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考察银行贷款网络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贷款加权竞争矩阵,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探讨银行竞争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银行贷款网络中心性最高的为国有银行,其次为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并且整体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各银行节点的联系非常密切,同时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显示,位于核心区域的银行为全部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第二,资产规模和净利差对贷款竞争网络存在正向影响,并且相同类型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更小;第三,竞争网络对银行的效率和银行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银行信用风险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2021年我国银行间市场相关数据,构建复杂网络模型研究银行间风险传染路径,比较接管银行的两种现实选择,并运用仿真模拟考量风险管理效果。研究表明:选择与危机银行拥有较多连锁债务关系的银行进行接管,比选择市场上活跃度较高的银行进行接管,其效果更优,可显著降低银行间市场的风险溢出。  相似文献   

3.
复杂网络为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系统重要性机构提供了全局性视角,但由于数据获取上的局限,我国银行系统网络构建存在困难。利用贝叶斯方法和2013—2015年银行资产负债数据构建银行系统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性损失测度指标,并讨论规模与网络中心性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处于银行系统的枢纽位置;同业负债和入度对银行个体风险造成的系统性损失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资本缓冲和出度增大能够降低局部危机造成的整体损失。因此,规模仍是影响银行系统重要性的主要因素,而银行之间的关联性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以银行业为主,银行业的风险关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而如果只关注银行间的风险,往往会忽视系统性风险的真实来源,即实体行业的信贷关联。鉴于此,本文首先运用矩阵法模拟了2008—2017年银行间市场的微观借贷数据,结合历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实际贷款,构建银行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业务关联网络。其次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分析银行间借贷网络结构的变化,并动态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传染性银行、系统重要性行业,阐释其现实意义与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历年来系统性风险相对稳定;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为风险传染性银行,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制造业、交运仓储业、房地产业等是系统重要性行业,且行业重要性排名呈时变特征。因此,防控系统性风险,在关注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同时,还需立足经济的全局视角,监控系统重要性行业,实现"稳增长、控风险"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建立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竞争一互补关系模型来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效率的影响,认为一个高效率的金融市场是提高银行效率的前提基础,在金融市场与银行的动态竞争过程中,二者效率得到了相互促进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5~2010年125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利用更具微观基础的Lerner指数衡量银行竞争度,研究了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度均与银行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集中度-脆弱性假说"和"竞争度-脆弱性假说"。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度并不是导致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的原因。这些结论意味着,我国可以通过放松银行业进入管制来降低银行集中度,从而降低银行风险。同时,由于银行竞争度并不会影响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即使银行业竞争度上升,也不宜因此而出台加强银行业进入管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9.
管理层是各种社会关系的集合。蕴含社会资本的管理层关系网络必然影响银行风险。本文首次从社会网络视角考察了管理层网络与银行风险的关系,证实了管理层网络能够抑制银行风险。此外,本文推进了社会网络理论与银行治理理论的融合,并为监管当局对管理层行为尤其是董事兼任现象的监督和银行决策层是否建立网络联结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