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锐 《武汉金融》2012,(6):60-62
为解决中小企业、"三农"融资难问题,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组织投入农村金融市场,给民间金融带来了曙光。但在其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资金来源、风险控制与成本等问题,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湖北省的实证分析为基础,认为我国应尽快完善法律制度建设,解决制约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的制度缺陷;明确监管主体,完善小额信贷监管体系;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放宽控股约束;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自身建设,强化内部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金融支农模式是支持"三农"融资和风险管理的关键。目前,国内典型的金融支农模式有云南临沧模式、温州鹿城模式、宁夏掌政模式及广东郁南勿坦模式。这些金融支农模式有其运行特点和条件,也有其存在共性的利益主体冲突、农产品供应断链、农产品价格和利率倒挂等问题。通过协调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关系,重新设计模式主体运行机制,构建顺畅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加强风险管理机构的建设,从而改进金融支农模式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普惠金融逐渐兴起,这对于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推动各经济主体公平参与实体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增长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普惠金融的发展应立足于商业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普惠金融发展伴随着更高的风险,从而应有针对性地构建起风险防控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建设,健全监管体系,渐进式地发展普惠金融,加强相关法律建设等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科技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引擎,两者的高效结合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故而发展科技金融势在必行。商业银行是发展科技金融的重要主体,但在当前环境下面临许多瓶颈,且在其基层机构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商业银行基层机构为落脚点,分析了其在发展科技金融中,在政策执行、业务拓展、获取支持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提出加强差异化政策制定、加强专营机构建设以及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集聚风险的传导主体多元、诱因复杂、路径多变,它不仅对金融集聚区本身产生影响,也极有可能通过对实体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传导引发产业危机和区域经济危机。金融集聚区内竞争和创新过度、金融脆弱性和外部因素是引发金融集聚风险传导的主要诱因;金融集聚风险的传导方向和路径主要有金融集聚区内传导、向实体产业传导、向外部联系地区传导和国际化传导。预防金融集聚风险,要加强对集聚区内各主体的风险监管,构建金融集聚区与实体产业的风险防火墙,建立金融集聚风险识别平台和金融集聚网络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加强金融机构、金融集聚区与政府的协同交流,完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国际金融集聚风险防控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6.
梁春亚 《征信》2015,(2):56-60
通过借鉴国外征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等成功范例,探讨推进我国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体系,整合有效信用信息,加强风险监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7.
从次级债风波的风险本质分析入手,基于Arrow-Lind定理分析了金融创新机制设计的内在逻辑在于风险分担个体增加对风险主体风险态度的影响,并在总结"次级债风波"的传导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从金融创新为金融主体风险态度的转变提供前提条件和投资经理人职责设计促使金融创新成为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催化剂"两个角度研究金融创新对风险传导机制的影响路径,进而对金融市场如何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的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猛,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风险及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系统性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我国需要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增加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和加强国际间合作治理风险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互联网金融领域实现了蓬勃发展。同时,由于在大数据时代下,其自身存在的隐私风险、安全风险和平台风险以及监管层面的缺位,衍生了网络洗钱、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类型的金融犯罪,必须要靠健全监管层面的立法立规,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管理,构建更为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加强对金融犯罪的侦防以及加强行业自律来予以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风险特征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经营主体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技术操作风险、市场流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和货币政策风险等。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包括对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网络银行、众筹融资的监管。为改善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应明确监管原则,适度监管和协调监管并重;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通过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完善互联网监管规则,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及监管主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地方政府履行属地风险防范职责的关键因素和合理次序进行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在平滑金融供给"散点"上具有信息、技术和手段等比较优势;对地方政府履行属地风险防范职责而言,非常规的组织、培育和发展要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查、督促和管理;通过规范引导地方金融组织的发展,可以扩大金融供给的覆盖面并使其回归合理定价,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并减少市场风险。