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王大力 《新理财》2006,(10):14-15
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税负影响将渐渐成为上市公司具体考量的一个大问题,其中尤以企业所得税为甚。由于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配套文件的滞后发布,这种税负影响将成为新会计准则体系执行主体制定会计政策、安排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不确定变量。同时,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难度。  相似文献   

2.
所得税会计准则实际上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简称,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而制定。这里的所得税范围包括企业以应缴纳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的税额。所得税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然而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分析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邦红 《时代金融》2014,(7X):164-164
所得税会计准则实际上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简称,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而制定。这里的所得税范围包括企业以应缴纳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的税额。所得税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然而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分析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7年3月16日获得通过,并将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25%。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就税率变动情况下所得税会计处理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账务处理实务两方面作了案例分析,最后介绍了企业执行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丽 《财会学习》2007,(6):30-31
我国新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在上市公司会计核算中执行.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的基础上制定的,与我国原来的企业所得税的核算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准则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核算,相比之下该方法对所得税的核算更为简单和准确,并易于理解操作,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6.
陈湘瑜 《会计师》2012,(2):23-24
<正>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受限于各种因素,新企业所得税机制还不是十分的健全和完善,其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概念讲起,然后详细剖析了我国当前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的提出了完善新企业所得税机制的若干对策,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当前我国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7.
《税收征纳》2007,(12):I0002
为便于企业执行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称新会计准则),协调会计与税收之间的政策差异。现就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与金融负债相关的利息费用,应按照现行税收有关规定的条件。未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部分,可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为便于企业执行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称新会计准则),协调会计与税收之间的政策差异,现就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召轩 《税收征纳》2006,(10):37-37
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明确了所得税扣除方法,加强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而财政部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率先施行。执行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后.将对企业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自实施以来给整个会计行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它所规定的各种理念、各种原则、各种方法,不仅适应了21世纪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使我国的会计行业实现与国际接轨,同时给企业所得税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与企业所得税法之间的比较这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并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能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企业所得税所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税款的会计处理不是税务会计。根据不同的标准,世界各国的会计模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而根据税法对会计的导向作用不同,税务会计的模式可分为统一模式和独立模式。我国税制改革与会计改革的不断推进,使两者的目标和原则出现差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已经成为现代税收制度(特别是企业所得税)应对差异、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月1日,我国上市公司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不久的将来则有更多的非上市公司也将实行新的会计准则。这套新会计准则体系起点高、范围大、创新多,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的趋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对企业的申报纳税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现行税法和新会计准则体系为依据,重点研究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颁布前,我国没有所得税会计准则,只有《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企业主要按照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本文在对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立法角度、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后,举例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具体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和税法产生差异的原因,而后从固定资产处置入手,详细分析了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流转税处理的差异。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会计准则和税法产生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计算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的调整会影响企业当期的净利润,进而影响股东的每股收益。因此,暂时性差异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新所得税准则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变迁反映出会计准则中多重计量属性所引致的会计规范和税收法规在相关交易规定上存在的差异。而依据税收透明度及企业所得税法提供的相关资料两方面的要求,计税依据与会计信息指标非常必要保持一致。本文认为,关联交易会计计量与计税基础在关联关系判定标准、关联交易认定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应该将关联关系扩大到个人,并将关联企业认定的控制标准设定为20%。  相似文献   

17.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企业合并所得税会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规范了商誉的计量。但是对企业合并时,合并商誉对所得税的影响如何确认和计量未作规范。本文结合企业合并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初步探讨了其对所得税影响的确认和计量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确认和计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监管带来了很大影响。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的主要影响有:(1)新会计准则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与监管审慎性要求相矛盾;(2)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与监管要求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有分歧。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主要有:(1)降低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性;(2)使得贷款损失准备具有更大的波动性;(3)引入时间价值,可能导致准备水平的提高;(4)可能导致利息收入和减值准备同步增加,并将影响各会计期间的利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对以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税务影响主要是相对影响,着重表现在对企业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但也有绝对影响,即对应纳所得税额的影响。本文结合实例分析新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等业务处理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核算计量模式后的税务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差异的协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热点问题。当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多受到了英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会计信息更强调反映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而非限于企业短期盈利状况;相应地,其会计报告的概念基础不再采用“收入费用观”,而是转向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上,也强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新发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强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