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外债作为对境外资金利用的一种形式,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经济承受力的体现。从别国本币外债的发展趋势看,发达经济体本币外债占比一直较高,新兴经济体近年来普遍呈上升态势。发展本币外债的主要动因,在于其能消除货币错配风险、规避汇率风险以及便利本币跨境使用等。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增长,人民币外债类型和规模将逐渐增多,建议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统一的全口径外债统计体系等方式,完善我国本外币外债管理。  相似文献   

2.
杜姝一 《新金融》2007,(4):35-37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步伐,我国对外债务的规模与日俱增。我国利用国外资金,不仅弥补了国家建设资金不足,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巨大的外债规模,较长的债务期限,也使我国外债面临着较大的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因此怎样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锁定外债成本,防止因市场变动造成的外债违约风险,是摆在外债管理者和借债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外债是经济发展的"双刃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过很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短期外债高企,流入流出量暴涨暴跌,以及使用效益,都反映了外债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国外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最终提出完善外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党的"十三大"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精神,加强外债管理,促进外资引进,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于1987年12月下旬在广西柳州联合召开了"外债管理研讨会".会议联系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管理外债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就我国的外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我国是仅次于巴西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债务国。近两年,我国外债余额一路上升,增幅明显,外债资金流动规模明显放大,包括期限和部门在内的债务结构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可能表明我国的外债进入一个以高流动性和与国际资本高关联性为特征的新时期。近期公布的我国2005年一季度外债情况延续了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来,我国实行严格外债管理,外债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限制,外债结构方面也保持较为合理,总体上看来国家的外债是较为安全的,但是外债风险已初见端倪.因此,在此背景之下研究外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外债监管以及外债监管制度的基本阐述,进一步分析我国外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外债监管制度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来,我国实行严格外债管理,外债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限制,外债结构方面也保持较为合理,总体上看来国家的外债是较为安全的,但是外债风险已初见端倪。因此,在此背景之下研究外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外债监管以及外债监管制度的基本阐述,进一步分析我国外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外债监管制度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确立了通过主报告行直接申请和注册地外汇局分支机构逐级转申请两种外债申请模式,根据既往管理经验,它们分别在公平配置与规模控制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主报告行申请制虽然可以较为容易地达到有效控制外债规模的目的,但却面临如何在各分行间公平分配外债指标的问题。在控制外债规模的要求下,如允许外资银行在系统内调配指标,不排除指标集中投放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西部落后地区的外债资源,不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9.
曹义锋 《金融纵横》2002,(8):36-36,42
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项目发挥出了其预期的作用,在缓解国内建设资金紧张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但也还有一小部分外债项目由于可行性研究不够、盲目上项目、搞重复建设的原因,或者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拖延工期、失掉市场以及后期管理不善、汇率变动的因素,不仅没有发挥其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得一些借债单位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出现了偿债困难。虽然这些项目数量不多,但影响却很大。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 《海南金融》2002,(10):4-8
本从外债规模、结构以及动态角度对我国外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外债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包括隐性外债、局部外债偿付危机以及外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等,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外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利用政府外债的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政策因素、管理体制、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原因,利用政府外债工作在行业规划、规模结构控制、贷款项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造成政府外债项目资金拖欠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冲击了地方预算执行,形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政府的对外信誉和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也不利于今后利用政府外债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李超  马昀 《金融研究》2012,(4):84-97
外债是弥补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手段,更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工具。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外债管理的"基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债管理逐渐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和联合监管的模式。现阶段,中国的主要外债指标在合理区间内,既有实体经济的基础,又有充裕外汇资源的支撑。未来,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应着力于提高外债统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统筹"防风险"和"便利化"的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陷入剧烈振荡,并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明显放缓。债务风险可能通过传递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影响。本文基于我国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面,评估我国外债风险状况及外债管理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剖析当前外债管理政策存在的缺陷,提出应切实加强外债管理和监测、抑制外债过快增长、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发达经济体(美、欧、澳、韩)和发展中经济体(俄、印)的外债发展历史和外债管理实践,并基于外债管理的国际经验提供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加快推进我国的外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隐性外债存在的形式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海南金融》2008,(10):51-54
跨境资金为实现其逐利目的流向升值预期的新兴经济国家,隐性外债是跨境资金流入的主要渠道之一。隐性外债以各种形式隐匿起来,游离于国家外债管理部门监管之外,但实际上是需要按契约以外国货币支付给境外债权人的债务。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对我国隐性外债存在的形式进行了研究,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加强对隐性外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国的外债特别是中长期外债,一方面能弥补该国资金不足,另一方面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其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但过度的外债,特别是过多的短期外债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导致大量财富外流。目前我国短期外债已经占外债余额的39.8%,比25%的国际安全线高出了14个百分点,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潜在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7.
对完善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 《青海金融》2006,(7):7-10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持续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外汇占款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与此同时短期外债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国际收支压力和债务风险。鉴于短期外债监管对一国经济、金融的重要性,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短期外债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隐性外债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防范我债风险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在开放的经济体制下,如何对外资外债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监管,即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又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又保障经济安全,这一问题值者我们深思,相对于显性外债而言,隐性外债较容易为人们所忽视,但抛开客观存在的隐性判断,更谈不上有效防范外债风险,因此,研究隐性外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是拓展工作思路,合理选择项目和外债种类。科学利用外债,就是要拓展工作思路,从外债的申报上下功夫,并用新的思路来选择和运用外债项目。二是建立管理机制,防范外债风险。就目前外债管理的的现状来看,建立健全农业外债管理的长效机制迫在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银行借用短期外债不但增势迅猛。而且波动较大,是国家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个风险点。现行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由于指标核定方式不合理和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粗糙等原因,难以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因此本文建议引入银行借用短期外债的无息准备金制度,并在该制度的设计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