基于此,地方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属地风险防范职责,应充分发挥县域政府金融监管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监管协调、承担组织和培育地方金融主体的职能,并加强多层次金融资源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金融创新会提高银行风险,而高质量审计能有效抑制银行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本文以2007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与非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质量对金融创新风险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创新与银行风险呈正比,即银行金融创新程度越高,其承受的风险越大;相比于"非四大"审计,国际"四大"审计对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抑制效应最为明显,就国内事务所而言,排名靠前的"十大"其抑制效应弱于"非十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对控制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重要性,从而为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提高事务所审计质量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华飞 《云南金融》2012,(5X):1-2
随着金融创新在中国的深入发展,给各种微观金融主体带来了获利机会,对实现金融市场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应该认识到,金融创新作为一把"双刃剑",在金融系统发展中伴随各种风险,如果不能加强重视,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强化金融创新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制,势在必行。文章结合中国金融创新现状,对金融风险的类型、成因等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对策,促进金融创新的稳定发展,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华飞 《时代金融》2012,(15):1-2
随着金融创新在中国的深入发展,给各种微观金融主体带来了获利机会,对实现金融市场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应该认识到,金融创新作为一把"双刃剑",在金融系统发展中伴随各种风险,如果不能加强重视,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强化金融创新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制,势在必行。文章结合中国金融创新现状,对金融风险的类型、成因等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对策,促进金融创新的稳定发展,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逐步改变金融生态,金融科技成为传统金融业提效降本的动力源泉.机遇与风险并存,金融科技的加入是否对传统金融造成风险冲击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采用TENET方法搭建以金融科技、银行和证券机构为主体的风险关联网络,融合PMFG极大平面过滤图法,分析金融科技同传统金融主体的风险传染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键性风险路径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银行与证券,金融科技的内外部风险传染性最强;金融危机加强了风险传染的跨部门属性;风险传染以规模、业务相近的直接渠道为主,对关键性路径的识别有助于挖掘金融科技机构的潜在风险点.监管当局应加强对金融科技机构的宏微观审慎管理,识别同部门与跨部门的风险传染路径,优化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算法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底层运行逻辑,在促进金融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因其高度专业性、不透明性、人为操纵性、替代效果而存在技术性风险、歧视性风险、安全性风险,破解算法风险的核心要素是透明度规制、道德性约束以及责任追溯机制,有必要引入社会治理理念,通过横向建设以监管部门为核心、各主体参与及纵向对各主体进行规范管理与赋权的包容性监管网络,促进金融市场多主体采取多方式对金融科技算法进行协同监督与管理,共同实现算法风险规制和金融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四个加强"总结了江西金融系统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当前金融扶贫仍存在精准度还不够高、贫困县金融需求参差不齐、风险分担体系还不够健全、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投放偏慢等方面的问题。金融系统应加强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对接共享工作,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扶贫配套政策体系,力争全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民间金融法制化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将民间金融"放任自流",疏于规范,将导致其畸形发展,民间金融有减弱宏观调控政策实效的不利面,以及民间金融自身存在较大风险的考虑,加之国民待遇的要求,我国有必要合理界定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并予以规制。借鉴国外对于民间金融的规制模式,我国应当以消极自由为民间金融法制化之价值取向,培育组织化的民间金融市场主体,组建民营银行;成立非组织化民间金融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监管与行业自律;区别对待不同的民间金融,引导灰色金融,取缔黑色金融。  相似文献   

19.
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相对于分业经营,它具有效率优势,但同时带来了分业经营所没有的风险。因此,金融混业经营下如何控制风险是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哪种金融混业经营模式都需要进行风险控制。就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来说,我国可行的选择是金融控股公司。为了防范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我国法律应该对金融混业经营主体(金融控股公司及子公司)在主体资格、主体组织、主体行为和主体责任四个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20.
金融科技正深刻改变着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监管沙盒"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测试工具,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能有效地把控金融科技创新所隐含的风险。中国特色监管沙盒法律制度构建应基于现有"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体制框架,与现有的金融监管制度及法律制度相衔接,在监管主体、监管思维、测试申请主体及权利保障、测试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