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已不再是新闻,甚至呈现加速态势。与此同时,2012年仅有唯品会和中国手游两家公司赴美IPO,数量降至历史冰点。经历过一次次中概股丑闻的洗礼,投资者显然难以对中国公司的故事买账,若要再度登陆美国市场,务必再修内功。正如正兴车轮 相似文献
2.
2012年,当中概股遭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做空机构的一系列曝光和攻击后,投资者情绪受到重创,"怀疑"似乎成为一种"默认"立场。与此同时,因为中国企业在公共沟通方面过分保守,使得形势进一步陷入迷雾。如何掌握沟通的艺术,将最有效的信息传递出去?《新理财》为此采访了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CFO李轶梵。内外沟通"一把手"《新理财》:良好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CFO的必备 相似文献
3.
4.
在遭遇了冷冻期之后,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在这种聪明人的游戏中或许应该多一点诚信态度和理性。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国际资本市场应该更积极并更具有勇气。2011年9月29日,在广州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进驻并冠名大厦的媒体见面会上,安永中国主席兼大中华区首席合伙人吴港平如此表示。他强调,此次乔迁新址可以更有效地服务华南区各重要客户,也可以更好的为赴美上市企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正面临一场群体性的诚信危机:因涉嫌造假上市、上市后继续造假,多家中国概念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被停牌或摘牌。自2月以来,约40家中国公司或是承认自己存在审计问题,或是因审计问题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或美国交易所暂停股票交易。中国概念股为何在国外频遭猎杀?持续暴跌的背后隐藏着投资者怎样的心理?本期财经热点关注中国概念股近日的海外尴尬。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与NASDQ上市的越来越多,这些股票通常称为"中国概念股"。但近年来,中国概念股经常遭到诉讼,尤其是2011年,由于种种原因退市的公司达到34家,中国赴美企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本文将讨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动机、可能的风险及其成因,并探讨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到资本市场去,是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的当然选择,但是长期以来,面临的是到海外上市还是留在内地上市问题.走出去还是留下来,这是一个争论了若干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岁末年初,平时并不太显眼的农行网点忽然排起了条条长龙,原来由农行北京分行开发的车辆纳税协查卡正在紧张有序地发放,短短时间内的发卡量便迅速突破50万张,该卡集纳税、存取、转账、消费、代付费用于一身,难怪一经推出便引得有车一族争相认领.因为通过此卡,有车族一卡在手、走遍天下将不再是梦想.衣行北京分行信用卡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卡的开发和投放应用,充分显示了该行拓展银行卡领域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Foursquare在美国上线,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吸引了百万级用户,并且以每天上万用户递增。不久,众多COPY者便追随而至。不过,对于地理位置服务的鼻祖Foursquare及其众多追随者来说,这场竞争究竟是一场COPY秀还是创新秀,还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3.
14.
1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