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消费信贷的问题逐渐凸显,如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专职化和专业化的贷款审批人员、贷款人收入不稳定和道德意识不强、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消费信贷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2.
一、消费信贷中的风险因素(一)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在美国消费信贷之所以能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消费方式,是因为个人信用制度比较健全,银行有周密完备的信用网络,银行和商家通过网络可及时了解消费  相似文献   

3.
(一)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在美国消费信贷之所以能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消费方式,是因为个人信用制度比较健全,银行有周密完备的信用网络,银行和  相似文献   

4.
丹东市消费信贷业务有了很大发展,但存在规模小及假个贷等风险隐患,提出健全个人信用资信档案、个人消费信贷法律体系,拓展农村消费信贷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大楷  俞艳 《金融论坛》2005,10(7):45-50
随着个人信用消费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整个市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贷风险凸现,银行个人信贷中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本文从中国消费信贷的总量状况出发,对于银行消费信贷内部结构展开探讨,继而分析消费信贷的客户风险、制度风险及法律政策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客户信用分析法、逐步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建立银行内控体系及风险转嫁渠道以及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保障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消费信贷是美国商业银行一项较为成熟的业务.政府的大力支持、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备的信用体系等,有力地支持了该业务的发展.同时,各家商业银行普遍应用"个人信用风险评分模型"和"消费信贷电脑审批系统",强调风险审核与风险组合控制,以风险最优化为管理目标,实现消费信贷的精细化管理,有针对性地防范各类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五”以来青海省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较快。目前制约全省消费信贷业务的因素有:收入预期不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滞后等。建议政府、央行、商业银行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消费信贷营销,以加快消费信贷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个人信用消费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整个市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贷风险凸现,银行个人信贷中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本文从中国消费信贷的总量状况出发,对于银行消费信贷内部结构展开探讨,继而分析消费信贷的客户风险、制度风险及法律政策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客户信用分析法、逐步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建立银行内控体系及风险转嫁渠道以及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保障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屈艳芳  郭敏 《海南金融》2008,43(2):74-77
快速发展的消费信贷市场中蕴藏着由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用风险,个人信用是一般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信用对消费信贷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个人信用对消费信贷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这种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规避个人信用风险对消费信贷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健全消费信贷法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信贷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制环境不完善是抑制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一、制订《消费信贷法》;二、加强个人信用法制建设;二、完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四、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世界上消费信贷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信用制度较为成熟.比较正规的消费信贷已有80多年的历史。毫无疑问,完整的法律体系.成熟的资本市场、发达的数据系统.完善的社会和个人信用体系是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良好外部条件。但要真正控制好消费信贷风险,还有赖于银行自身的信贷管理。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贷的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二、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三、重点开发风险低、潜力大的客户群体;四、建立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五、实现消费贷款症状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六、进一步完善消费贷款的担保制度;七、把个人消费贷款与保险结合起来;八、实行浮动贷款利率和提前偿还罚息。  相似文献   

13.
消费信贷是指为了生活消费的需要,金融或商业机构以货物、货币等形式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者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偿还的一种信贷行为和信用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金融资产有了较大的增长,个人信用需求旺盛,“信用消费”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由于人们信用意识薄弱,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没有完全建立,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使得银行贷款风险增加,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和消费信贷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而且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如何降低消费信贷的风险,已经成为政府和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揭示了上海消费信贷中已经暴露的借款人信用风险等 6大类风险 ,同时分析预测了潜在风险。为确保消费信贷的安全 ,上海正致力于监管 (安全 )体系的建设 ,包括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试点 ,和商业银行的自律性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以及社会性的风险转移机制建设的研究。消费信贷安全体系建设 ,目前尚存若干障碍 ,包括法律、意识及运作诸方面 ,因此 ,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法律界、舆论界及中介机构的通力合作 ,才可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滞后,在银行、消费者、市场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当务之急要全面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我国消费者破产制度、建立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和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6.
张婷 《上海金融》2006,(7):16-18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困境的基础上,根据消费信贷的风险特性,遵循我国渐进式改革的逻辑,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安排体系,即:基本制度安排——国家主导型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辅助性制度安排——创建省市个人信用担保机构;市场化手段——逐步实现个人贷款利率市场化;强制性约束机制——形成基本的消费信贷法律法规;补充机制——硬化社会信誉机制。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从事个人信用业务(消费信贷、信用卡等)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降低信用风险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个人信用评估的内涵及发展历史,在分析中国个人信用评估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个人消费信贷:中美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慧  周伟民 《金融论坛》2007,12(8):17-22
美国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经验是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以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开发个人消费信贷二级市场使消费信贷市场具备再发展的原动力,政府积极参与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商业消费信贷与银行信用密切结合促进消费信贷发展.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迅速,但相对来说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信用体系和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创新能力不强,个人消费信贷发放机构较单一,信贷手续繁琐等.我国应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制度和法律体系,建立消费信贷二级市场,积极创造有利于消费信贷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商业银行自身应加强消费信贷业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面对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亟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以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郭慧  周伟民 《城市金融论坛》2007,12(8):17-22,28
美国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经验是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以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开发个人消费信贷二级市场使消费信贷市场具备再发展的原动力,政府积极参与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商业消费信贷与银行信用密切结合促进消费信贷发展.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迅速,但相对来说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信用体系和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创新能力不强,个人消费信贷发放机构较单一,信贷手续繁琐等.我国应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制度和法律体系,建立消费信贷二级市场,积极创造有利于消费信贷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商业银行自身应加强消费信贷业务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