行主体可分为私人和法定数字货币。对于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各国普遍认为其不是法定货币,并持续向投资者提示相关交易活动风险。对与私人数字货币相关的金融业务,各国要么严格限制或禁止,要么按照业务属性纳入现行监管框架,主要涉及以数字货币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品交易、为数字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等。此外,各国普遍认定首次代币发行(ICO)为一种公开融资活动,多数国家将其界定为证券发行行为。对于法定数字货币,各国均予以密切关注、积极跟踪研究,但多数国家尚未提出实质性的具体发行计划。本文认为,针对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者应遵循"技术中立"原则,按照金融业务本质实施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及时对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穿透定性",防止冒用"技术"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加强对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监管,强化对信息科技风险、外包风险和其他操作风险的管控;同时,持续加强跟踪研究和监测分析,做好专业知识、人才队伍、政策措施等方面储备。  相似文献   

16.
央行数字货币凭借其加密货币、算法货币和智能货币的属性,在财政数字化转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国库集中支付、小额零星采购、专项转移支付调整等场景,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建设、数字鸿沟问题、财政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财政体制改革等都是央行数字货币在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难点。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为基点,扩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场景;二是以财税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为核心,提升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和兼容性;三是以深化国库管理体制改革为根本,协调推进预算体制改革、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地方税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货币演化逻辑以及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必要性;从价值维度、技术维度、运营维度、应用维度的视角,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的充分性。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过程中可能面临三个主要选择:计不计息、匿不匿名、跨不跨境。这三个选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体现为:现金、银行存款与央行数字货币的"三角平衡"问题,金融普惠原则下金融监管与用户隐私保护的"二元平衡"问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全球支付"一点对接"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钟红  于梦扬 《新金融》2023,(10):44-50
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境需求场景日趋丰富,这对跨境支付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各国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支付体系建设。CBDC跨境支付克服了传统代理银行支付模式下的低效、不透明等缺点,使得支付系统更切合多元支付需求。在全球支付体系中,CBDC跨境支付体系一定程度上实现支付系统“去中心化”,从而规避发达国家的长臂管辖。此外,CBDC跨境支付改变国际货币竞争格局,让新兴经济体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金融秩序建设中。当前,诸多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着力研发跨境CBDC支付体系,以谋求数字经济时代下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中国掌握着先发优势,应当在保持技术独立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合作,推动CBDC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让更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2021年7月9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向G20递交了联合报告《央行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ZW(1〗〖HT6SS〗报告的英文题目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for Cross-border Payments——Report to the G20。〖HT〗〖ZW)〗。报告调查并评估了当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支付的制度设计和试点情况,包括三种实现跨境支付系统之间的兼容模式,分析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宏观金融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并提出未来工作思路和展望,对各国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报告总结了BIS创新中心(1)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经验,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进行了研发经验总结,以为各央行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提供有益指引。一、BIS创新中心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央行货币具备安全性、结算最终性(finality)、流动性和完整性(integrity)等独特优势。伴随着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央行数字货币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